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简答题

产业竞争力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比较的内容,一个是比较的范围。

具体来说: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内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因此,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

所谓比较生产力,是指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

产业竞争力比较的范围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分析应突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等。

扩展资料:

将“提升”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是党中央着眼大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需求侧快速嬗变、迭代、升级,供给侧的总量、能力、结构却难以适应,一些重要的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现有生产力大多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无效供给又形成了大量过剩产能,由此产生了较为突出的结构失衡矛盾。

与此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涌,传统经济结构既面临严峻挑战又迎来升级机遇,不少经济体都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时期。

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突破口拉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是我国发展路上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业竞争力理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传统的以H-O理论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理论体系,缺乏动态的眼光分析各国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为了克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在H-O理论的框架之外寻求新的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选择,目前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 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country specific determinants)和两种外部力量。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两种外部力量是随机事件和政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28
对国家竞争优势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ter)先生,1990年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转移到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上来,从而各国对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优势的关注日益高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竞争优势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该理论能合理地诠释一国国际贸易的现状,预测一国贸易发展的前景。
波特在反思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菱形模型,也称为“钻石模型”。
波特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以下四项因素: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那些国内“四因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因此,“四因素”环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来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