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的力学

求初中 力学的公式和例题例题要有答案和步骤的那种,光公式的不要!

初中物理力学题探析

一、看图画,解释图画信息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用比较直观的图画去表达物理信息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的。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直观的图画是教学的重要的资源。利用图画去解释图画中所包含的物理信息是考试的要点之一。如下面三例:

例题1:(吉林省)如图1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

使它保持静止,则两手指的所受的压力­­­­­­­­­__________,

压强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简析:

这道题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情景,分析物理现象。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关于力的相互作用的知识,二是关于铅笔受平衡力的作用(静止),三是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

参考答案:相等 不相等

例题2:(海南省)为了预防"非典",小宇妈妈买回一个消毒用

的手执喷雾器,图2是手执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写出其不意种

喷雾在工作过程中应用到哪些物理知识?

简析: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要点很多,需要学生有较

强的再现物理过程的能力及综合分析现象的能力。首先,学生

必须比较清楚地再现手执喷雾器的整个工作过程,包括如何操作、

这一操作引起哪些部分参与工作、引起什么效果等。

参考答案:杠杆 弹力 能量转化 在气压作用

二、读图像,分析数学关系的能力。

用图像来表示物理概念中的数学关系是物理中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不但直观,也具

体较强的抽象思维的因素,是物理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本能力之一。

例题3:(南京市)一个物体始终只受到两个

力F1和F2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且F1=F0。在t1时间内保持F1不变,只改变F2

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始终与

F1方向相同。图3中可以表示F2大小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 )

简析:

图像题的一个特点是利用坐标的"语言"来表示物理知识,这样是有用"直观"的内

容来表示较抽象的知识的特点。本题的首先理解是"是什么力(两个力的合力)较物体能沿

=1=

着与F1相同的方向运动?",根据这一点可以得出F1、F2两力的合力是沿F1方向的,所以F2的大小一定比F1(F0)的要小。

参考答案:C

三、按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按照一定的要求,利用探究的方式去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

说是比较难的,但是通过试题的比较全面的分析与表达,降低了难度。

例题4:(天津市)在一定的拉力范围内,弹簧受拉力时伸长的长度可能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给你一要弹簧、一个铁架台、一把较长的刻度尺和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请你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个猜想。要求写也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数据,并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简析:按一定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本题立足于学生已有关于弹簧的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可以降低了题目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实验步骤:

(1)把弹簧的一端吊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长度l0

(2)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一个钩码(设重为G),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1

(3)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两个钩码(设重为2G),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2

(4)在弹簧下端挂上三个钩码(设重为3G),测也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3

分析:若有(l2-l0)/(l1-l0)=2/1,(l3-l0)/(l1-l0)=3/1,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比。

表格:

l0=

拉力
弹簧长度l
弹簧伸长量l-l0

G

2G

3G

......

四、比要求,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

在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的条件,如何确定变量与恒量等是整个实验设计的关键,

也是探究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其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什么条件造成什么结果)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题5:(泉州市)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4所示的系列实验。

(1)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的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____运动。

(2)比较____图和____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

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比较____图和____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

简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找出每一个图之间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实验的恒量与变量),通过"由于不同的条件造成不同的结果"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1)匀速 (2)甲 乙 (3)甲 丙

五、联实际,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当时,学习物理的一个口号为"STS"(即科学、技术、社会),如何把物理知识与物理

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是当前物理教育教学的一大热点问题。在中考的试题中,与用物理知识去分析生活实例成为一种能力。

例题6:(广东省)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塑料套紧在车把手上

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E.脚踏板凹凸不平

F.刹车时用力捏闸

G.车轴处装有滚珠

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

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

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

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少摩擦的是:________;

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少摩擦的是:________;

(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朝___(填"前"或"后")

(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简析: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除了上述的有关摩擦之外实际上还有:自行车上的杠杆、车座上有弹簧起减震的作用、车座面积大一些减少压强、紧急刹车时车可以马上停下来、紧急刹车时新轮胎往往后在后面的地面上留下一条黑痕迹、车铃会发出声音、车铃会成像、夏天车轮气打得太足会爆胎、车胎要打气、在前进的自行车不用蹬车还会前进一段时间等。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外,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例子作为学生知识的形成的"素材"。

