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桥简介~~~~~~~~~~急!!!!!!!!!!!!!!!!!!!!!!!!!!!!!!

知道的快!!!!!!!!!!!
会加分的~~~~~~~~~

延安大桥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延河大桥、宝塔桥和王家坪大桥。

一、延河大桥

延河大桥可谓是仅次于宝塔山的延安第二个城市标志,它似乎与宝塔山已经合为了一体,成为了一个整体景观,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还有厚重的历史感。是延河上的第一座桥,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个“古董”。

延河大桥虽然看见造型复杂,但与中国传统桥梁工艺相结合,用自然青灰的石头垒砌,却透露着一种朴素的自然美,那种朴素是与延安人自有的那种黄土式的朴素相照应的。此桥虽然只有115米长,但在延安人的生活里却一直充当着大桥的角色。

1977年4月至6月,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袭击了延安城,洪水裹着泥沙向延河下游奔腾而来,城区岸上的大部分的房屋被淹没甚至被推走,但延河大桥却经历住了这次考验,依旧处矗立在河上,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对于那时百废待兴的延安来说延河大桥成了一种精神的支撑。

而如今的延河大桥由于桥面太窄,影响交通,再一次面临的考验。在扩建时人们想了很多种方案,谁都不忍心拆掉老的延河大桥,于是决定再在桥的上游新建一座一模一样的,中间只隔了两米,延河大桥得以延续,那坚韧不拔的形象将永久保存在延河两岸,是延安灵魂所在。


二、宝塔桥

老的宝塔桥和延河大桥构造相似,但后来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双向四车道的普通桥。

宝塔桥是延安人民用双手“抬”出来的,它凝聚着延安人憨厚朴实的一面,也映衬着黄土文化孵化出的一种金子般的延安性格。可怕的是这种性格正在慢慢消失,而和全国其它城市一样,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独特的城市性格正在被趋于同化。


三、延安王家坪大桥(彩虹桥)

延安王家坪大桥(彩虹桥)位于延安市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前,是根据延安王家坪革命纪念馆的总体布局和延安城区防洪需要,由省政府决定、省交通厅负责实施的,是在原桥位置上新建的一座特大桥。该项工程于1997年4月22日开工建设,1998年9月28日竣工通车,工程总投资3667万元。

延安王家坪大桥(彩虹桥)全长343.255米,其中桥梁长204.758米,两岸引线不含岔线长138.467米。大桥为净跨190米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大桥轴线与河流方向斜交为50度,桥面宽25.5米,全桥纵向共设42根吊杆与桥面系联结。下部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设计洪水频率为五十年一遇。

延安王家坪大桥(彩虹桥)属“九五”省内重点工程,该桥的施工难度大,技术先进,材料和工艺新在延安桥梁建设史上都是首次。它的建成对缓解延安市交通紧张状况,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美化城市环境,发展旅游事业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08
南平延安大桥

--------------------------------------------------------------------------------

中国招标信息网 (2006-03-29)

项目类型:招商项目
行业分类:建筑房产物业
建设周期:2005年 - 2006年
资金总额:1800万元人民币
所在省份:福建
招标内容:

所属行业: 基础设施
项目实施国家: 中国 项目实施省份、地区: 福建 南平
投资总额: 1800万元人民币 外资比例:
合作方式: 其他
项目简介: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内容及建设规模:桥长260米,宽12米。
2、项目建设地址:大横镇集镇与延安村之间。
二、项目建设优势:延安大桥是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项目。该桥建成后,西岸与浦南高速公路康石互通口连接,东岸与大横火车站连接,将快速拉动大横绿色产业区延安集中区4700亩和埂埕集中区3100亩成片长期闲置土地开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并将极大地改善延安、大仁洲、埂埕村等东岸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项目配套政策:可享受《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南委发〔2003〕6号)、《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工业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南政〔2005〕综41号)和延平区委、区政府制订的《关于加快延平区工业化进程决定》、《关于组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工业发展的实施细则》等优惠政策。
四、项目合作方式:采取以地换桥的形式。

