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所占据的分别是现在的哪几个省?

如题所述

赵在山西(太行山左右),齐在山东,秦在甘肃、四川、重庆,楚在湖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魏在河南(河南、湖北北部),韩在河南,燕在京津塘地区,越在江浙地区。 

看某网友制作的地图图:

图是战国中期的,巴蜀并入秦,越并入楚,越之汉中为秦夺等等··

补充一下, 赵在漳水以南还领有中牟,深入魏境. 另外做地图要标明大致年代, 因为有些地区所属因年代不同而大相径庭. 譬如河西一带的归属, 既然魏国已经失去了河东的安邑, 为何仍然领有河西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5
今天打开发在“天涯杂谈”的《闲话中国各省人》的帖子,看到了好些真诚且中肯的意见,俺在这里谢过大家。上面已经发的七篇帖子中除“红色江西”外其余5篇都写于2004年,《湖南、辣椒、外省人》写于2005年,本想修改后发上来,可懒散习惯了终是没有改就发了,以前的帖子在刻画一个地方的人物时单薄了好多,以后再写其余省份时一定引以为戒,前面的帖子抽空我也将重新修改和补充,也谢过各位的指正。欢迎大家也提供本地的一些资料,俺这里先谢过了。更希望大家莫把这个帖子当做地域攻击帖而谩骂。我也绝不会对某个地方带偏见来写,再次谢谢大家对这个帖子的关注。

湖北因其在洞庭湖以北而得名,其地处中原腹地、南北要冲,中国南北分界的长江穿省而过(一种说法是中国南北以秦岭、淮河为界,但本人更倾向于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为南方,长江以北为北方)。横跨南北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这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楚人!其“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的方便交通造就了古时楚国的繁荣。“春秋五霸”中有楚庄王,“战国七雄”中也有威名远扬之当时疆域之最大的楚,享此殊荣者在当时的古中国只有山东(齐桓公和后来的田齐)、陕西(秦穆公和秦国,这个有些争议,有人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而教科书上的秦穆公和宋襄公则不在‘五霸’之列”),而楚国的重心就在现在的湖北,(其当时的国都叫“郢”即在湖北荆州境内)其在中国历史举足之份量可见一斑!

但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却并不永远是充满了慈爱的,虽不至于像“父亲河”黄河那样任性、暴躁但也却也时常发怒,而且其能量大过黄河,所以一发怒则往往不可收拾,苦了的是长江中下游的那些她的子民。古时的他们与天斗与地斗还要提防着这个不知何时会心血来潮“母爱泛滥”的长江。长江这个母亲也给她中下游的这些省份烙上了鲜明的带些“精明”的地域特色。不精明能成吗?能活下来吗?大灾年份里,在苦力无可以为计的情况下(入眼满目都是难民)想来只能靠脑筋才能活下来的了,这一点儿与北方是大不同处。北方因天灾相对少了许多,在古时的农耕社会里,“安土重命”的北方人守着广袤且还算富足的平原就显得较南方人保守了很多,因为不必事事、时时用脑就可糊口了。

在那恶劣的社会里,为了生存下来,长江沿岸的他们穷尽了心智也将生存的技巧发挥到了高潮!或商或“精农”(相对于北方的粗放型农业),人人自给、各有特色的艰难却坚韧的度过那些灾祸!所以南方人较北方人个人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都强许多,(到的南方乡下,多见的是个家独立的或远或近的院落;而在北方乡村则是数家、数十家毗邻而居,如若在房子外再无房子相接时则到了村边了。而南方村与村间则没有明确的界限,个自成村的样子,散落着或三五户或七八家的叫做“村子”的民居,北方的聚集而居现出来的喜欢团结而不愿“出头”和南方的各自成“家”的鲜明个人“特立独行”的个人特色亦显露无遗)时或的天灾的逼迫外出也造就了他们开阔的眼界和相比北方人见得大些的世面,湖北人就具有这方面的典型特征。所以南方人几乎是省省不同、市市特色,各个因地制宜的发展并壮大着自己的特色:农业、饮食、从商、为官明显的与别的地方有着不同,而北中国则也因地域的特色:平原多而沟通亦多,相互容易趋于一致,所以北方话跟风俗习惯都差不多(而南方甚至出了一个乡镇则听不懂彼此的话的事也有)。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四大菜系中只有“鲁菜”系是北方菜,而到的后来发展为“八大菜系”也还只有“鲁菜”,而南方菜则“八分天下占其七”了。

在这其中,湖北更因他的“九头鸟”称呼而显得越发的与众不同起来,他们亦南亦北的特色、亦东亦西的位置造就了他们的八面玲珑的本色!他们不是什么南方人,他们也不是什么北方人,更不是什么“中原人”,他们是他们自己―――湖北人!他们比南方人还精明、比北方人还团结!他们比哪里的人都现实和实际,他们比任何地方的人都见得世面:与古时盛产商人的安徽毗邻、与一湖之隔却血性十足的湘人紧挨、西接个性十足的巴地川陕二省、东南靠江西这“红色的土地”、北边则是争议连连却又是中华文明摇篮的河南,周边全是这样的,湖北能不八面玲珑的“精”吗?北方人见多了、南方人更习惯。见南人说南语、见北人则讲北语,这就是湖北人!一如他们九凤的图腾,人人都有崇拜九个脑袋,两个脑袋就多了,如果楚人九脑则后果何如?!

