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贫穷小子”成长为“开国上将”

如题所述

  阎红彦(1909(乙酉年).10.26—1967(丁未年).1.8),原名阎候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瓦窑堡人。建国后,历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副书记、书记、副省长兼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四人帮”残酷迫害,于1967年1月8日在昆明饮恨自杀。1978年1月,中共中央对其冤案予以平反昭雪,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年表:
  1909年10月26日生于陕西安定(今子长)瓦窑堡。
  9岁时曾上过半年私塾,后因无力支付学费而辍学。
  1924年为维持生计入陕北军阀井岳秀部当兵,在李象九、谢子长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0月随部参加清涧起义,失败后在陕西、山西从事革命活动,组织工农武装。
  1931年他与吴岱峰、拓可宽、杨重远一起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为西北地区第一支工农红军,任副大队长、大队长,在吕梁山区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开展打土豪斗争。后与吴岱峰率部西渡黄河,转战到陕北地区,所部亦改编为陕北游击队。同年10月与杨琪及刘志丹妻弟赵二娃的民间武装会合并改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任第1支队第1大队大队长。
  1932年2月,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后任第1大队大队长、第5支队支队长,率部在渭北地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被当地群众誉为救苦救难的“神军”。同年6月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参与创建陕甘工农红军和开辟以正宁为中心的陕甘苏区。8月因对“左”倾冒险主义及其给部队和作战带来的损失提出意见,被中共陕西省委错误地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而被撤销总指挥职务。12月在组建红26军时,与谢子长、刘志丹等被指责为“上山主义”、“逃跑主义”等而遭排挤。
  1933年到上海中央局学习。后赴天津、热河(今分属辽宁、河北和内蒙古)、北平(今北京)、张家口等地,先后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中共河北省委军委工作。
  1934年被选派为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到苏联莫斯科,入国际马列学院、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后因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失去电讯联系,于1935年4月受命送密电码回国,同年底到达陕北。
  1936年初任中国工农红军沿河游击司令,担负封锁黄河沿岸、保障红一方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的任务。3月任第30军军长、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东征战役。回师陕北后,指挥所部在瓦窑堡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安全转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警备第3团团长。
  1939年任警备第1旅政治委员,率部驻防甘泉、富县一带,镇守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
  1942年入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转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后改称中原野战军)即第3纵队副司令员、同时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6年参加邯郸、陇海路、定陶等战役。
  1947年春在豫北攻势中,指挥部队攻克汤阴城,全歼国民党军暂编第3纵队,俘其司令孙殿英。继而参加鲁西南战役,并随部进军大别山。
  1948年10月在郑州战役中,率主攻部队猛打猛冲,同兄弟部队一起将守敌全歼于市郊。淮海战役中,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
  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渡江战役和向西南进军。
  1949年12月任中共川东区委副书记、川东行署主任,大力整顿社会秩序,领导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
  1952年起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书记,四川军区副政治委员,四川省副省长兼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昆明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残酷迫害。阎红彦对陈伯达、江青等人挑动群众冲击政府机关、揪斗领导干部的做法极为反感,曾在电话中义正词严地质问陈伯达“我就不承认你是代表中央讲话!文化大革命这样搞,谁高兴?……你们这样干下去,是要出乱子的!”
  1967年1月8日在昆明饮恨自杀,留有“我是被陈伯达、江青逼死的”字条。
  1978年1月,中共中央对其冤案予以平反,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28
“阎红彦出身贫农,小时只读过半年私塾,可是,艰苦、残酷的武装斗争环境,使他由一个勤务兵成长为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丰富的革命实践,使他从一个贫农的儿子成长为一位党的优秀高级干部。他光明磊落、耿直刚强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高尚的品性道德和优良的思想作风,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一致称颂,他为全党树立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榜样,永远值得人们学习。”他的老战友对其作出如此评价。

  一、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携手,“开辟了陕甘历史上最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

  阎红彦,又名侯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1909年10月26日出生在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初,他抱着“当兵吃粮”的朴素想法,投奔陕北军阀井岳秀部当勤务兵。在连队共产党人李象九的熏陶教育下,他的思想迅速升华。1925年4月,虚龄仅仅16岁的阎红彦在宜川县集义镇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0月,根据中共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决议精神,谢子长、唐澍、李象九等在陕北清涧县发动著名的清涧起义,这是我党在西北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阎红彦在起义中接受的任务是捉拿反动县长张友之,他凭借过人胆识,机智地完成了任务。由于反动军警的镇压,清涧起义失败了,他被迫只身流亡到山西绛州,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1931年春,阎红彦根据中共陕北特委的指示,开始在晋西创建工农武装和开展游击战争。当年夏天,在他的精心筹备和严密组织下,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在孝义县西泉村正式成立,阎红彦相继担任副大队长兼第一中队长、大队长等职。他从党中央文件上接触了江西朱毛红军的建军路线、游击战术,就结合本部队情况在建军、作战中贯彻应用,使游击队从几十人扩大到二三百人。晋西游击队成立后,阎红彦率部“在吕梁山区和陕甘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曾指挥平桥、瓦窑堡战斗。”(见《中国军事百科全书》“阎红彦”词条)从此,吕梁山区的革命活动蓬勃开展起来。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1-28
是希特勒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