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形象

如题所述

桑提亚哥的形象!look:慢慢看吧~:O(∩_∩)O哈!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写的是——个老人在成功和失败之间跋涉的故事。桑提亚哥打了一辈子鱼,如今老了。他的“样子枯瘦干瘪,脖颈儿尽是深深的皱纹”,长期日光炙晒,黄斑满脸;经年累月拉放钓绳,手上疤痕累累。他没有因年老而变得富有,简陋的小窝棚是他的家,—张床,光光的木板上铺些旧报纸,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全部的家当除了“用面口袋补过”的帆等渔具,就都在这里了。老人靠打鱼为生,但运气不好,八十四天没有打到大鱼。生活失去了来源,口粮都发生了问题,以致与他在—起学打鱼的孩子要替他赊账,再不就是与这孩子在幻想中饱餐—顿,聊解腹中之饥。更为窘迫的是,渔民们开始嘲笑或同情他的霉运。老人一生虽没有辉煌的事迹,却是—个出色的渔夫,如今,这—点被人怀疑了。老人虽不动声色,作者也不屑于让这些琐碎的烦恼折磨老人的心,但读者可以设想—下老人的处境。

  人老了应该休息,然而,桑提亚哥不准备休息。他的生命积极而活跃,他的眼睛清澈有神,他准备第八十五次到大海去。出海前—天,他和孩子商量着买彩票,孩子建议他用第一次创造的八十七天未捕到大鱼的记录作彩票号码,无意中触犯了老人的禁忌,他说:“那样的事不会有第二回了。”他决定用“85”来作彩票的号码,八十四天没有捕到大鱼,“85”应该是旧状况的结束,和新局面的开始。既然命运让他八十四天打不到大鱼,那么,第八十五天就应该让他打到大鱼。看起来老人是把希望托付给天意,实则是对自己力量的确信。老人在打鱼上的执著和争强好胜与他关心美国棒球队的比赛,以及早年和人掰手腕赌输赢,在精神上是—脉相承的,即对胜负、输赢、成败的在意和竞争的热望。现在,他要打一条大鱼,再次证明自己的力量,证明自己在天地之间有所获取的能力。

  决战首先在他和大马林鱼之间展开,随后凶猛的鲨群加入进来,老人动用了他一生的智慧,他的疲态却不断妨碍他;马林鱼是一条有灵性的庞然大物。鲨群则凶猛而残忍,双方可谓是势均力敌,棋逢对手,战斗也因此异常艰苦、惨烈。经过两天两夜的搏斗,马林鱼被老人一叉刺中要害,几番挣扎后,死在老人鱼叉下。眼看胜利在望,鲨鱼群的出现却使形势出现逆转。鲨鱼向老人的猎物发起猛烈攻击,老人虽然奋力保护,终于难敌鲨群,马林鱼被咬得只剩下—副骨架。

  孰胜?孰败?

  比赛以取胜为最高目的,和局虽然顾全了对垒双方的体面,却不是双方所要追求的:老人当年和人掰手腕,僵持了一天一夜,仍拒绝和对手讲和。生存的竞争更见严酷,老人以打鱼为生,这条上好的大鱼按老人的估计,有一千五百多磅,能卖个大价钱。打到大鱼意味着生计有了着落,而失掉大鱼等于更加窘迫的生活。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老人失败了,因为他失去了大鱼。但不要忘了,老人还有精神上的追求:他要证明自己是好样的。老人有几句著名的独白不会被读者忘记:“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老人以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高昂的精神力量和生命的活力,并宣示了这力量和活力;他还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和信心,重新赢得了别人的尊敬。所以,他在返回小窝棚后,才能睡得那样香甜。眼前渔民们对罕见的大鱼骨架的围观和观光客的惊叹,与他辽远的非洲雄狮之梦相映成趣。因此,从精神层面看,他又是胜者、强者,是铮铮硬汉。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中称赞这部作品“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正可谓一语中的。推而广之,《老人与海》是一曲人的颂歌,它颂扬了人的力量、人的尊严、人的勇气。

