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次心理咨询?

如题所述

首先要澄清一下:心理咨询起效不是单纯以次数来看,而是要看来访者的改变动机,以及来访者对咨询师是否信任,咨访关系建立得是不是好。如果这些方面都具备,来访者每次咨询完主动进行调整,一点点进步,那就起效很快。反之,就会慢一些。

其次,还要看孩子情况的严重程度,如果到了病症的状态,那就要慢一点。如果只是情绪方面的问题,会好一些,但也要具体评估。

咨询方法不适合,可以考虑换换,孩子对咨询师的信任最重要。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心理咨询其实是两个人的(一对一咨询)“较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不管来自哪一个流派,不管使用哪些咨询技术,其目的都是将来访者从TA们既有的、偏离轨道的生活风格上尽可能的拉回正轨。而生活风格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跟TA的主要抚养人、跟周围的一切相关的人、物、情境等不断相互作用之后产生的,大概在6岁左右形成生活风格的雏形,之后将不断被固化。对初三的孩子来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假如一种生活风格在形成之初就是消极、退缩或者冒进、激烈的,但并没有得到矫正,那么随着不断的固化,随着偏离的轨道的形成,人们的生活就毫不知情的像列车一样朝着那个方向驰骋而去了。其结果就是越走越偏。当然,不同的人偏离的程度不同,大多数人会稍有偏离,也就很有机会自己回到正轨。而最终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恰恰是偏离更多一些的人。

具体来说,你要拉一个初三的孩子回到正轨,TA首先得愿意让你拉才行,这叫改变的动机;其次,TA得喜欢你才行,这叫咨询的契合度;另外,你拉TA的方法得对TA有效才行,这是咨询流派或者咨询技术的对不同问题的适应性;最后,TA偏离了多远?要使多大力气拉?这是咨询的强度及长度,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恰当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心理咨询就出现了。

谈到这里,你恐怕能理解心理咨询的难度了吧。其实这场较量中咨访双方都需要在上面那些因素上不断调整。比如来访者自己根本没有改变的动机,被父母强迫咨询(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大量存在),效果肯定不会好,重点就要放在激发他们改变的动机上,而不是常规的心理咨询。

我是一个重度抑郁焦虑症康复者,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先来看看各种精神类疾病对应的治疗方法吧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抑郁症到了中度和重度就已经不适合心理治疗了,所以即使你做了更多次的心理治疗都没有作用。

我再来说说我的治疗经验。

我们确诊抑郁症之后,心理最难熬过吃药这一关,因为很多患者觉得这个药物会控制大脑,会对身体不好,会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还会有依赖性。其实我在这里告诉你完全没必要担心,药物带给我们那点副作用远远没有抑郁症给我们身体带来的危害大。抑郁症长期失眠会给心脏,肝脏,肾脏带来巨大压力,长期这样带来很多的慢性疾病,而这些慢性疾病往往需要终身服药。听到这里你还会害怕药物的副作用吗?所以医生建议服药就开始服药吧!

网上很多消息会看到抑郁症很难治疗,都是因为一些人吃药后不听医生建议私自停药,导致抑郁症的复发,要想抑郁症彻底恢复就要坚持用药,经过用药的 急性发病期,持续治疗期,维持巩固期的治疗,中途不能随意用药。 这三个时期大致需要一年到两年。,

抑郁症患者心理往往是比较脆弱的,而长期的锻炼会锻炼人的意志力,身体的素质也会更好一些,有了好身体和好的精神才能和抑郁症做长期的斗争。

初高中同学焦虑抑郁,主要原因是两方面,1:家庭方面,一般是家庭压力,父母望女成凤,望子成龙。这一块儿,催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再说 社会 上催眠术参差不齐,很难做出最佳治疗。做父母的多和孩子沟通,缓解压力,从根源入手,才能解决问题。2:初高中逆反心理,青春叛逆期,他们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升学压力,兴趣爱好相互矛盾,出现烦躁抑郁,可以通过催眠,心理疏导解决。

我弟高二前两天开学,但是他说他不想念书了,不去学校,我家人都惊呆了。然后我们就开始劝他,最后给出的条件是我陪他去学校,然后我就送他到学校门口。一路上谈话,我才弄明白其实就是开学恐惧症,觉得第一天老师要查作业而自己没写,要看到阔别已久的同学,要面对上课学习那些无聊重复的事情,这很正常,我高中时候也有,尤其是开学第一天,我给他说,过了第一天这些都不是事,慢慢安抚他就好了。见他进学校还有点舍不得,家里没人供我差遣了。

首先,不应该局限在做心理咨询上,如果你的观念没改变做10次,20次也无济于事。

要搞清楚的是孩子为什么恐惧和焦虑上学?也要搞清楚是孩子恐惧还是你恐惧,是孩子不想上学还是你偏要让孩子上学。

我希望的是你和孩子区分开,放下你所有的焦虑和担心,因为那样没用,而且你不要想着我要给孩子怎么怎么样。

问问孩子,什么么恐惧和担心,一定要问清楚,他自己肯定有原因的,如果你不弄清孩子的想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问题,那问题就更大了。

看心理咨询当然可以,但提前是你别管这件事。

因为心理问题,导致不能上学这类学生越来越多了,我每年接手治疗的绝对不低于100个案例,并且呈上升态势。在我的治疗案例中,成人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学生的治愈率接近60%,很多都是因为拒绝治疗导致治疗失败,只要认真配合就没有治愈不了的心理问题,我说的配合前期是家长,后期才是学生本人。这类问题大体原因归结如下:

1、治疗与配合

成年人之所以治愈率高,原因是主动求助的比例较大,而学生往往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属于被动、被迫形式的。

2、治疗机遇把握

抑郁属于典型的心理疾病,学术界上的“抑郁就是自己把自己锁死了”的概括定义就是我总结概括出来的。也就是说,一旦到了锁死的程度,就要颇费一番周折了,如果发现和治疗的早就相对容易了。所以你自己订的10次标准既不科学也不准去,应该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言。

3、咨询与被咨询的匹配

心理咨询在匹配上要求极为严格,没有匹配条件的咨询做一百次都无效,且有较大的摧残性,会使孩子逆反心理治疗,同时也会使厌世烦人的心理进一步加重。

4、心态预期

心态是心理治疗的基础,无论治疗与被治疗者,包括家长在内,一旦形成咨询关系,心态就成了一个硬性的环境指标要求了,环境不达标,治疗的效果和意义就会受影响。

5 、氛围环境

抑郁是典型的心理疾病,所谓的心理疾病就是非器质性疾病,用非专业的话讲,就是:原本没病,自己给自己找一种虚幻出来的病。治疗心理疾病的首要条件就是“氛围与环境”,咨询师需要的环境氛围由咨询师自己去营造,营造治疗氛围是一项验证咨询师能力的重要标志。治疗过程中,家庭氛围环境尤为重要,因为凡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家庭氛围环境都有问题,所以配合治疗绝对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必须家庭成员一起来完成。

6、家长的视角

孩子一旦患上心理疾病家长就难辞其咎,所以,在寻求心理治疗帮助时,家长的视角和认知能力往往会受到自我能力上的局限,这一点是一大难题,需要家长自我突破,因为你的选择就是孩子今后的命运走势!

患上抑郁症只需三步:

1、随便找个理由在那纠结;

2、一不留神就自己把自己的脑袋锁死了;

3、然后就开始多起来了,最后选择了一个密封的罐子。就这么简单!

治疗抑郁也分三步:

1、敲破罐子;

2、牵住困惑的手;

3、找到钥匙解开锁。也这么简单!

所以,我建议你先给孩子做一个远程心理排查,找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和病症程度,再给出你治疗意见来,然后你们自己判断咨询师分析病情及诱因是否精准?评估咨询师是否有治愈的能力和匹配的可能等。

初三学生抑郁焦虑恐惧上学,做十次心理咨询有效果吗?为什么?

学生出现抑郁焦虑恐惧,不能正常学习,需要心理咨询调整状态。

至于说需要多少次咨询能解决问题,首先是要考虑是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用的是什么样的技术,如果是高效科学的技术,并且掌握的非常熟练,加上学生本人积极配合,10次能解决问题基本差不多。

但实际情况,全世界现有咨询技术400多种,有的高校,有的低效,但高效的并不多,所以不容易选择,再就是如果学生不配合,行动力差,就是高效技术,咨询师很熟练的应用,效果也会一般。

选在心理咨询师很关键,可以先了解,听听他是怎么解释学生的抑郁焦虑形成过程,学生的痛苦是源自什么,到了学校的思维是怎么运行的,如果解释的靠谱,就可以建立咨询关系,但学生本人要积极配合。

不能完全准确地来评估说做多少次可以有效果,很多信息并不完善,原因呢如下:

1.学生抑郁症在三级中的第几级呢?根据不同情况可做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次数也就完全不会一样

2.学生做了6次催眠,自己说不起作用,她自己的评估标准是怎样的?施催的医师或者机构对于效果又是如何评估的?

3.催眠是专业治疗手段,那么同时学生有没有再坚持做心理咨询呢?

虽然无法做准确评估,但是有以下几点建议:

1.抑郁症一般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很多其他问题的并发症,并且,抑郁症是有各种水平的,有精神病性的,有人格障碍性的,也有神经症性的,所以,它很难简单地说清楚。

2.抑郁症不是学生自己一个人想得就得出来了,一定是她周围的环境反馈所致。可以仔细回想一下,学生身上有没有什么重大的情况发生?学生是否极度厌恶进入人与人的关系?学生是否会有一种自己没用且无助的感觉?作为学生身边的父母,也是非常需要且必须跟着孩子一起接受治疗的。

我自己的亲姨妈,在她的独生女出严重车祸的时候,应该是吓坏了,浑身都在抖,但是从孩子开颅抢救、转院、到住进ICU、多次接到病危通知、再转普通病房、到孩子最后康复出院,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后来过了几年,姨妈的老公也就是我姨爹,查出来直肠癌晚期,在姨爹离世后,姨妈就患上了抑郁症,并且越来越严重。亲戚们都说病根还是在她女儿发生车祸的时候,她的情绪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她这种情况不但需要专业的治疗手段,还需要同时辅助心理咨询,更需要她的女儿跟她一起接受治疗(姨妈从小溺爱孩子,她女儿也很爱她,但在我们看来是恶狠狠的爱,女儿从来都是厉声怼她)。

因为抑郁症患者把外在的攻击性完全转为了内在攻击,攻击自我,觉得自我没有存在的价值,没有了能量。她的女儿就应该能容忍妈妈在母女关系中向她自由地表达攻击性,而又不担心会破坏关系。一点一点激发妈妈的能量,让能量流动起来。

人性化的表达攻击性,这就是生命。希望这个初三的学生也能慢慢好起来。才初三呢,小苗苗才发芽芽呢,加油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