因为太精,所以少了坚守,所以湖北人成大器者寡,因为太过现实少了些许的坚守,一遇困难则动脑找寻捷径而走。但上下五千年湖北也为中华文化奉献了他们独具特色的璀灿的“星”:有吴子胥和楚庄王;有“离骚”之屈原和诗人孟浩然及画家米芾;有令人尊敬的神家氏和李时珍;有“茶圣”陆羽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变了世界印刷的毕升和和亲出塞的“四大美人”的王昭君还有赵括后继者的马谡。当然还有那个出了100多个将军的“将军县”―――红安和一个林彪(在这里无贬意,其人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里有一条江叫长江、这里有个城市叫武汉、这里有个地名叫荆州、这里有个“汽车城”叫十堰、这里有个“黄鹤楼”、这里有所“国立武汉大学”和一个当年叫做“保卫大武汉”为了国家民族而战的大事件!

这里有座山叫武当山、这里有个县叫红安县,这里有非常令人神往的神农架和楚文化、这里还有一群让人永远琢磨不透的精明地完全地活出了自我的人:他们的名字叫湖北人!

王者陕西

陕西,以其在陕原之西得名,简称秦。陕西就是古时中原九州中的雍州之地,其位置几乎就是在现在中国的中心之地其东接晋、豫二省,西连宁夏、甘肃二地,南接鄂、川,北依辽阔的蒙古大草原。自古就是汉民族势力的最北和最西边,其地理位置不言自明。

由于其所处的位置,其历史上北边和西边相接的是中国传统上最强势的匈奴、突厥、吐蕃和蒙古,还有一些其他民族,所以陕西民风强悍。

俗语有云:“山西出将,山东出相,陕西的黄土埋皇上”!这里的地底下埋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三百多位皇帝中的七十多个,可见此言不虚了。这是一块王者的土地,在古时人们主要依靠陆上交通之时,中国只有往西发展一条路了,西安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各种货物、各色人种在中国兴盛时,挤满了长安的大街小巷,那时的中国是真正的世界中心之国!

本人一直有一个不太成文的看法:只要中国把首都设于陕西,当然主要是长安(今西安)还有咸阳,那一定是中国最强的时期,如果把首都外迁特别是迁入河南一定是中国最弱的时期你看中国最强势时是从始皇帝开始的,那时首都不用说就在陕西,在咸阳。西汉时在长安,大唐时在长安。后到宋时把首都定于汴梁(时称东京,现开封市),这是汉政权最窝囊的一代,学历史时是学那签不完的屈辱条约,胜了要签,败了更要签。一如满清后期,想起来头就大。为什么呢?本人粗浅的看法是首都所处的位置决定的,试想一下汉唐时期首都设于长安,直接面对前面提到的几个强势民族的威胁,不进则退,所以只有进攻,这是需要魄力的,因为这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候甚至是皇帝老儿自己也有被俘或性命不保的危险的,事实也是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的。所以就要求统治者本人有了危机意识,因为在面对生死存亡时是没有第二名的。所以那时的皇帝都有浩浩大国之风,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曾御架亲征过而作为自己炫耀的政治资本。

而反观宋时,首都远离边疆,整天的见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阿谀奉承。而浑然不觉危险之来临,到危险真的来时,就手足无措,无人可用,因其身旁全是说奉承话的人,怎堪大用?所以就只有割地、赔款,最后连皇帝老儿自己都给赔了进去,还不得不穿上狗的皮毛给人在烙红的鏊上跳舞(相传“靖康之难”后那喜欢吟诗作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去后,金人为了侮辱这两个没用的东西,而命他们穿上犬皮站在烙红的铁鏊上,并且浑身挂满了铃铛。因为很热,所以就在上面乱跳,满身的铃儿就响个不停,以博金人一笑。)够屈辱了吧!(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一些身居一定位置的人就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就希望你明辨了。

其实普通人一样,和你说的最好的不一定就是真心为你好。)这就是当时只图享受而浑然不觉危险已逼近的结果。这就好比长期种在大棚里的花草,你若揭去那层薄膜,让一阵大风或一场暴雨就可能把它毁掉了,更何况有时候薄膜还有自己破损或被外力强行破坏的情况。人也一样,在顺利环境生长的孩子是不能面对困难的,所以我们提倡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而不要一味的骄宠他,其实那是在杀他。人呀往往是这样的要得到一些东西就要先失去一些东西,而如果想先享受,没问题,到时你后付出的代价要比早付要昂贵的多了,因为是要缴利息的呀!这其实也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了吧?

既然前面说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他自己本身其实也是出王者的:象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氏及至始皇和隋的开国皇帝杨坚,还有自称“大顺皇帝”的闯王李自成。另外他还为我们送出了不说假话而宁愿得罪汉武帝的写下中国第一史的《史记》的史官司马迁和药王孙思邈。以及几乎以一已之力而挽唐王朝于既倒的郭子仪和救南宋于水火的和名妓梁红玉留下一代佳话的韩世忠还有那“不入虎穴,安得虎子”的班超和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张骞和那在异域牧羊也不归降的苏武。也有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
第2个回答  2009-01-15
齐(山东省)、楚(湖北湖南)、燕(河北)、韩(河南南部)、赵(河南北部山西东南部)、魏(河南东北部)、秦(陕西兰州南部)
第3个回答  2009-01-15
齐(山东省)、楚(湖北湖南)、燕(河北)、韩(河南南部)、赵(河南北部山西东南部)、魏(河南东北部)、秦(陕西兰州南部)
第4个回答  2009-01-15
齐(山东省)、楚(湖北湖南)、燕(河北)、韩(河南南部)、赵(河南北部山西东南部)、魏(河南东北部)、秦(陕西兰州南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