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帝为何干不过大臣

感觉明朝的皇帝受大臣的限制比较多,尤其嘉靖后的几个,而且皇帝挺讲道理,努力干活大臣还要上表弹劾,皇帝也多数不敢怎么着,也不能随意做坏事。
反之觉得汉朝宋朝之类的皇帝就比较自在,为所欲为,是不是明帝确实比较窝囊呢?为什么形成这种情况呢?

是明朝的文官和宦官的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总之很复杂啊!

大臣会不顾一切的上书皇帝,除了忠心以外,其实还有私心。上书要么被皇帝批准,要么不批准。
从两个方面来看:1、上书被采纳。相信这是大多是大臣都想得到的结果,被皇帝采纳后,皇帝可能会表彰或提拔你,既是皇帝不提拔你,也可以在大臣中树立一种政治威信,这是一种出发点。
2,上书不被采纳,结果可能是遭到皇帝的呵斥或贬官或廷杖,这种结果和前面比起来就差的远了,但是却可以青史留名。史书上会记载,某某某事件由于上书遭到什么处分。因为文古代文人,都把忠君看做是可以青史留名的举动。即使不被皇帝理解,但是已经进到做臣子的本分了,这也很光荣。

基于上面两种出发点,还有明朝不杀言官的惯例。这些大臣就都敢放开胆子上书了。明朝大臣很喜欢把高祖和先帝抬出来压制皇帝,动不动就会以高祖或先帝的名义说怎么怎么样。皇帝有时觉得大臣很忠心,还有来自祖宗定制的压力,更怕背上一个昏庸不纳谏的骂名。所以很多时候都只有接受大臣的意见。

另外就是由于皇帝太小,比较典型的是万历,万历登基才十岁,孤儿寡母的必须要靠张居正等一批大臣来处理国家大事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加上李太后和冯宝的支持,所以万历当时能干的也只不过是拿起玉玺盖章而已。这么小的皇帝怎么和老练的大臣么斗呢!

但明朝也有大臣和皇帝斗,皇帝取得全胜的例子,最典型的莫过于“大议礼之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2
这都是当时明朝的权利全落在了大臣手上,而皇帝只能听从大臣的
自明朝开始,我国的中央集权不断的强化,这也就预示着封建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皇帝这个独裁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内需,不断地从国家,人民身上抢。作为一些朝廷的主政之臣对皇帝的独裁专制是很不满的,他们明白如果光从老百姓身上拿东西不还,必定导致统治衰落,从这一点上奏皇帝为了自己的专制也必须听从,但是这一点从清朝的雍正皇帝开始便不复存在了。至于你说的汉,宋。汉朝原因是一个历史的弊病,皇帝生下来被母亲控制着,子弱母猖,儿子渐渐长大了,对母亲的专制不满,重用宦官,将母亲的势力打倒,从而专制,但是没享受上几天,就因病驾崩,如此的事件再反复,这一点在东汉尤为突出。宋朝讲究的皇帝最高,高到不可再高,比如,大将在外打仗,皇帝要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指挥战斗,对于一个身经百战的皇帝还可以,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就不好说了,但是大将要是不听皇帝的私自用兵即使大胜而归也要斩首,在说宋朝有几代明君,何足挂齿。
第2个回答  2009-01-11
自明朝开始,我国的中央集权不断的强化,这也就预示着封建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皇帝这个独裁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内需,不断地从国家,人民身上抢。作为一些朝廷的主政之臣对皇帝的独裁专制是很不满的,他们明白如果光从老百姓身上拿东西不还,必定导致统治衰落,从这一点上奏皇帝为了自己的专制也必须听从,但是这一点从清朝的雍正皇帝开始便不复存在了。至于你说的汉,宋。汉朝原因是一个历史的弊病,皇帝生下来被母亲控制着,子弱母猖,儿子渐渐长大了,对母亲的专制不满,重用宦官,将母亲的势力打倒,从而专制,但是没享受上几天,就因病驾崩,如此的事件再反复,这一点在东汉尤为突出。宋朝讲究的皇帝最高,高到不可再高,比如,大将在外打仗,皇帝要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指挥战斗,对于一个身经百战的皇帝还可以,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就不好说了,但是大将要是不听皇帝的私自用兵即使大胜而归也要斩首,在说宋朝有几代明君,何足挂齿。
第3个回答  2009-01-11
因为明太祖喜欢文官,而明朝大部分的权利都掌握在文官手里。所以明朝的皇帝干不过大臣。
第4个回答  2009-01-14
明朝的内阁权利很大,反之皇权就会被消弱,皇帝只能给宦官当权来平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