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个民族的代表性节日

举三个例子(包括节日名称来源,时间及主要活动内容等)

藏族节日:
{燃灯节}
藏语称“葛登阿曲”,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灯节。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在这天圆寂。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顶均要点亮无数盏灯,转经队仁川流不息,信徒们纷纷反手持的桑枝投入大昭寺前的香炉,祈祝神佛为自己带来好运,来年风调雨顺。

{驱鬼节}
藏语称之为“古突”,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这一天各地寺庙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家家户户打扫卫生,驱鬼销灾,迎接新年。

{春播节}
又叫播种节、试种节,是给第一次学耕地的小牛套上轭木,试耕土地。每年正月的某一个吉祥日举行。

{藏族“六月六”歌舞会}
“六月六”歌舞会藏语称“周格勒柔”,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歌舞为主的文艺盛会。有的地方尚称“周格麻则”,意为六月练兵。因为“六月六”歌舞会起源于吐蕃军队的六月练兵。据传,吐蕃时期,吐蕃军队长期驻扎在甘肃、青海,因高原上气候寒冷,就利用每年夏季的最佳时节---藏历六月进行训练军队。主要进行射箭、赛马、武术等项目,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事过境迁,这一练兵活动逐渐演变成为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以致成为今天所进行的“六月六”歌舞会。

{雪顿节}
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一年一度的西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雪顿节。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随着历史发展,后来雪顿节的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藏戏节”。

{藏历年}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藏历年初一,男女老少,见面都要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洛萨尔桑”(新年好)。新年里,孩子们燃放鞭炮,大家喝青稞酒、酥油茶,互相祝酒,尽情欢乐。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熊熊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节日期间,民间还有角力、投掷、拔河、跑马射箭等一系列比赛活动。

蒙古族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

维吾尔族节日:
肉孜节

在封斋一个月以后开斋的那一天举行,因此,也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一个月斋期满后,教徒聚集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并且互相登门贺节,男女老少都出来游玩,这个节日一般要过3天。

库尔邦节

在肉孜节以后的第70天举行。家境稍好一点的,都要宰1只羊,因此也叫宰牲节。宰杀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规定的部分送交寺院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招待客人和赠送亲友。

诺鲁孜节

维吾尔族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诺鲁孜节在阴历春分时节,相当于公历3月22日。在这一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麦西莱甫”,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在诺鲁孜节时才唱的民歌。

巴拉特节

又称“油葫芦”节,在封斋前约半个月举行。节日那天,居民多烧油葫芦,形成满村灯火,宗教人士则通宵念经。

白雪节

在每年第一次降雪时举行的娱乐活动。当下过初雪之后,几个朋友经过商量,联名写封雪礼信,信中首先以初雪的降临祝贺收信人全家平安,然后要求收信者以白雪节的习惯举行一次娱乐晚会,并提出晚会活动的内容,请其中一个人直接送至收信人家中。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发现的地方。在送信人离开之前,如主人没有发现,就要按信上要求举行初雪晚会。如果送信人当场被抓住,初雪晚会就要在送信人家中举行。晚会内容包括朗诵诗、唱歌、跳舞、音乐演奏等。

zi ji xuan san ge jiu hao l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25
彝族 火把节
蒙古族 那达慕
维吾尔族 开斋节
第2个回答  2009-01-31
ggh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