福字的起源和演变

福字的起源和演变

福的起源:

“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写照。古人祭祀总是以祈求达到希望为宗旨,因之“福”是古人祭祀时的希望。

“福”字含有五种意思:一是“寿”,即长寿,长命百岁;二是“富贵”,即财多物丰;三是“康宁”,即健康无疾患;四是“德厚”,即德善有道;五是“考终命”,即寿考自然天命;盖谓之“五福”也。

福的演变:

此外还有四种意义:—曰“顺”,新年伊始贴福字,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一顺百顺,诸事如意,吉祥并臻。二曰“保佑”,贴上福字能求得保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三曰“创造幸福”,贴上福字乃告诫家庭成员,在新的一年里,全家人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创造一个幸福家庭。

四曰“拜”,古时祭祀要行跪拜之礼,“福”字本身就有“拜”一解。《镜花缘》第八十五回:“于是面对戏台,福了—福’,句中的“福”则是“拜”意,即为了求得达到上述贴福字的目的,对天地鬼神为之一拜。

中国人喜欢用这个字,经常贴在住宅或店铺的门上,希望“福气”或“财运”能够降临。这个词的含义远不只是物质上的富足。这个字的古体结构有一个“礻”,这个偏旁表示“上帝”或“神灵”——即“神”立在左边,“礻”的字面意思是“展示”,作为独体字使用时,写作“示”,读音为“shi”。

“示”是祭坛的象形文字,古代的人接近祭坛,是要得到上帝的引领和神性的启示。后来这个象形字的意思引申为“启示”,当用做部首时,代表上帝。

这反映了上帝启示自我的属性:除非他自己启示自己,否则没有人能认识他。正如第一章所说的,上帝的普遍启示通过宇宙自然规律等启示自我。而圣经记载了上帝的特殊启示,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是最终的、最完全的特殊启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2

福字的起源: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写照。古人祭祀总是以祈求达到希望为宗旨,因之“福”是古人祭祀时的希望。

“福”字含有五种意思:一是“寿”,即长寿,长命百岁;二是“富贵”,即财多物丰;三是“康宁”,即健康无疾患;四是“德厚”,即德善有道;五是“考终命”,即寿考自然天命;盖谓之“五福”也。

福字的演变:

1、福在中国古代:—曰“顺”,新年伊始贴福字,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一顺百顺,诸事如意,吉祥并臻。二曰“保佑”,贴上福字能求得保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三曰“创造幸福”,贴上福字乃告诫家庭成员,在新的一年里,全家人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创造一个幸福家庭。四曰“拜”,古时祭祀要行跪拜之礼,“福”字本身就有“拜”一解。

《镜花缘》第八十五回:“于是面对戏台,福了—福’,句中的“福”则是“拜”意,即为了求得达到上述贴福字的目的,对天地鬼神为之一拜;

2、福在中国现代:“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福在国际上:“世界福”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世界福”标识创作完成不久,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的3月20日为“国际幸福日”。

在人间最美好的福愿里向来有五福(福、禄、寿、喜、财)临门的说法,“世界福”将中华传统的“五福”巧妙地融入设计中,并涵括了“世界福”的九个福愿,堪称“至尊之福”,寓意“世界福”即将成为“世界共同幸福”的至尊符号。

第2个回答  2020-02-08
春节将至,大街小巷里,“福”字随处可见,就连大家的手机都被各种“福”字刷屏了。尽管“福”字天天见,但您真的了解这个字吗?今天,笔者就透过几件文物上的“福”字,为您讲述它的前世今生,相信您看完后会更有福气。

甲骨文上的“福”字

数量多达上百个

“福”字是一个极为古老的文字,自古以来各种字体的福字,变化之多 ,堪称汉字之最,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字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福”字出现在商代安阳殷墟甲骨上,因为甲骨当时具有占卜功能,所以“福”字出现频率极高,多达上百个,而且呈现出50余种不同的形态。

到了商代后期,甲骨文上的“福”字逐渐规范统一,成为一个合体会意字,看起来也与今天的“福”字较为相似。甲骨文中的“福”字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示”字旁,写法较简单,表示“祭祀”;右边不是“畐”,而是“酉”,在当时表示“酒坛”,“酉”字写法较复杂,下方还有一双手的造型,表示托举。

学界普遍认为,甲骨文“福”字的字面含义应该是巫师向祭坛献酒。众所周知,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他们经常占卜,重视祭祀,甲骨文“福”字上献酒的情景,恰好反映出商代祭祀的一部分关键内容。

有学者研究发现,甲骨文“福”字的含义还不只是祭祀。通过联系上下文,这个“福”字还可以表达人们心中“祈祷”之意,占卜时借以向上苍传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由此看来,商代的“福”字已具备今天“福”的一些含义了。

西周青铜器上的“福”字

“福”字的结构逐渐完善

金文被认为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所以金文“福”字也继承了甲骨文“福”字的诸多特点,不同之处在于其图绘成分开始减弱,构字更趋于统一。由于西周国祚绵长,金文“福”字也几经变化,出现了多达40余种写法,有的已非常接近现在的“福”字。

2003年1月19日,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名为逨盘,此器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逨盘被誉为“中国第一盘”,主要是因为盘内底铸铭文多达21行、约360字,文中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史料价值极为重要。在这段铭文中,临近结尾处出现了“降逨鲁多福”一语,意思是“降下诸多吉兆给逨(人名)”。这句话中出现的金文“福”字相比甲骨文“福”字字形有所变化,但“示”字旁以及右边的“酉”都得到了保留。从铭文意思上看,这里的金文“福”字除了具有祈祷之意外,还引申出“降下吉兆”的含义,这就与今天所说的“赐福”很接近了。

