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亮出了什么?亮剑精神体现的战斗精神-军人一号网,转业政策,军事历史,政工资料 (转载)

如题所述

  二、《亮剑》亮出的是胆魄、是气势  (本文用于修改亮剑观后感亮影评剑精神读后感演讲稿作文文章论文)
前面说了,李云龙是很难驾驭的,他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霸气和傲骨,他是个硬汉子,不愿意服输,不能吃亏,甚至是不惜抗命,也要表现他的一种血性和勇气。这一点不用细说,大家都很认同。下面,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剧中的一个场面(片断--李云龙组织部队向坂田联队发起冲锋,高喊:弟兄们,都说小鬼子拼◇◇有两下子,老子就不信这个邪,别说几个小鬼子,就是阎王爷来了,我也得薅他几根胡子下来,我跟你们说过,狭路相逢--众将士答:勇者胜!冲啊、冲啊......李云龙率全团官兵冲向敌人阵地,与敌人展开了拼杀。)可以说这种血性,是我军战斗精神的高度凝结,具体表现在:
  一个是逢敌必亮剑的无畏精神。李云龙部队喊的最响的一句话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他多次谈到什么是亮剑:一个剑客,面对第一高手,明知是个死,也要毅然亮剑,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咱中国军人不能当孬种,逢敌必亮剑,决不含糊。李云龙对军人精神气质也有他自己的理解:"什么是军人?军人要有股气势,要有和敌人拼命的勇气,面对强敌连眉毛都不皱一下,军人的荣誉感比命都重要。如果作为军人怕死,那是世界上最丢面子的事。"战争,原本就是血性的舞台。古今中外,凡能打硬仗的军队,几乎无一例外都有股不怕死、不服输的劲头,说俗点就是一股"野"劲儿。我觉得,军人自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就时刻准备着有朝一日发生的战争。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样式变了,但这种不畏强敌,敢于亮剑的大无畏精神,仍然是我们克敌致胜法宝。
(本文用于修改亮剑观后感亮影评剑精神读后感演讲稿作文文章论文)
  另一个是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李云龙常说"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就是对一往无前最好的注解。(片断--李云龙作战斗动员:"我要说的只有一句,天下没有打不破的包围圈,对我们DuLi团来说,老子就不把它当成是突围战,当成什么,当成进攻,向我们正面的敌人发起进攻。记住,全团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进攻,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我们看,DuLi团骑兵连是怎样的一往无前、悲壮惨烈。(片断--为掩护部队突围,骑兵连遭遇数倍于我的日本骑兵大队包围,连长孙得胜面无惧色,决然地指挥仅存的几名骑兵,冲向敌人,直到只剩下他一人,而且被敌人砍断左臂,仍举刀向敌骑兵冲击。)在李云龙和DuLi团官兵的骨子里,只有向前,没有退后。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让强大的敌人也望而生畏、胆颤心寒。未来作战,我们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不管情况多么险恶,面临多少困难,都要誓与敌人血战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三个是闻战则喜的尚武精神。李云龙是个"闲不住的家伙",他总在琢磨对手、分析敌我态势,找事做、找仗打。有的tongzhi形象地把他比作"中国的巴顿"。一听说要打仗,他就兴奋的不得了,把打仗当享受,把打鬼子当成是喝酒吃肉一样的美事。即使在医院身负重伤还未痊愈的情况下,听说部队已打到福建,他生怕没仗打,硬是出院到前线去。其实李云龙不是天生就点子多,命中注定就能打胜仗,事实证明,正是李云龙这种积极主动的求战精神,总在研究对手,总在全心地投入,思考着如何去战胜敌人,总想着怎么能在双方较量中先人一步,才使他在战场上屡屡得手,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当兵就要想打仗,军人生来就是为了打仗,而未来战争的胜利孕育在今天的准备之中。我们只有具备"一提军事训练就兴奋,一提打仗就来劲"的劲头,在本职岗位上练好"剑法",铸强"剑气",在未来战争中才能逢敌亮剑,稳操胜券。(本文用于修改亮剑观后感亮影评剑精神读后感演讲稿作文文章论文)本文来自战斗精神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