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健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

如题所述

当前,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共青团组织跳出“就团论团”的模式,大胆解放思想,调整团的组织设置,构建新的运行机制,优化团的资源配置,走社会化之路推进团的各项事业。本文着重探究了为什么要建立健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及如何建立健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重要性
1、工作观念的转变要求共青团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团的十六大提出:“要紧紧围绕履行根本职责,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增强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入手,切实做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工作。”新的工作理念,要求各级团组织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做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工作作为团的工作的总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工作的职能转变要求共青团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当前,思想文化的大幅度交错碰撞和共青团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的巨大变化,以及各类社团组织迅猛发展、强力争夺青年资源的趋势,使得共青团工作职能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革命战争年代,共青团组织的主要定位是先锋队和预备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青团组织的主要定位是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共青团组织的定位必须把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代表青年放在突出位置。只有抓住了这条脉络,共青团组织凝聚、教育、引领导青年和夯实党的青年首悔群众基础的目标才能实现,“党和青年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因此,团的工作方式和职能也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必须从单一的工作方式向多样化方式转变,从行政化方法向社会化方法转变,从党政要求到主动探索改变。
3、青年发展多元化要求共青团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工作机制。青年是最活跃的社会群体,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群体发生了新的变化。集中体现为青年选择,青年群体结构,青年需求的多样化。从选择多样化来看,当代青年更加注重自主选择,追求自我务实,喜欢主动互动。其二,青年社会结构新变化,各种新兴职业涌现,导致青年择业多元化,同时青年流向更广,流速加快。三是青年需求日益多样化。当代青年既有学习成才的根本需求,又有就业创业、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多方面的具体需求,还有下岗失业青年、贫困学生、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等困难青少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四是青年组织动员方式日益多样化。尤其是现代通讯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青年中出现了“博客族”、“网游族”、“拇指一代”等,网络动员、手机动员成为新的青年集聚方式。当代青年的这些变化对开展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共青团组织必须主动适应青年的变化,注重与社会融合、与市场接轨,不断建立健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新机制。
二、建立健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探索面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青年群体的新变化,面对体制转轨对传统共青团工作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共青团必须积极适应社会变革和青年变化带来的挑战,按照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工作定位要求,通过各种方式,使团的工作广泛地、更好地融入社会,“取社会之长,补共青团之短”,不断创造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努力实现工作新突破。
1、因地制宜,实现团组织设置的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共青团原有的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建立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的组织体系已严重不适应,团组织覆盖不严的问题日益显现。我们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团结教育凝聚青年,有利于团组织整体系统功能的体现的原则,对现有的组织设置进行合理调整,达到“区域覆盖,条块结合,块为中心,多点辐射”的格局。 一是要开展“动态建团”的探索。主动适应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新的劳动组合方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团的组织设置进行大胆科学的改革和调整,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与生产建制和青年从业流向变化相适应,探索社区建团、行业建团、产业建团、协会建团等新的团建模式,建立起灵活多样、动态开放的组织网络,真正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的组织。二是要确立“大团建”的观念。探索建立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青联、少先队组织为骨干,以各类青年社团为外围的青少年组织体系,进而广泛地覆盖青少年,有效地组织青少年,将广大青少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将青年中的各种积极力量都纳入到共青团的组织网络之中,进而把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发挥以共青团为核心的同心圆网络建设。要建立以共青团为核心,青联、学联、少先队为骨干,青年社团为重点,各类青年组织、网上青年组织为补充的动态开放的同心圆组织网络。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年组织体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对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的联系、引导和服务,健全有效的组织体系来联系和覆盖这些青年组织。
2、与时俱进,实现共青团运行机制的社会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组织要实现自身的高效运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行政推动的指令性运行机制,根据党政所想、社会所急、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要求设计团的活动,建立完善团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以达到紧扣社会热点,牵发党政关注,引发大众共鸣,满足青年需求,激发青年热情的目的。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化青少年教育机制的载体。要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牢固树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体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要求,又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使青少年易于接受、易于理解、易于实践;要适应新形势,认真总结经验,健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经常性工作机制,使青少年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丰富教育载体,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青年的特点,开展主题教育、团队日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构建青少年教育网络,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衔接,形成合力。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化青年服务机制。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青年的特点,积极为青年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竞展风流;要深入实施青年职工技能振兴行动,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青年劳动者;要进一步发掘团校、青少年宫、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等阵地的服务功能,发挥团属新闻出版单位、团属青少年网站、青少年电视频道等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强化阵地在培养培训青年、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作用巩固服务阵地;要积极运用互联网、青年卡、现代媒体等新型手段,为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化青年动员机制。要通过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集中全团智慧,形成统一意志,做到步调一致,把党的主张和要求变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的实际行动;要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和青年的根本需求为基础动员青年;要着眼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多样化需求,着眼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广泛采取公开招募、招标、广告、志愿参与、结对互助、形象代言人、发展会员等新型动员方式动员青年;四要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电影、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动员青年。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化青年事务机制。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是共青团的重要职能。完善青年事务,一是要推动青年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二是要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三是要推动建立青年事务协调机制,在维护青年利益的同时,做好管理指导,并推动青年工作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工作实现更为紧密的结合。
3、有效整合,实现团的资源配置的社会化  团的各类资源是开展团的各项活动的重要保证。团的各类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如人、财、物、信息等,无形资源如制度、文化、品牌等。这些资源来源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来源于上级,如人员的调入,经费的划拔,党政、党团共用阵地等;二是来源于自身,如:由团办实体、团的刊物发行所创费用,这两个方面的资源来源有限,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共青团事业要满足可持继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的结合,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为我所用。一是要会依靠党政资源。“党委给威,工作好推”,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与政府各部门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充分利用好党政资源,争取政策,争取支持,推动工作。二是要有效地聚合团内资源。共青团本身就是一个大资源库,团的政治资源、组织资源、队伍资源以及品牌资源等十分丰富,应该先把团内的资源用好、用足,学会聚集和整合自己的力量。三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为我所用,以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开展团的工作。通过“借力发力”, “借梯上楼”、“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助来自企事业单位、来自社会其它方面的政策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宣传资源、资金资源,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充分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工作。四是要推进整合社会资源的市场化。一项工作满足多方面的利益需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