  在20世纪布满阴霾的西方文学天空,《老人与海》是一抹鲜明的亮色,因为人对自身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在文学中的表现,在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希腊文学中,人之上有神,人步履维艰,常常遭到神的戏弄,如《俄狄浦斯》的主人公,因触犯神威而被缚,被折磨,被放逐;但其中也反映了人类对自己有勇气与命运抗争,以及抗争中所表现的悲壮和崇高的激赏。人没有被神压垮,人在和神的对立中,也使自己具有了 神的品格。文艺复兴至浪漫主义时期,人不断向神威挑战,进而取代了神的位置,成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浮士德》中,灵魂的超越似乎永无正境;惠特曼视自我为天地之中心,他在寻求“认同”中,给宇宙万物打上自我的烙印;《鲁滨逊漂流记》则以财富相许,尽显海外拓殖和冒险的魅力。19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加深,人对自身的信心受挫,表现在欧洲文学中,自我的内外扩张逐渐消失了,主人公多是一些普通人,他们有凡俗的苦恼,常人的缺陷,和卑微的欲望。20世纪初,西方社会经历了空前的精神危机,两次世界大战更把人类拖进灾难的深渊。作为对现实的反映,西方文学对人普遍悲观绝望,于是,各种猥琐的畸形人、变态人大行其道。在这样的整体文学情势中,发表于1952年的《老人与海》却早现出向传统人类信念回归的倾向,对人的勇气和力量表现出谨慎的乐观态度。这是十分难得的,它是战后人类疗救战争创伤,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中恢复过来的一剂良药。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提醒读者注意海明威作品中的“美国人的身份和精神”。美国文化虽脱胎于欧洲文化母体,但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很多西方学者认为,美国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西进运动和边疆开发,而西进运动与边疆开发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征服自然的斗争。广袤的国土和充沛的资源,涵养、滋润并充实 着美利坚民族,也为美国作家提供了想象的广阔天地。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美国文学和欧洲文学显示出巨大的分野:美国文学着重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欧洲文学着重处理人和社会的关系、在美国文学史上,库柏、爱默生、马克·吐温、惠特曼、麦尔维尔、杰克·伦敦等作家笔下,大自然以各种方式成为人施展抱负的舞台。库柏笔下“高贵的野蛮人”,代表着摒弃观代文明,回归自然的愿望和理想。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自然观,主张体验自然灵性,与自然和谐相处。惠特曼的诗歌,以对自然的广泛认同,实现了对大自然的君临和主宰。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则凸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表现了在深不可测的自然面前人的 狂妄和报应;人的恐惧,和征服恐惧的欲望。

  《老人与海》延续了美国文学中的自然主题,并开创了新的维度。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老人对待大海及其生物的矛盾态度。海明威通常把人与环境,人与各种异己力量之间多样而复杂的关系,还原为竞争和对抗的关系,《老人与海》在这—点上也不例外。竞争激发生命活力,但当竞争的对立面是大自然时,人在道义就就不再理直气壮,其竞争的合理性就受到质疑,因为取胜意味着对大自然的征服,意味着索取,这征服和索取充满杀戮和血腥气。小说中写到桑提亚哥杀海豚是“从肛门一刀剖到下唇的尖端”,杀马林鱼时,“尽量往高处举起鱼叉,……把铁叉扎进鱼的侧面,恰恰扎到那翘在半空,跟老汉胸口—般高的大胸鳍后面。他……扶在叉把上,再往深里攮,然后用全身的重量顶进去。”这些细节描写折射出桑提亚哥的残忍。桑提亚哥想到杀死大鱼后的收益:“有一千五百磅,……拿出三分之二,切洗干净,卖三毛钱一磅,—共多少钱呢?”一副实利者精明的算计。这个世界只认胜负输赢,连善恶问题都变得无足轻重。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家庭,没有社会关系,人被极大地简化,他只需要膂力、勇气和生存的智慧,他孤独地面对挑战,承担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也被竞争异化了。但另一方面,老人在大自然面前又是谦逊的,充满温情的。他说大海是阴性的,他喜欢。大海里的一只倦鸟,一只水母,—条鱼,都能引出他慈爱的关注和悠长的回忆。他和自然对话,倾听它们的声音。他在与马林鱼搏斗时,—面不得不杀死它,一面又反复称大鱼是他的兄弟,他的朋友,他叹服着大鱼的壮美,他说:“我从来没见过什么东西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着、更高尚。”上述两种矛盾的态度表明,海明威在主体本位和自然本位二者之间难以取舍,桑提亚哥因此同时选择了向大自然索取馈赠和与自然平等相处这对立的两个方面。他不是一味狂妄自大,但也没有矫饰地把自己摆在屈从的位置。大自然是他的供养者,他不得不向它索取;但他也敬畏自然生命,并尝试着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在不侵犯他者生存权利的前提下,去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