参考答案:(1)AEH CF BG D (2)前 (3)刹不了车 车不能起动 抓不稳车把 车子不能组装等

六、给现象,发现具体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当前的中学小教育教

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很善于解决现成的问题,但不善于提出新问题。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是思维综合思考与创新的体现。根据一定的情境提出一个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能力。

=3=

例题7(河南省):给自行车打气时,越打车胎越硬;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车,车轮可能会爆胎,请对上述现象中的原因及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个你认为需要研究的问题:_______

简析:

此题与例题6中分析的实际问题较为类似,相信,能够仔细观察与积极思考的学生会从中找出一些物理的知识与规律的。

参考答案:气体的压强和质量有关吗?(或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有关吗?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越大吗?体积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吗?等)

七、因结果,设计探究方法的能力。

探究的过程中,探究方法的选择往往决定着探究过程是否成功。实验探究的方法包括、

器材的选择、操作的方法、及猜想的验证方法等。

例题8:(荆门市)小枫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虽然知道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但他总觉得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跟它在水浸没的深度有关,并且他猜想物体在水中浸没得越深,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现在小枫想通过实验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应该在以下可供选择的器材中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

A.水 B.泡沫块 C.细线 D.弹簧测力计 E.木块 F.量筒 G.铁块 H.细竹棍

(2)小枫探究实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小枫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枫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枫原先的猜想是_____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简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思维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本身智力发展水平及能力水平的原因,不可能让学生解决很难的问题。所以,一般的科学探究问题都是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较类似的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再现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思考后可解决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此题就是如此。

参考答案:

(1)A C D F E

(2)把铁块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将铁块浸没在量筒水中的不同深度处

(3)在不同深度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4)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

(5)错误

八、按目的,提出实验猜想的能力。

根据一定的问题提出猜想,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提出的猜想到

底是"胡思乱想"还是"科学结论的雏形",关键在于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对知识的综合能力。

例题9:(烟台市)在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

实验时,部分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4=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

(1)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猜想?写出你的猜想。

(2)请你就上述猜想任选一种,设计出实验探究方案(所选猜想可以是同学提出的也可是你自己提出的)。

简析:

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一般学生在还未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都会让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形状、重量、大小等有关",这种考虑是生活的"错误经验"使然,而真正能够得到科学结论,就是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些所谓的"猜想"。

参考答案:

(1)猜想只要合理即可

(2)略

九、究条件,综合物理知识的能力。

在当时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气候下,科学学科的综合成为一种趋势。把初中的物理所

有知识进行综合,这是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例题10:(荆门市)在三峡水电站发电机组安装现场,一位工人用滑轮组起吊质量为60千克的零件,他站在地上用200牛的力往下拉绳,用时15秒使零件匀速上升了3米,滑轮组工作时机械效率为75%。根据上述条件,你还能求出哪些量?请按示例要求,再求出6个量,并把它们填写在下列的表格内。(取g=10N/kg)

编号
所求量
答案

示例
零件
600牛

1

2

3

4

5

6

简析:

由于本题已知了物体质量、工作时间、物体上升距离、滑轮组工作时机械效率等量,几乎与之有关的力学其它量都可以求了。如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绳拉过的距离等。

参考答案:提供9个参考答案如下:

编号
所求量
答案

1
滑轮组对零件的拉力
600N

2
有用功
1.8×103J

3
总功
2.4×103J

4
额外功
0.6×103J

5
绳拉过的距离
12m

6
吊滑轮组用几段绳子
4段

7
绳端移动速度
0.8m/s

8
零件上升速度
0.2m/s

9
工人的功率
160W

=5=

十、导规律,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是关键系到能否正确得出科学结论的关键。但是,在一些实验中,

实验数据往往是较为复杂的,且需要实验者用科学的眼光去判别哪些数据是有用的,哪些数据是无用的。由于初中学生本身的特点,一般初中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都是定性的,而定量的较少。

例题11:如图5是某同学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探究气体体积与压强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用水银在管内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将管倒插在水银槽中,使管内外水银面相样,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4cm。每向上提起玻璃管时,管内水银面升高、空气柱增长,并作相应测量。下表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部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压强始终为p0=76cmHg,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cm2)

