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孙园的谈话有点像两只刺猬互相抱在一起取暖但却不能取暖?

如题所述



1912年夏,应袁世凯之邀,孙中山赴京议国。在北京,孙中山逗留了25天。前13天,他几乎每天都采访袁世凯,最高记录是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也就是说相见恨晚。然而,孙园的谈话并没有促进民国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孙园的谈话有点像两只互相拥抱取暖的刺猬,但却无法取暖。


袁的目的是什么?


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应李之邀,来到辛亥革命起源地。仅过了两天,袁世凯的代表范元廉带着亲笔信来到武昌,邀请孙中山来京共商国是。袁世凯虽然如愿登上了总统宝座,但却被孙中山戴上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魔咒,他暗暗痛恨。他这么快就邀请孙中山到北方是什么意思?孙中山的总统位置被袁世凯抢了,他恨袁义村。但是他最后被邀请到北京是出于什么考虑呢?孙双雄社团的旗号是共商国是,共促民国,但两人口袋里其实都有条件。


袁世凯邀请孙中山北上。一是试图试探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后,南北妥协实现了中华民国的统一,但南北仍互不信任,互相猜疑。袁世凯对江南的控制是有限的。他通过实战摸清了武汉革命军的实力,但对其他地方尤其是宁沪革命军的实力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南方革命军接下来会怎么做。据总统府军事办公室参议官唐说,袁世凯邀请孙中山来京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摸清孙中山的心思”。


二是拉拢孙中山,据唐回忆,袁世凯邀孙中山进京的另一个目的是“拉拢孙中山,将孙中山掌握在自己手中”。袁世凯做了两件让孙中山非常满意的事。1.修建铁路。卸任后,孙中山从政治家转变为实业家,计划十年内修建铁路20万里。袁世凯知道孙中山修建铁路的计划无法实现,但他只是满足了他的要求,只是为了拉拢孙中山,给孙中山失业的革命党派找点事做,不让他们闹事。9月11日,袁世凯任命孙中山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经理,并将慈禧专用的小火车分配给孙中山一行。而且游行经费充足,地方官员也获知了他们的招待。第二,孩子上学。孙中山离开北京后,他的三个孩子都在美国留学,他们很缺钱。他想为孩子申请公费,但是根据留学条例,他们没有资格。然后孙中山走后门,让袁世凯出面,拨官费资助。就这样,孙中山无论于公于私,大事小事,都得到了袁世凯的宠爱。


三是利用孙中山,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想向国内外表明,他是得到全国各党派、各阶层一致拥护和支持的。因此,他邀请孙凰等革命领袖来京,康梁等保皇派领袖回国。如果孙中山北上,说明南方革命党人认可并服从袁世凯的领导地位,袁掌权就更符合逻辑。同时,也可以为袁世凯解决政党政治问题。袁世凯的总统任期并不如意,参议院和内阁总是和他过不去,一心要分总统的权力。唐、两任宰相先后辞职。袁世凯提名警察总长赵秉钧为内阁总理大臣,但参议院拒绝通过提名。得知国民党即将成立,想请孙中山当党首,他


一般来说,孙中山去北京见袁世凯是为了民国的前途,但有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孙中山早在1912年4月上旬就收到了袁世凯的北上邀请,之后又收到了两次邀请,但直到4个月后才启程北上。在这四个月中,孙中山忙于去武汉、去李瑟娥、去袁弘、去上海与党员接触,以及回广东老家。孙中山长期生活在国外,上述举动有助于扩大其在华南地区的影响。试想,如果孙中山渴望南北统一,国家和平,为什么迟迟不北上?袁世凯一定要在北京双雄会上有所要求,孙中山也准备了自己的条件。


1.修建铁路的权力。现在革命成功了,国家统一了,以政府的名义筹款一定很容易。现在,孙中山有机会向袁世凯要赞助,同时向参议院和政府争取筑路的“许可”。


二十年后的总统。孙中山在京期间表示,十年内不过问政事,让袁世凯可以放心任两届总统。表面上看是高调,其实他有自己的长远打算。孙中山答应“维持现状,我不如袁”,干脆把艰难时世交到袁世凯手里。在第二次会见袁世凯后,他告诉政务委员唐逸道:“袁总统是一个伟大的人才,我真希望他当十年总统,他能训练出百万大军。届时铁路二十万里,一年收入八万,可与他国相见。”换句话说,袁世凯建立中华民国10年后,孙中山连任大总统会有更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承诺十年不请总统并非自愿,而是应袁世凯的要求。唐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袁世凯要求孙中山“公开向全国表示,绝不当大总统,专心为国经商”。孙中山大概不是承诺“永远”不做总统,而是讨价还价把反对的期限缩短到十年。对袁世凯来说,这个条件可以接受。因为袁家的男人一般活不到60岁,而按照孙中山的承诺,1922年袁世凯大总统可以63岁。简而言之,孙中山认为“袁规划未来不如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在北京的第十天,孙中山终于说:“十年后,人民要我服务,为时不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