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与双一流的区别

如题所述

双非与双一流的区别如下:

一、整体情况

由于不同层级的学校的资金投入上差异很大,“双一流”的高校国家投入较大,学校的科研经费多;而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国家也有一定投入,但少很多,并且科研经费基本很少;三本和专科学校,很多都是民办院校,国家基本没有投入,因此,主要收入来自学生的学费,科研经费基本没有。

经费是一个学校的基础,有钱可以投入基建,更好的校园环境;招人,更高水平的老师;提升排名,招高考成绩更高的学生。比如深圳大学,由于当地经济较好,深圳市投入较大,有钱招聘优秀的老师,基础建设更好,这几年综合排名提升很快。

二、升学就业差异

1、升学差异

双一流的升学率比例比较高,当中包括保研率、统考研究生、海外升学三个部分。差异最大的部分是保研率,从清华大学的56%,逐步降低到内蒙古大学的10%左右。而双非院校中绝大多数没有保研资格,部分一本学校的保研率一般也在个位数,竞争非常激烈。

由于保研名额非常多,双一流高校的统考研究生比例一般在10%左右;这个比例跟普通高校的考研比率比较接近。排名靠后的高校,升学率基本在个位数左右。海外升学主要以排名靠前的985为主。

2、就业差异

部分就业岗位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基本都是面向双一流学校,甚至有部分仅仅面向985院校。比如,公务员招考中的选调生和定向选调生仅仅面向部分双一流高校。世界500强的企业招聘基本也以双一流为主。

作为非常看重学历的金融业,部分头部企业更是要求985以上,甚至网络上还流传“清北复交之下无金融”的说法,虽然不见得正确,但是也说明了金融行业对学校要求之高。从整体薪资待遇上看,学校越好,薪资待遇越高。

但是,如《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高考考的好,不如大学学的好,大学毕业生薪资深入分析》一文所分析,学校间差异,远远小于校内学生间的差异。

三、学习目标上的差异

双一流学校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清晰。清晰的目标让人的努力更为准确。

比如,清华大学的本科生中,14%的人选择出国,约58%的保研,约8%的考研,累计深造率约80%;约17%的人直接就业,基本选择的也是国内最好的政府、企业岗位。基本经过两三个学期的学习,就可以确定专业内部的排名,不管是深造还是就业,基本可以明确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

出国的,基本可以确定学校的范围;保研的,基本可以确定学校的去向;就业的,基本可以圈定几个企业。相反,双非的学生,绝大多数去向是国内的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千差万别。对于学生来说,非常不了解这些企业的要求,更不知道该如何准备。从目标的清晰程度角度来说,从清北到双非,目标的清晰度越来越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