实验次数
1
2
3
4

空气柱长度h'/cm
4
16/3
8
16

空气的体积V/cm3
8
32/3

32

管内外液面差h/cm
0
19
38

气体压强p/cmHg
p0
3/4 p0
1/2 p0
1/4 p0

(1)第3次实验遗漏的数据应为___cm3,第4次实验遗漏的数据应为____cm。

(2)通过上面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一个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本题虽是定量的实验数据,但由于已知了绝大多数的实验数据,显得容易了许多。

参考答案:(1)16 57 (2)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或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再给你几个网址:
http://2004cct.bokee.com/1294343.html
http://www.xkb1.com/wuli/zhongkaowuli/20070709/1548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4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1. 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103 N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 N的力,请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
2.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重500 N,一头着地,求抬起另一端所需多大的力?
3.甲、乙两个同学体重之比是5∶4,其中甲同学质量为60 kg,则乙同学的质量和体重各是多少?
4.已知作用在某杠杆上的动力是2 N,阻力是5 N,阻力臂长10 cm,为使杠杆平衡动力臂长多少cm?若将阻力增大2.5 N仍使杠杆平衡,不改变力臂长短,动力应增大多少?
5.一辆汽车质量为5 t,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800 N,空气阻力是200 N,试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多大?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多大?(g=10 N/kg)
6.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4 dm3,完全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如果这个物体重4 N,它在水中将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7.密度是0.6×103 kg/ m3的木块,体积是4 m3当它浮在水面上时,取g=10 N/kg,求:(1)木块重力;(2)木块受到的浮力;(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4)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1.n=4 F=750 N作图略
2.250 N
3.48 kg 470.4 N
4.25 cm 1 N
5.1000 N 5×104 N
6.3.92 N 下沉
7.(1)2.4×104 N(2)2.4×104 N(3)2.4 m3
(4)1.6 m3
初中物理力学题探析

一、看图画,解释图画信息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用比较直观的图画去表达物理信息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的。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直观的图画是教学的重要的资源。利用图画去解释图画中所包含的物理信息是考试的要点之一。如下面三例:

例题1:(吉林省)如图1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

使它保持静止,则两手指的所受的压力­­­­­­­­­__________,

压强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简析:

这道题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情景,分析物理现象。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关于力的相互作用的知识,二是关于铅笔受平衡力的作用(静止),三是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

参考答案:相等 不相等

例题2:(海南省)为了预防"非典",小宇妈妈买回一个消毒用

的手执喷雾器,图2是手执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写出其不意种

喷雾在工作过程中应用到哪些物理知识?

简析: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要点很多,需要学生有较

强的再现物理过程的能力及综合分析现象的能力。首先,学生

必须比较清楚地再现手执喷雾器的整个工作过程,包括如何操作、

这一操作引起哪些部分参与工作、引起什么效果等。

参考答案:杠杆 弹力 能量转化 在气压作用

二、读图像,分析数学关系的能力。

用图像来表示物理概念中的数学关系是物理中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不但直观,也具

体较强的抽象思维的因素,是物理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本能力之一。

例题3:(南京市)一个物体始终只受到两个

力F1和F2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且F1=F0。在t1时间内保持F1不变,只改变F2

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始终与

F1方向相同。图3中可以表示F2大小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 )

简析:

图像题的一个特点是利用坐标的"语言"来表示物理知识,这样是有用"直观"的内

容来表示较抽象的知识的特点。本题的首先理解是"是什么力(两个力的合力)较物体能沿

=1=

着与F1相同的方向运动?",根据这一点可以得出F1、F2两力的合力是沿F1方向的,所以F2的大小一定比F1(F0)的要小。

参考答案:C

三、按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按照一定的要求,利用探究的方式去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

说是比较难的,但是通过试题的比较全面的分析与表达,降低了难度。

例题4:(天津市)在一定的拉力范围内,弹簧受拉力时伸长的长度可能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给你一要弹簧、一个铁架台、一把较长的刻度尺和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请你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个猜想。要求写也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数据,并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简析:按一定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本题立足于学生已有关于弹簧的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可以降低了题目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实验步骤:

(1)把弹簧的一端吊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长度l0

(2)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一个钩码(设重为G),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1

(3)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两个钩码(设重为2G),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2

(4)在弹簧下端挂上三个钩码(设重为3G),测也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3

分析:若有(l2-l0)/(l1-l0)=2/1,(l3-l0)/(l1-l0)=3/1,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比。

表格:

l0=

拉力
弹簧长度l
弹簧伸长量l-l0

G

2G

3G

......

