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县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0

冕宁县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四千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已经繁衍生息。商周至秦时期,这片土地属于西南夷地区。西汉元鼎六年,县境设立了台登县和笮秦县。蜀汉时期,笮秦县被并入台登县。北周时,台登隶属于白沙郡。唐朝武德元年,台登县归登州管辖,九年时登州撤销,台登归属州。吐蕃时期,台登曾一度被占据,直到贞元五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末皋联合部落在台登城北谷地大败吐番,重夺台登县。大和六年,台登的州治迁移到此。此后,台登先后被南诏和大理国统治,直到元代设置了泸沽县,隶属于礼州的苏州。明朝洪武年间,泸沽县归属建昌府,后改为泸沽卫军民指挥使司,又改为宁番卫军民指挥使司,再后来废泸沽县,设泸沽巡检司。清朝雍正六年,冕宁县正式成立,其名来源于县境东南的冕山,状似冠冕。


2000年,冕宁县下辖六个镇和三十多个乡,包括城厢镇、复兴镇、泸沽镇等,各乡镇人口分布广泛,涉及彝族、藏族、羌族等多个民族。同年,四川省政府对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域进行了调整,如泽远乡和冶勒乡的政府驻地迁移。2004年,冕宁县的行政区域保持稳定,共有六个镇和三十一个乡,以及一个藏族为主的民族乡。县内的民族多样性丰富,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扩展资料

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越西、喜德,南接西昌、盐源,西连九龙、木里,北与石棉县接壤,北距省会成都470公里。辖2个农村工委6个镇32个乡。有汉、彝、藏、回等20多个民族,全县总人口32007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931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