  然而,在《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老人出海时,说大海是“一时大开恩典,—时不肯开恩的力量”。这—次它就没有开恩,让他功败垂成。当老人最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岸上时,不由感叹:“我出海太远了。”在自然面前,老人有他的态度,他的目的,但自然本身并不由老人,也不由我们来设计、选择,甚至不为我们所了解,它有自己的逻辑。老人在自然面前的姿态和取舍展现了人类的主体性,最后却被证明是虚妄的甚至是虚伪的,自然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困惑和梦想。

  《老人与海》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明威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这部1952年出版的小说有很大关系。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称赞海明威“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英国作家赫贝茨说海明威的小说引发了——场“文学革命”,这些赞誉,《老人与海》同样当之无愧。小说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象征。尽管海明威十分反感研究者把他的作品和任何象征扯在一起,但《老人与海》确是一部玄远深邃的小说。海明威选取渔猎这—人类最原始也最自然的生存活动作为表现对象,并过滤掉一切特定社会和时代因素,用华丽而纯粹的大海背景加以衬托,还让主人公念着抒情性很强的独白。海明威如此做法,使作品的整体结构直指远古神话原型,从而扩大了作品的涵盖性,使作品能在广阔的人类背景上衍生和推导出更丰富的意蕴。再如其中反复出现的非洲狮子意象。非洲是美国文化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与美国民族的构成联系在—起。老人早年到过非洲,从小说的隐喻分析,那是他的朝觐和寻根之旅,于是,非洲的雄狮就成了力量和不竭的生命源泉的象征,他的个体行为也就与民族祖先的精神联系在一起。他从中汲取力量,也在表现着这种精神。《老人与海》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是简洁,这成为他文体的最大特色。赫·贝茨就这一点形象地写道:“他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他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他删去了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古老神圣、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直到最后,通过疏疏落落、经受了锤炼的文字,眼前才豁然开朗。”于是,“随着亨利·詹姆斯复杂曲折的作品而登峰造极的—派文风”,如同附在文学身上的“乱毛”,被海明威“剪了个干净”。读了《老人与海》,对这—点无疑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桑提亚哥形象的现实意义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的最高代表。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最鲜明的特征是富于竞争意识与挑战精神以及向强者挑战的主动性和顽强性。84天捕不到鱼仍旧毫不气馁,精神焕发,同捕获的大马林鱼搏斗的两昼夜,返航途中同鲨鱼奋力搏斗,在老人羸弱的身躯里蕴藏着崇高的精神力量。他面对厄运,既不抱怨,也不气馁,而是以无畏的勇气和奋斗精神去迎接灾难。在他与大海的搏斗中,展示出人的高贵与尊严。这个“硬汉形象” 在面对艰难困苦时仍然表现出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的精神,即使失败了,也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显示出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从物质上来说,老人搏斗了三天三夜的结果是失败了;但从人的精神来说,从人的自信自尊,从人勇于和命运作竭尽全力的抗争来说,桑提亚哥取得了胜利。

