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抗体系列之--CD38

如题所述

探索CD38:细胞膜上的信号调控者与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CD38,这个看似平凡的45Kd跨膜糖蛋白,实则在细胞间通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图1)。它的结构独特,由N端的短细胞质尾,单次跨膜区和C端的胞外区构成,参与了广泛的信号传导,包括T细胞的激活、B细胞的分化,以及Ca2+的释放等生理过程。在人体内,从淋巴细胞到脑细胞,CD38的身影遍布多个组织(详情见表1)。


表1:CD38在人体组织中的广泛分布


疾病与CD38的紧密关联尤其引人注目。在多种肿瘤中,CD38的过度表达成为了一种生物学标志,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等(图2)。尤其是MM,CD38的高表达与治疗反应呈负相关,使其成为MM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同时,CD3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也表现出异常,其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直接相关(图3)。


临床实践中,CD38抗体药物如强生的Darzalex(2015年)和赛诺菲的Isatuximab(2020年)已崭露头角,它们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展现出了显著效果,特别是在晚期和难治性病例中(图4)。


然而,双特异性抗体(如AMG 424、GBR 1342、BMX-101和14E8x11F2)在CD38靶向策略中更具创新性。AMG 424由Amgen和Xencor研发,通过CD38和CD3的双重靶向,有望实现更精准的治疗效果(图5)。GBR 1342的创新设计旨在减少同源二聚体的形成,而BMX-101通过结合PD-L1,打破肿瘤免疫抑制。Virtuoso的14E8x11F2则通过Fc区的改造,增强ADCC和CDC效应,展现出了多样的潜在应用可能。


尽管CD38双特异抗体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潜在的治疗优势以及对靶点CD38的独特理解,预示着这一领域将在未来展现出令人期待的突破(图6)。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CD38可能成为更多治疗策略的核心,为患者带来更高效、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注:了解更多生物制药前沿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抗体密码",我们与您共同探索生命的奥秘!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相关CD38结构示意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