四、比要求,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

在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的条件,如何确定变量与恒量等是整个实验设计的关键,

也是探究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其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什么条件造成什么结果)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题5:(泉州市)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4所示的系列实验。

(1)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的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____运动。

(2)比较____图和____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

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比较____图和____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

简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找出每一个图之间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实验的恒量与变量),通过"由于不同的条件造成不同的结果"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1)匀速 (2)甲 乙 (3)甲 丙

五、联实际,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当时,学习物理的一个口号为"STS"(即科学、技术、社会),如何把物理知识与物理

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是当前物理教育教学的一大热点问题。在中考的试题中,与用物理知识去分析生活实例成为一种能力。

例题6:(广东省)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塑料套紧在车把手上

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E.脚踏板凹凸不平

F.刹车时用力捏闸

G.车轴处装有滚珠

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

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

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

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少摩擦的是:________;

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少摩擦的是:________;

(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朝___(填"前"或"后")

(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简析: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除了上述的有关摩擦之外实际上还有:自行车上的杠杆、车座上有弹簧起减震的作用、车座面积大一些减少压强、紧急刹车时车可以马上停下来、紧急刹车时新轮胎往往后在后面的地面上留下一条黑痕迹、车铃会发出声音、车铃会成像、夏天车轮气打得太足会爆胎、车胎要打气、在前进的自行车不用蹬车还会前进一段时间等。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外,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例子作为学生知识的形成的"素材"。

参考答案:(1)AEH CF BG D (2)前 (3)刹不了车 车不能起动 抓不稳车把 车子不能组装等

六、给现象,发现具体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当前的中学小教育教

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很善于解决现成的问题,但不善于提出新问题。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是思维综合思考与创新的体现。根据一定的情境提出一个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能力。

=3=

例题7(河南省):给自行车打气时,越打车胎越硬;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车,车轮可能会爆胎,请对上述现象中的原因及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个你认为需要研究的问题:_______

简析:

此题与例题6中分析的实际问题较为类似,相信,能够仔细观察与积极思考的学生会从中找出一些物理的知识与规律的。

参考答案:气体的压强和质量有关吗?(或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有关吗?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越大吗?体积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吗?等)

七、因结果,设计探究方法的能力。

探究的过程中,探究方法的选择往往决定着探究过程是否成功。实验探究的方法包括、

器材的选择、操作的方法、及猜想的验证方法等。

例题8:(荆门市)小枫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虽然知道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但他总觉得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跟它在水浸没的深度有关,并且他猜想物体在水中浸没得越深,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现在小枫想通过实验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应该在以下可供选择的器材中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

A.水 B.泡沫块 C.细线 D.弹簧测力计 E.木块 F.量筒 G.铁块 H.细竹棍

(2)小枫探究实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小枫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枫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枫原先的猜想是_____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简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思维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本身智力发展水平及能力水平的原因,不可能让学生解决很难的问题。所以,一般的科学探究问题都是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较类似的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再现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思考后可解决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此题就是如此。

参考答案:

(1)A C D F E

(2)把铁块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将铁块浸没在量筒水中的不同深度处

(3)在不同深度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4)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

(5)错误

八、按目的,提出实验猜想的能力。

根据一定的问题提出猜想,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提出的猜想到

底是"胡思乱想"还是"科学结论的雏形",关键在于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对知识的综合能力。

例题9:(烟台市)在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

实验时,部分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4=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

(1)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猜想?写出你的猜想。

(2)请你就上述猜想任选一种,设计出实验探究方案(所选猜想可以是同学提出的也可是你自己提出的)。

简析:

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一般学生在还未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都会让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形状、重量、大小等有关",这种考虑是生活的"错误经验"使然,而真正能够得到科学结论,就是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些所谓的"猜想"。

参考答案:

