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否会被拼音文字替代

如题所述

汉字不会会被拼音文字替代,原因有:汉字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汉字拼音化的不可行性、方言的存在是汉字拼音化的一大阻碍。


1、汉字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汉字拼音化的不可行性

对于汉字的性质,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意大利耶稣会士立马窦说“中国文字很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索绪尔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美国学者布龙菲尔德把汉字称为“词文字”。现在广泛被人接受的是索绪尔的观点,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

这个观点在黄伯荣、廖旭东的现代汉语中也有所体现。汉字几千年来所固有的这种表意性质是无法轻易改变的。同时汉字的性质也决定了汉字所固有的一些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同音字比较多,同音字可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汉字拼音化的一大障碍。

比如如果用拼音记录“wo chi le”,可以译为“我吃了”,也可以译为“我迟了”。两句话的意思完全不同。因此如果汉字实现拼音化,这些靠字形来区别不同于语素的文字就不能识别。

会给语言文字带来新的不便。汉字语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拼音只是用来辅助阅读的工具而已。

2、方言的存在是汉字拼音化的一大阻碍

汉字如果实现拼音化,就必须要适合各个社会群体,包括任何地域,任何文化水平等等。由于我国人口分布比较广,方言现象明显。一共有七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内又有多种语言。比如说,南方方言大多n,l不分。同样是表达“去”的意思,长沙话为“ke”,湘潭话为“qie”。

这些都可以说明如果用拼音来代替汉字的话,就会产生歧义,不利于人们交际。虽然近几年国家正在加大普通话的推广力度,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方言现象比较严重的人不会讲普通话。

这样的话,拼音化的文字会给他们的日常生活交流带来很大的不便。况且如果我们采取统一全国讲普通话,不再使用方言那是断然不可能的,也是不实际的,更是有害处的。因此对于在不同方言区的人们来说就必须要依靠文字来区别意义了。

汉字书写的口语技巧

1、横折钩左空竖斜:

横折钩左下方如果是“空”的或者没有长的竖向笔画时,则横折钩的竖要左斜,让作为支点的“钩”左移,更靠近字的重心,看起来才更平稳。也就是说,斜中求正,这是重心平稳的一种处理方式。

2、横画在下扛肩小:

横画在字的最底下时,其左低右高的斜度要小。斜度稍微一大,看起来就会显得重心不稳。这条规律,适用于所有场景。不论是长横、中横、短横,都是按此来处理的,没有例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