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和蓄意杀人有什么区别

如题

故意杀人包括了蓄意杀人(谋杀)和临时起意的杀人(故杀),在中国刑法中对定罪不区分两者,都是故意杀人。故意杀人未遂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故意杀人未遂仍按故意杀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比照既遂从轻处罚,具体如何判决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分析。

法律
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之前提。
二、客观要件
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
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因紧急避险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案例极少,通常要避险 立功才可能会不构成犯罪 [1] )。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第三,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1

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别:

1、结果不一样

故意杀人罪有杀人的故意,其目的在于置对方死亡;故意伤害目的只是对方造成伤害。

2、动机不一样

双方存在深仇大恨还是存在小摩擦,后者往往不存在杀人动机。

3、打击部位不一样

故意杀人主要针对人体的要害部位,故意伤害则不会主动针对人体的要害部位。

判断行为人故意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细致的问题。必须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考虑行为人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也要考虑作案时的客观环境,作案的全过程。

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实搞清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判明行为人主观要件的具体内容。

扩展资料:

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这两种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伤害罪的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两种情况。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种情况中的两种罪,都造成相同的结果,因此,必须准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

伤害致死与杀人既遂在客观方面都产生了死亡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伤害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虽然只产生了伤害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故意伤害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故意杀人罪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我们国家刑法条文中没有对蓄意杀人罪的规定但在大陆法系的其他国家,比如说法国,就有这个罪名的规定。 故意杀人和蓄意杀人,最本质的区别是,犯罪的心理因素,故意伤人不一定都是蓄谋已久的,也有没有蓄谋的杀人。但是蓄谋杀人,必须是策划很久,有时间上的长期准备。 蓄意,就是蓄谋已久的故意杀人。 故意,则是有杀人的故意,但并不一定蓄谋已久。可能是激情杀人,比如一对夫妻原本感情挺好,吵着吵着,一方大动肝火把另一方给杀了。 判刑轻重要综合其他方面,比如手段和认罪态度等。如果在其他方面都一样的情况下,蓄意杀人比非蓄意的故意杀人判的重。
第3个回答  2014-04-25
蓄意杀人也就是预备杀人,如:要投毒已经准备了毒药,要杀人已经准备了了刀,可是并没有杀人,已经有了动机。【我的理解】故意杀人是故意或已经准备好去杀这个人了。
第4个回答  2014-04-26
故意杀人包括了蓄意杀人(谋杀)和临时起意的杀人(故杀),在中国刑法中对定罪不区分两者,都是故意杀人。
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