(1)猜想只要合理即可

(2)略

九、究条件,综合物理知识的能力。

在当时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气候下,科学学科的综合成为一种趋势。把初中的物理所

有知识进行综合,这是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例题10:(荆门市)在三峡水电站发电机组安装现场,一位工人用滑轮组起吊质量为60千克的零件,他站在地上用200牛的力往下拉绳,用时15秒使零件匀速上升了3米,滑轮组工作时机械效率为75%。根据上述条件,你还能求出哪些量?请按示例要求,再求出6个量,并把它们填写在下列的表格内。(取g=10N/kg)

编号
所求量
答案

示例
零件
600牛

1

2

3

4

5

6

简析:

由于本题已知了物体质量、工作时间、物体上升距离、滑轮组工作时机械效率等量,几乎与之有关的力学其它量都可以求了。如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绳拉过的距离等。

参考答案:提供9个参考答案如下:

编号
所求量
答案

1
滑轮组对零件的拉力
600N

2
有用功
1.8×103J

3
总功
2.4×103J

4
额外功
0.6×103J

5
绳拉过的距离
12m

6
吊滑轮组用几段绳子
4段

7
绳端移动速度
0.8m/s

8
零件上升速度
0.2m/s

9
工人的功率
160W

=5=

十、导规律,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是关键系到能否正确得出科学结论的关键。但是,在一些实验中,

实验数据往往是较为复杂的,且需要实验者用科学的眼光去判别哪些数据是有用的,哪些数据是无用的。由于初中学生本身的特点,一般初中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都是定性的,而定量的较少。

例题11:如图5是某同学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探究气体体积与压强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用水银在管内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将管倒插在水银槽中,使管内外水银面相样,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4cm。每向上提起玻璃管时,管内水银面升高、空气柱增长,并作相应测量。下表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部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压强始终为p0=76cmHg,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cm2)

实验次数
1
2
3
4

空气柱长度h'/cm
4
16/3
8
16

空气的体积V/cm3
8
32/3

32

管内外液面差h/cm
0
19
38

气体压强p/cmHg
p0
3/4 p0
1/2 p0
1/4 p0

(1)第3次实验遗漏的数据应为___cm3,第4次实验遗漏的数据应为____cm。

(2)通过上面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一个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本题虽是定量的实验数据,但由于已知了绝大多数的实验数据,显得容易了许多。

参考答案:(1)16 57 (2)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或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
(___/\ \
, (|^ ^ ) )
/( _)_\=_/ (
,..__/ `\ ____(_/_ ` \ )
`\ _/ _/---._/(_)_ `\ (
'--\ `-.__..-' /. (_), | )
`._ ___\_____.'_| |__/
`~----"` `-.........'
.-""-.
(___/\ \
, (|^ ^ ) )
/( _)_\=_/ (
,..__/ `\ ____(_/_ ` \ )
`\ _/ _/---._/(_)_ `\ (
'--\ `-.__..-' /. (_), | )
`._ ___\_____.'_| |__/
`~----"` `-.........'
第2个回答  2009-01-14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1. 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103 N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 N的力,请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
2.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重500 N,一头着地,求抬起另一端所需多大的力?
3.甲、乙两个同学体重之比是5∶4,其中甲同学质量为60 kg,则乙同学的质量和体重各是多少?
4.已知作用在某杠杆上的动力是2 N,阻力是5 N,阻力臂长10 cm,为使杠杆平衡动力臂长多少cm?若将阻力增大2.5 N仍使杠杆平衡,不改变力臂长短,动力应增大多少?
5.一辆汽车质量为5 t,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800 N,空气阻力是200 N,试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多大?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多大?(g=10 N/kg)
6.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4 dm3,完全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如果这个物体重4 N,它在水中将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7.密度是0.6×103 kg/ m3的木块,体积是4 m3当它浮在水面上时,取g=10 N/kg,求:(1)木块重力;(2)木块受到的浮力;(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4)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1.n=4 F=750 N作图略
2.250 N
3.48 kg 470.4 N
4.25 cm 1 N
5.1000 N 5×104 N
6.3.92 N 下沉
7.(1)2.4×104 N(2)2.4×104 N(3)2.4 m3
(4)1.6 m3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