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好学全文翻译

如题所述

一、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二、翻译

我年幼时就很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读,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抄录完毕,跑着去送回书,不敢稍微超过约期。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可以看遍许多的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口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辩解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宋濂其人与其文:

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在文学、史学和哲学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在文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被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更是被刘基称为“当今文章第一”。

宋濂的散文向来负有盛名,写人具体形象,写景生动活泼,记事详略得当,开明一代文风之先。其中宋濂的人物传记更是代表了其散文创作的高峰。宋濂笔下的人物身份多元,性格各异,广泛覆盖了社会各阶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0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