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知道:古书古文的排版都是从右向左,从上往下读的。但极少人知道这样排版书写的原因。我们现代人都觉这样写字弊病很多:刚写下的字就被自己的手挡住,看不方便;其次,用毛笔来写,自己的右手往往会把墨迹未干的字弄糊涂。然而我们的祖先那时还没有纸张,布条书写亦坏,丝绸又昂贵不合算。只好把
竹子削成片,用细棕绳编织成竹简后,再在上面写字。所以古今的像形字的”册”字从未更改过。文章长了,竹简就长。竹简太长就得卷起来。书写时,卷着的竹简放在左边,左手负责打开和稳住竹简;右手负责磨墨书写。习惯成自然,先行后效,以至后来既使有了纸张,大家还是按照老传统写读。其实现代的排版读写顺序都是一样的。不信,你把写好的一张文稿向右旋转90度看看?是不是也要从上到下、从右向左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