项目进展情况: 已列入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

招商机构信息
招商机构:延平区大横镇镇政府
招商机构概况:
招商机构企业通信地址: 招商机构联系人: 王承旭
招商机构电话: 0599-8418573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第2个回答  2006-12-03
☆▁▂▃▄★延安简介★▄▃▂▁☆
概况:

区号:0911

邮编:716000

面积:3.7万平方公里

位置: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

人口:206万

区划:延安市县共辖1区(宝塔区)12县(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

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地理概况:延安位于陕西的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相

邻,西以子午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南北分别与我省的渭南、咸阳、铜川、

榆林等地市相毗邻。除西部子午岭,东部的黄龙山和中部的崂山为基岩山

地丘陵,大部分地域处在黄土高原的腹地,海拔高度在800-1800米。

气候特征:年均气温9.4℃,年均降水量为450-650毫米,属大陆性季风气

候。

2 回复:☆▁▂▃▄★延安简介★▄▃▂▁☆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延安”之名约始于隋大业三年

(公元607年)设立的延安郡,距今已历1393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

育的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在历史上一向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中

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经久不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

文化遗产。目前共发现各类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4处,省级文

物26处,县市级文物183处。最为著名的有黄帝陵、乔山山麓的轩辕庙、子

长钟山寺石窟、延安清凉山、延安宝塔山、秦直道等。

延安又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延安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

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

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

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

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旗县、志

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

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

延安黄土风情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的新亮点。主要

有民间社火、灯会、闹秧歌、转九曲、信天游等。规模较大的社团活动有

安塞腰鼓、洛川瞥鼓、宜川胸鼓,还有陕北农民画、布堆画、毛绣、刺

秀、窑洞窗花、民间剪纸艺术等。集中典型地反映陕北地区民间风情资源

的优势的代表有洛川民俗馆、安塞文化艺术馆等。

黄河壶口瀑布距延安市178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处黄河水面

从400余米的宽度突然缩窄为40米,在壶口处骤然下跌30米左右,随后沿一

条长达5公里的“十里龙槽”直去。黄河壶口瀑布气势如宏,四季晨昏晴雨

变化无穷,瀑布与十里龙槽河心的右岛——孟门山、黄河大桥等景点组成

了黄河中游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黄河系列自然景观。延安自然旅游景点

还有万花山、乔山乔北黄龙山林区的自然风光,洛川塬的典型黄土地貌、

延河、杏子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等。
给大家看看延安的地图吧,要是去了边找不到地方啊!
http://getdns.tancheng.gov.cn/map/yanan.GIF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12-11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她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北靠本省愉林地区;南接我省渭南,铜川,咸阳三市.地理位置为东经107度41分至东经110度31分.北纬35度21分至北纬37度31分之间,市区南北直线距离239.12千米,东西间距257.85公里.本地区有很好的植被覆盖,延安有森林276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2.9%,有天然草场1856.9万亩,中草药品种约500余种.全市已探明 矿产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71亿吨,石油4.3亿吨,天然气储量33亿立方米,紫沙陶土5000多万吨. 延安,广义上是指延安市所辖的13个县(区),既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旗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和黄陵县.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5.5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9.64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5人.平均海拔1000米,平均降水量500毫米,无霜期平均170天,在气候上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我们通常说的延安,就是指广义上的延安.
狭义上的延安就是指今日的宝塔区,是延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陕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区土地总面积3556平方公里,总人口33.19万人(农业人口19.87万)人均耕地面积2.48亩.1982年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2,1994,1996,2000年被民政部.军委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延安位于”两黄两圣”所构筑的陕西北线旅游”金三角”的顶端.优秀文化积淀丰厚,所以延安又是一座旅游名城,有”中国革命博物馆城”之美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