相比逨盘上的“福”字,西周冬戈簋上的“福”字与后来的“福”字更为接近。冬戈簋1975年3月5日出土于宝鸡市扶风县庄白村,簋高21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2.5厘米,重约5公斤,盖、底皆有铭文,共11行134字,记录了一场战斗的胜利。文中在表达对母亲庇佑的感激时,也出现了“福”字。此金文“福”字依然为“示”字旁,但右边已写作“畐”了,这点与今天的“福”字相同。至于“畐”的含义,在当时应该与“酉”相同。

汉代碑文上的“福”字

从为自己祈福到为别人祈福

小篆出现后,“福”字的写法就统一成了左“示”右“畐”。汉以前碑文存世甚少,根据典籍得知,秦代小篆“福”字中,“畐”字结构较金文更加清晰,“一”“口”“田”完全分离。

秦汉时期,“畐”字的含义不单单指酒器,汉代许慎还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畐,满也”,又说,“福,畐也,从示,畐声”。由此可见,当时的“福”字除了祈祷、赐福的含义外,还多了“福气满满”的意思,其在含义上与“吉”就区分开了。

汉时盛行隶书,此时的“福”字较小篆字形方正平直,特别是“畐”里的“口”和“田”的方直化最为明显。此外,“福”中的“示”旁略有变形,这就为后来楷体的“福”字奠定了基础。

立于东汉永寿二年的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是汉代重要碑刻。礼器碑为隶书书写,笔画瘦硬刚健,收笔转折多处方折,笔画较细而刀法及捺粗壮,构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礼器碑碑文中出现了一个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吉语——“天与厥福”。这个词的含义是“上苍赐予他们(通常指百姓)福气”。历代皇帝在祭天祈福时经常使用“天与厥福”,特别是清代皇帝使用最为频繁。

无独有偶,在另一件汉代碑石至宝——曹全碑上也出现了“福禄攸同”的说法,意思就是“有福同享”。从“天与厥福”“福禄攸同”中,我们不难发现汉代人相较先秦人在思想上的一些变化,先秦的“福”基本都是为自己祈福,而礼器碑、曹全碑上的“福”字则是为他人乃至天下苍生祈福,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代儒家思想的流行。

隋唐纸本中的“福”字

与今日常用之“福”无异

汉以后,中国书法迎来了大发展的时代,原本就已存在但并不普及的草书、楷书开始登堂入室,成为主流,而在隶书时代已经规范的“福”字又通过草书变得多样化起来。

魏晋时代的“福”字没有纸本存世,但从后世摹作及碑刻中尚能一窥其貌。当时的楷书“福”与今日基本无异,其中的“畐”承袭了隶书的形状,只是将“口”和“田”原本分两笔写的上方一横和右侧一竖连在了一起写,变成了横竖勾;“示”字较隶书变化较大,表现在最上面的一横变成了一点;整体而言,楷书“福”字左边比右边要窄,更利于书写。

历史上,纸本“福”字一直是藏界苦苦寻觅的对象,现存年代较早的纸本“福”字出于隋唐。或许是历代藏者对于草书“福”字更加推崇,现存隋唐纸本中草书“福”字较楷书更加多见。书法界曾汇总历代名帖,得出草书“福”字的14种规范写法,其中,隋代书法家智永和尚的草书“福”字最为著名,如今已成为新年福帖的首选字体。

智永的草书“福”字出自其传世纸本《真草千字文》,此作先为北宋时宣和内府收藏,后辗转流徙不知去向,近代重新发现时已入日本藏家之手。该《真草千字文》为残本,全作共202行、每行10字,现故宫博物院藏有拓本。《真草千字文》以千字不重著称,其中的“福”字位于“祸因恶积,福缘善庆”一句。宋代书法家米芾曾评价智永的“福”字,称其“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此后历代书家无不对其推崇有加,竞相摹法此作。所以说,纸本《真草千字文》虽流失海外,但智永之“福”早已深入人心。

“福”字的构造虽然简单,但也历经了数千年的传承、演变,各个时代都赋予它诸多美好的寓意。“福”字常写常新,福气越聚越多,新春佳节之际您不妨也提笔纳福,期待新的一年祥和美满。😊
第3个回答  2019-01-27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拜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文字,自古以来各种字体的福字,层出不穷,变化各异,堪称汉字之最,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字史上也是罕见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2
福,从示从畐,顺天垂象(示),腹满(畐)之义。“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

“福”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字,用来表示“幸福”、“福气”等义。《说文解字》里说它是从“示”、“畐”声的形声字,福字从示,是与祈祷有关。

“福”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字,用来表示“幸福”、“福气”等义。《说文解字》里说它是从“示”、“畐”声的形声字,福字从示,是与祈祷有关。

古代祭祀是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如《左传·庄公十年》里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是说:小的诚心没有达到诚信动人的地步,那么神是不会保佑他的。祭祀后要把祭品(酒、肉)分别送人叫“致福”、“归福”,由此引申出“幸福”之义,用作名词,这是“福”字在今天常用的含义。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韩非子认为“全寿富贵谓之福”,古书中常说人的“五福”是:一是长寿,二是富裕,三是康宁,四是修好品德,五是考终命。人们常说的“五福齐备”就是指这些内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