  桑提亚哥的形象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是对人类精神胜利的讴歌。人最大的胜利是精神的胜利,当我们像老渔夫一样孤立无援、手无寸铁的时候,我们惟一的武器就是自己的信心,我们惟一的盾牌就是人的尊严。在与生活的搏斗中,或许我们常常迷失目标、理想落空,但是,我们在压力、痛苦、考验面前呈现出的人的尊严和优美,就像老人最后拖回家的那副十八英尺长的惟一完整的鱼头和漂亮的鱼尾巴,已经宣告了“人”的胜利。“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人类不甘失败,精神永胜的一曲颂歌。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59905.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5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第2个回答  2009-03-15
《老人与海》读后感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了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
因为书所有的“灵魂”不同,自然那个所构想的世界也不一样。而我所指的“灵魂”,就是每本书,其自身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愿望。

我们会因为那些感人的书,而潸然泪下,或因为那些记录屈辱历史的书,而热血沸腾,甚至因为那些武侠、玄幻的书,而将自己想象成天下第一的人。

《老人与海》却是一本能让人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坚强的书,一本实实在在的好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受到挫折、失败还有许多负面的情绪,许多人因此而消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而《老人与海》却刻画出一个与大海搏斗,在艰难的环境下,奋力生活的老渔夫。大家应该记得,在书中提到过,老人的渔船上那破旧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败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的倒霉运气。但是,他没有放弃,仍然出海捕鱼。而在现实中,某些人却不能坚持,面对挫折就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逃避。和那已经生活窘迫的老渔夫相比,那些逃避的人真的是不知道什么才是挫折。我们可能会因为考试的失利,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为别人的批评,而自暴自弃。在那时候,想想这个坚强的老渔夫,他是如何面对生活的。自己的心,自然就会释然许多。

别人与大海,与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对抗,而我们现在只是面临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挫折,与老渔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见大巫。他的手已经沾满老茧,皮肤也已经被刺眼的阳光晒出斑点,那艘破烂的渔船也不能抵御什么风暴,自己那破旧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那种。但是,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和那个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馆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海捕鱼。无论有没有收获,他都会坚持出海捕鱼,这不只是因为他要依靠捕鱼谋生,而是捕鱼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种记忆。最后一次捕鱼,他抓到了一条大鱼,可是,在回港的路上,他碰到了鲨鱼攻击,他毅然拿起鱼叉捍卫自己辛苦得来的劳动果实。虽然,最后那条大鱼被鲨鱼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但是,老渔夫那种不言败的精神,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他勇敢去付出的那种行为,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而且我们的手没有老茧,皮肤没有晒出斑点,夏天在家里吹冷气,衣服是父母帮忙洗,每天放学回家就有热腾腾的饭菜摆在桌上。我们实在是没有生活的压力,我们也真的没有受到过那些可以成为挫折的东西。我们的烦恼、挫折,只能说是少年时代的那小小的不满意而已。我们暂时还没有要为生活而奔劳,也就不知道生活的艰难,也就将自己那点小小的不满意当作挫折,而且好像还不得了了一样。我们不了解,在社会中,有许多人像那个老渔夫一样,艰难的活着,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那些农民工、小贩、修补匠……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活着。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我们城市的建设,是依靠他们那坚实的臂膀挑着一担担的砖石垒。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尊敬他们、也学习他们,他们就是《老人与海》的一种现实演义,他们也是那么坚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无论是与书中那个老渔夫相比,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与那些艰难生活的人相比,我们的生活已经是很好的了,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并且学会坚强的面对一切的挫折。我们的路还有很长,在今后我们会遇到比曾经更加多的,更加严重的挫折与失败,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个老渔夫,他的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也会学着坚强,自己面对困难!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