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具有哪些特点?

如题所述

一、有声性。口语主要靠声音,靠每个字的字音和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和各种特殊的语调。因此,口语是由语音表现的音节、词、句构成的达意传情系统。

二、即时性。口语突发性强,即时现想现说,往往缺少仔细考虑,因而句子短,结构简单,甚至不完整,有重复,有脱节,有补充,有插说,有冗余。同时,说出云的话像泼出去的水,想收也收不回。理解别人的讲话,后面的词声音还没听清,前面的词的声音已经消失。

三、情景性。口语是面对面地交往,有特定的情景。有很多意思彼此可以意会,有时说话者说出个别词就能代替全句,甚至没有吭声,只是一个面部表情或沉默不语,也能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四、多变性。口语交际过程及内容往往由参与者共同调节,特别是在对话中,七嘴八舌,唇枪舌剑,因此说者和听者都可以随机应变,因情而异。

五、复合性。口语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复合行为,要经常借助如手势、表情等非语言因素的帮助。听人讲话,不光听语音,辨词义,还要察颜观色,看对方的动作和表情。因此,听人说话是眼耳并用地接受信息的复合行为。

扩展资料

口语练习是一种重复,没有重复的语言教学,其效率是低下的,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更谈不上语言使用。学校体制下的课堂教学尤其如此。Littlewood(1992:53-54)倾向于课堂中的自然学习,提倡三个禁止条件,以利于生成自然学习环境:

(1)禁止系统呈现语言以便让学习者接触到自然的语言例子;

(2)学习者禁止练习语言点,他们听到并加工内化的语言,并借此发展语言能力;

(3)教师禁止改错,学习者的语法系统会自然朝着母语者的方向发展。笔者反对这类倡议,因为第一个条件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违背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循序渐进”的原则相悖;第二个条件否定了练习的作用,因为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练习,离不开重复,并且学习者第一语言学习也需要大量的练习;

第三个条件不仅否定改错的作用,依靠学习者自发地发展语法系统的做法值得怀疑,而且还再次否定了教师的作用。须知,学校体制下的课堂教学环境不可能是自然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