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花圈称呼怎么写

如题所述

挽联称呼:
一、父族称呼:
1. 祖父之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自称侄孙。
2. 父之胞兄弟:称伯叔大人,自称脉侄。
3. 父胞兄弟之妻:称伯叔母,自称脉侄。
4. 兄嫂:称尊嫂,自称夫弟。回称,贤叔,自称愚嫂。
5. 侄妇:称贤侄媳,自称愚叔。伯父,回称伯叔翁。
6. 弟妇:称贤弟妇,自称夫兄,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7. 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孙。
8. 祖母之亲伯叔:称外曾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又侄。
9. 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自称愚甥孙。
10. 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自称愚姨侄孙。
11. 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自称表侄。
12. 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自称表内侄。
13. 祖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姻兄,自称愚姨表姻弟。
二、母族称呼:
1. 母之父:称外祖父大人,自称愚外孙。
2. 母之内伯叔:称外伯叔祖大人,自称愚外侄孙。
3. 母之姑夫:称告简迹外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姻内侄孙。
4. 母之亲姊妹夫:称姨丈大人,自称愚姨甥。
5. 母之脉侄女之夫:称表姊夫,自称姻弟。
6. 母胞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自称姨表姻弟。
7. 母胞兄弟:称舅父大人,自称愚外侄或甥。
8. 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自称愚姻侄。
9. 母之母:称外祖母,自称愚外孙。
10. 母胞内伯叔母:称外伯叔祖母,自称愚外侄孙。
11. 母胞兄弟之妻:称勐母,自称愚甥或愚外侄。
12. 母服内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自称表夫兄弟。
13. 母胞姊妹:称姨母,自称姨甥或姨侄。
14. 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自称愚兄弟。
三、妻族称呼:
1. 妻之曾祖:称岳曾祖大人,自称愚曾孙婿。
2. 妻之祖父:称岳祖父大人,自称愚孙婿。
3. 妻之父:称岳丈大人,自称婿。
4. 妻胞兄弟:称贤内兄弟,自称姊妹夫。
5. 妻之母舅:称内大人,自称愚甥婿。
6. 妻之表兄弟:称内表兄弟,自称愚表姊妹夫。
7. 妻之亲表侄:称贤表内侄,自称表姑夫。
8. 妻胞姊妹之夫:称襟兄弟咐逗,自称愚襟兄弟。
9. 妻姑母之子:称内表兄弟,自称表姊妹夫。
10. 妻胞兄弟之媳:称贤内侄媳侄,自称愚内姑夫。
11. 妻胞姊妹之子:称贤姨侄,自称黍子婿。
12. 妻母之母:称岳母大人,自称黍子婿。
13. 妻之族母:称岳庶母大人,自称愚甥婿。
14. 妻胞兄弟之妻:称姻嫂,自称姻侍生。
15. 妻之外祖母:称姻外祖母,自称愚外孙婿。
16. 妻胞姊妹:称贤姊妹,自称愚姨夫。
17. 妻胞姊妹之婿:称贤婿,自称黍姨丈。
18. 妻胞姊妹之女:称贤侄女,自称黍姨丈。
19. 妻胞兄弟之子:称贤内侄,自称愚夫母。
五、姻戚称呼:
1. 祖亲家:称老太翁先生,自称姻内侄。
2. 父之亲家:称姻太翁先生,自称姻侄(晚)。
3. 亲家之父:称姻太翁先生,自称姻侄(晚)。
4. 子之亲家:称姻台,自称愚弟。
5. 婿之伯叔:称姻兄台,自称姻愚弟。
6. 亲家:称姻翁×老大人,自称愚姻弟。
7. 亲家母:称姻母×老孺人,自称眷侍生。
六、各亲称呼:
1. 女之夫:称贤婿,自称黍岳丈或愚岳氏。
2. 侄女之夫:袜并称贤侄婿,自称愚伯叔。
3. 女之子:称贤外孙,自称黍外祖(黍上祖母)。
4. 侄女之子:称贤外侄孙,自称内兄弟。
5. 姊妹之夫:称姊妹夫,自称内兄弟。
6. 姊妹之子:称贤外侄或贤外甥,自称愚舅氏。
7. 姊妹之翁姑:称姻太翁(母),自称姻晚。
8. 姑夫:称姑丈大人,自称愚内侄。
9. 姑母之子:称表兄弟。
10. 女之婿:称贤外孙婿,自称黍姻外祖。
11. 姊妹之婿:称贤甥婿,自称愚内舅。
12. 姑母:称×府姑母,自称脉侄。
七、师友称呼:
1. 业师:称老师,自称受业或学生(门生)。
2. 业师之妻:称师母,自称学生。
3. 业师之父:称太老师大人,自称门下晚生。
4. 业师之母:称师太母,自你门下晚生。
5. 业师之子媳:称世兄嫂,自称世愚弟世侍生。
6. 业师之女:称世姊妹,自称世侍生。
7. 子之业师:称老师,自称世侍生。
8. 学生:称贤友贤世侄,自称友生。
9. 学生之父:称仁兄,自称世愚弟。
10. 同乡:称仁兄,自称乡愚弟。
扩展资料:
1.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
2. 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条分上下两条,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
3. 挽联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也要切合事物与场合。挽联不能换用,也不能通用,这应该是挽联很重要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