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浇混凝土楼面、柱时,工人加水太多,凝固后会怎样?

RT

  容易使板产生裂缝、造成砼强度不足。
  同样的也会出现以下问题:
  1)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会有水纹,影响外观。
  2)混凝土实体结构明显降低,如加水过多,很可能达不到所要求的强度等级。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3)如果混凝土振捣不均匀,混凝土会产生离析分层现象,尤其是柱子,会露石子,很难看。
  4)楼面混凝土加水过多,上部浆体富集,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凝结时间
  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水泥凝结时间在施工中有重要意义,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0min;普通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00min。 水泥初凝时间不合要求,该水泥报废;终凝时间不合要求,视为不合格。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是根据水泥品种而定,基本没有统一的时间,但是有个大致范围就是2-3小时。
  如果加入早凝剂,初凝时间大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如果加入缓凝剂,初凝时间可以延长到5-10小时。
  具体的初凝时间一般由试验决定,而且是每家工厂的每一批水泥都要做试验。
  初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为保证水泥浆在工程施工中有足够的时间处于塑性状态,以便于操作使用,国家标准规定了水泥的最短初凝时间;为使已形成工程结构形状的水泥浆尽早取得强度,以便能够承受荷载,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终凝时间不得迟于规定的时间。
  从水泥浆体结构的形成过程可知,必须使水化产物长大、增多到足以将各种颗粒初步联接成网,形成凝聚结构,才能使水泥浆体开始凝结。从水泥浆体的流变特征看,必须将外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剪应力将形成的网状结构拆散,才能使浆体流动。通常将拆散网状结构所需的剪应力称为“屈服值”。水泥拌水后,屈服值立即随水化的进展而提高,然后变慢,接着再以更快的速度上升。一般认为,开始的屈服值提高是由于快速形成了钙矾石;水泥中如有半水石膏存
  在,还会有二水石膏形成的原因。至于屈服值的第二次快速上升则归结于硅酸三钙强烈水化所形成的C-S-H。所谓“初凝时间”实际上相当于屈服值提高到某一规定数值,即将开始第二次快速上升的时间。由此可以表明,初凝时间既决定于铝酸三钙和铁相的水化,也与硅酸三钙的水化密切相关;而初凝到终凝的凝结阶段则主要受硅酸三钙水化的控制。
  水泥试验条件规定如下:试验室温度应为17~25℃,相对湿度大于50%;养护箱温度为20±1℃;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和水及试模的温度均应与试验室温度相同;试验用水须为洁净的淡水。
  (1)国家标准规定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一般为1~3h;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2h,一般为5~8h。
  (2)测试方法是在水泥中加入标准稠度的用水量,制成净浆试模,由加水时起,至凝结时间以测定仪的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0mm的时间为初凝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0mm的时间为终凝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7
1)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会有水纹,影响外观。
2)混凝土实体结构明显降低,如加水过多,很可能达不到所要求的强度等级。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3)如果混凝土振捣不均匀,混凝土会产生离析分层现象,尤其是柱子,会露石子,很难看。
4)楼面混凝土加水过多,上部浆体富集,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工人老是喜欢混凝土坍落度大,这样泵送容易,速度也快。但这会造成很多质量问题,应该坚决制止。一旦出了质量问题,处理起来会非常麻烦。裂缝等倒好解决,强度不够加固起来就麻烦大了。
其实如果想得到大的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搅拌站放大出场坍落度就行。搅拌站一般根据坍落度的大小有专门的配合比,过大的坍落度出场,他们肯定会考虑提高配比保证系数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0-26
不会怎么样,但是水灰比产生变化,坍落度加大,容易出现漏浆,产生蜂窝。更严重的是,混凝土的强度会有所降低。现在只能看运气了。
第3个回答  2008-10-26
关键是会容易产生砼板面裂缝、砼强度不足。
第4个回答  2019-03-22
容易使板产生裂缝、造成砼强度不足。
同样的也会出现以下问题:
1)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会有水纹,影响外观。
2)混凝土实体结构明显降低,如加水过多,很可能达不到所要求的强度等级。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3)如果混凝土振捣不均匀,混凝土会产生离析分层现象,尤其是柱子,会露石子,很难看。
4)楼面混凝土加水过多,上部浆体富集,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