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穿宽大的衣服不是因为吃五石散 鲁迅先生认为晋人的衣服宽大,是因为吃五石散以后皮肤发热,容易擦伤。他说:吃了散之后,衣服要脱掉,�6�8�6�8因为皮肉
发烧之故,不能穿窄衣。为预防皮肤被衣服擦伤,就非穿宽大的衣服不可。现在有许多人以为晋人轻裘缓带,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他们是吃药的缘故。一班名人都吃药,穿的衣都宽大,于是不吃药的也跟着名人,把衣服宽大起来了!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理由有二: 第一,先秦时期,贵族文人、特别是儒生就穿宽大的衣服。我们分别看
《礼记》、《列子》、《苟子》的记载:鲁哀公问于
孔子日:“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服。”(郑玄注:逢,犹大也。)( ]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孔子顾谓弟子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丈人日:“汝逢衣徒也。”逢衣,也写作“缝衣”,指宽大的衣服。根据“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看,先秦时期,穿宽大的衣服还不仅是 儒生,而是带有普遍性。那么当时的衣服宽大:~UY-I-么程度呢?郑玄在《周礼-司服》中注释说: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而属幅,其祛尺二寸,大夫以上侈之。侈之者,盖半而益一焉。半而益一,则其袂三尺三寸,祛尺八寸。先秦大夫的衣袖长三尺三寸,袖口宽一尺八寸,这种 尺寸已经是十分宽大了。正是因为先秦人的衣服普遍宽大,行动不便,所以才有著名的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两汉时期,儒生、文人照样穿宽大的衣服:逢衣博带,略法先王,而不足于乱世。不疑冠进贤冠,带榀具剑,佩环块,褒衣博带,盛服至 门上谒。林宗�6�8�6�8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 叫“逢衣”、“褒衣”指的都是宽大的衣服。《汉书·朱博传》有一条记载特别值得我们注意:(朱博)又敕功曹:“官属多褒衣大褶,不中节度,自今掾史衣皆令去地三寸。”这是朱博任琅邪太守时下的一道命令。“衣”、“褶”分别指上衣和下衣,他感到手下官员穿的衣裤太宽大,于是就命令他们改得短小一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西汉时人们依然像先秦那样,喜欢穿宽大的衣服。由此可见,穿宽大衣服是中国士人自占以来的老传统,绝对不是到了
晋朝,人们开始吃药发烧才开始穿宽大衣服的。 第二 ,按照常理推测,一般情况下,服食五石散也不会像鲁迅先生描述的那样痛苦。因为如果都是那样的痛苦,人们为什么还会去服食呢?鲁迅先生得出这一结论,大概是受了《晋书·皇甫谧列传》的影响:谧上疏自称草莽臣日:“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6�8�6�8初服寒食散,而性与之忤,每委顿不伦,尝悲恚,叩刃欲自杀,叔母谏之而止。皇甫谧吃五石散中毒(古人认为是-.-陛与之忤”),隆冬季节也无法穿衣,发热食冰,皮肤肿胀,甚至溃烂。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这是中毒后的现象。即使在今天,药物中毒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鲁迅先生拿皇甫谧中毒后的情况去描述所有人服食五石散后的情况,显然是以偏概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