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各部分名称

农村用的普通石磨各部分名称。

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一般是架在石头或土坯等搭成的台子上,接面粉用的石或木制的磨盘上摞着磨的下扇(不动盘)和上扇(转动盘)。两扇磨的接触面上都錾(zàn)有排列整齐的磨齿,用以磨碎粮食。上扇有两个(小磨一个)磨眼,供漏下粮食用。

两扇磨之间有磨脐子(铁轴),以防止上扇在转动时从下扇上掉下来。有直径超过三尺六寸(1.2米)的大磨,要用三匹马同时拉。一斗(约合50市斤)粮食用十多分钟就能拉一遍。一般磨直径80厘米左右,一个人或一头驴就能拉动。

小磨直径不足40厘米,能放在笸箩里,用手摇动,用于拉花椒面等。还有拉豆腐汁和煎饼糊子的水磨等。


历史沿革

磨,最初叫硙(wei),汉代才叫做磨。

我国石磨的发展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从战国到西汉为早期,这一时期的磨齿以洼坑为主流,坑的形状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枣核形等,且形状多样极不规则。

东汉到三国为中期,这时期是磨齿多样化发展时期,磨齿的形状为辐射型分区斜线型,有四区、六区、八区型;晚期是从西晋至隋唐(至今),这一时期是石磨发展成熟阶段,磨齿主流为八区斜线型,也有十区斜线型。

磨有用人力的、畜力的和水力的。用水力作为动力的磨,大约在晋代就发明了。水磨的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轮的立轴上安装磨的上扇,流水冲动水轮带动磨转动,这种磨适合于安装在水的冲动力比较大的地方。

假如水的冲动力比较小,但是水量比较大,可以安装另外一种形式的水磨:动力机械是一个立轮,在轮轴上安装一个齿轮,和磨轴下部平装的一个齿轮相衔接。水轮的转动是通过齿轮使磨转动的。这两种形式的水磨,构造比较简单,应用很广。

当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巧妙地将古老技术和现代化元素结合起来,创造出了用电动机驱动的石磨,包括两种样式的石磨及片式石磨和辊式石磨。

片式石磨的研磨部分分固定和转动两部分,成卧式结构,固定部分是在一长方形石头的一个长侧面上开出一个与转动部分相吻合的二分之一圆柱槽,转动部分制成圆柱体,中间凿孔穿入传动轴,半圆石槽和转动圆柱相互接触区表面刻有类似古老石磨的花纹,加上相应的遮挡传动部分形成了古新结合的产物。

辊式石磨的研磨部分是辊式的圆柱体岩石,形状如同钢磨的磨辊,表面刻有类似古老石磨的花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4
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分别称为上扇和下扇,接面粉用的磨盘上摞着磨的下扇(不动盘)和上扇(转动盘),也有磨盘与下扇由一块石头凿成的。。两扇磨的接触面上都錾(zàn)有排列整齐的磨齿,用以磨碎粮食。上扇有两个(小磨一个)磨眼,供漏下粮食用。两扇磨之间有磨脐子(铁轴),以防止上扇在转动时从下扇上掉下来。
大磨,要用三匹马同时拉。一斗(约合50市斤)粮食十多分钟就能拉一遍。一般磨直径80厘米左右,一个人或一头驴就能拉动。
小磨直径不足40厘米,能放在笸箩里,用手摇动,用于磨花椒面等。
还有磨豆腐汁和煎饼糊子的水磨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