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 官员仪仗开路 锣声这么区分官别

比如说县令是七下锣声......代表官民等齐闪开~~11下等更多呢

封建王朝官员的仪仗--鸣锣开道的含义:

督抚司道——大体相当于如今的省部级官员,锣声应当也只能响十三下,而且边敲边喊:“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13个字。强调省部级官员的为官宗旨应当是办事认真、讲求诚信,节约用度,爱护百姓,安排劳役不能耽误农时或者选择适当时候,都是比较实在的要求。

知府——大体相当于地厅级,则鸣锣11下,喊“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是需要辩证处理和把握的要求,不能走极端。

司马州牧——也许相当于今天的副地厅级吧,鸣锣9下,喊“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也是强调认真和诚信,同时要求广爱民众,亲近百姓,因为他们接触百姓的机率更大了。

别驾县令——这就是今天的县处级了,按照依次递减的规律,他们就只能响7声锣,叫7个字了,这7个字是:“君子不重则不威”,这同样有很深的讲究,因为县令他们接触百姓最多,最经常,如果要想有威信,那就必须自重自持,在各方面从严要求自己。

参考资料:
http://blog.chinacourt.org/wp-profile1.php?p=83137&author=1181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