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方面!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人口东多稀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另一种观点认为:“西部大不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很少。”以上观点你赞成那一种?说明理由!

我比较赞成“经济戍边”、“工业戍边”和“工业移民”的主张,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出发点。

一是,西部大开发的浩大工程正在我国资源最集中、人口最稀少的西部广袤大地上展开,正是从地广人稀这个特点出发,许多人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之一可以采取移民开发的主张,建议学习美国当年开发西部的办法:给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向西部移民。想到地广人稀,想到移民,人们总是很容易就联想到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农业移民,我却认为,在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进入工业经济甚至信息经济时代的今天,再单纯从土地资源开发和农业移民去思考问题,已经很不现实,农业移民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和可行的是,在开发资源的同时,通过大规模的工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工业移民,才是对各个参与主体有吸引力的,从而有积极性和可持续性的,效果可期和行得通的开发战略。

二是,西气东输等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所采取的发展模式,由于我国经济的现实生产力主要集中在东部,因而仍然继续延续着长期以来形成的西部开发资源、东部加工制造的分工格局,这种格局不突破,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标——西部的富裕和发展,东西部差距的缩小,就难以实现。由于这个担心,还由于从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节约和市场指向的布局要求出发,许多学者呼吁,西部在进行资源开发和外输的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加工业。由此,也提出了在西部大规模推进工业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一点也是我提出“工业戍边”和“工业移民”这个命题的立意之所在。

也许有人担心陆地边疆搞大规模建设存在着某些不安全性,特别是9·11事件后中亚局势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加剧这种担心。但我认为,改革开放前也是出于战备的考虑我国长期在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不发展工业的作法,实在是一种消极的、迫于无奈的作法。实践证明,结束冷战时期在福建等沿海地区不上工业项目的作法,20多年来使沿海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沿海发展战略,是明智的,可行的,在我国陆路边疆,也完全应该如此。如果说陆上边境存在着不安全的话,海上边境难道不是一样情况吗?上海是我国海上最边境的特大城市,也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城市,但90年代以来在开放政策取向下,上海却成了我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外国人进入最多最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同时也是安全系数最高的国际大都市。我们不能一方面认为陆路边疆由于交通不便从而没有条件布局工业,另一方面又认为陆路边疆交通太方便容易遭遇外来侵袭,这样一种悖论指导布局政策,在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心态下指导工业布局,真正会贻误我们的发展。当然,如果国际形势出现重大危机迫使我们不得不放慢开放步伐,也是可能的,但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就不是单独针对西部而言,而将是针对整个中国,我们不能因为世界存在冲突和战争的可能就放弃和平发展中应该做的努力。二战时我国上海沦陷,经济和建设都受到重创,但上海仍然在战后得以重建,仍然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坚强实力,我们对西部边疆也应该抱有这种心态。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近年来哈萨克油田的发现,中亚石油地位的与日俱增,俄罗斯油管直通土耳其,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油气管道可望直通中国,甚至可能延伸到朝鲜半岛及东北亚,以及南亚、东南亚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合作的新动向,长长的陆地边境在我国石油战略上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无论“9·11”事件及其之后的形势出现什么波折,中国都不会也不应改变与中亚、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的战略联盟与合作发展关系,这一地区在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也不应削弱,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优势,更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可以而且应该有所作为。

我们有充分理由说明,在西部边疆展开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工业移民”和“经济戍边”战略,是必要的、可行的、合理的。“工业移民”和“经济戍边”是一项利国利民,富裕边疆,稳定边疆,保证国家安全,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国际地位和凝聚力的发展战略。既有利于地方,也有利于全国;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国防安全;既具有移民开发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工业戍边”、“经济戍边”的国防意义,还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在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进步,更是一项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增强中华各民族凝聚力的举措。

首先,边疆富裕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的,而要使边疆富裕,必须发展工业。西部大开发已启动和将启动的重大工程,难以有效缩小东西部差距。生态环境建设虽然也给西部带来环境改善的好处,但在经济发展上,短期利益不大,更多地是为东部,为全国作贡献,有些地方甚至还会作出一些牺牲。比如在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条件较好的西南地区,天然林禁伐等生态环境工程给当地经济发展、群众收入、财政收入等,在短期内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出现返贫人口。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也显而易见主要是为东部提供资源服务的,西部得到的好处主要是项目建设增加了当地的购买力和部分税收,但利润一般没有留在东部,因为石油、天然气行业大多是中央企业和东部企业。西部大开发的建设项目与三线建设时期有很大的不同,三线时期在西部建设了大量工业项目,而不是仅仅把资源拿走,当前的西部开发项目却主要不是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确极大地改变了西部的面貌,但如果没有工业发展的配合,也难以使西部的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观。

第二,在西部资源富集地发展加工业,成本上节约,市场需求和区域布局需要,因此,经济上有相当的合理性。以天然气为例,据介绍,井口价六七毛,3000公里输送到洛阳一带后大约1.20元,4200公里长距离输送上海后增加到1.40元,而且还有国家补贴,输送增加了很大一笔管道建设费和维护费,以及输送中的漏损和消耗。显而易见,资源地发展天然气化工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从而产业竞争优势。南水北调也是这样,上千亿元上千公里调水,为什么不可以把上千亿元的挖河投资变为水源地就近建工厂的生产性投入呢?我们在强调服务东部和全局的同时,还要鼓励西气西用,西电西用。工业建设尤其应该“量水而行”,缺水的北方应逐步减少大工业特别是高耗水工业的布局,增加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的工业项目安排,这比调水更合理。

第三,边疆富裕是边疆稳定的重要前提,更是为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北边疆与俄罗斯接壤地区,西南边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接壤地区,西北边疆与中亚国家接壤地区,由于中国的发展快于周边,过去曾一度出现过的边境群众外流现象逆转,甚至出现华侨回流、外国边境民众流入中国的情况,毗邻香港的深圳、广东、珠三角地区,更加突出,现在已经完全消除了过去大量民众偷渡香港的现象。而且,也正是由于福建等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成功地冲破了台独份子限制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戒急用忍”政策,因为资本追求利润,民众向往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是任何势力也挡不住的内在要求和动力。我国沿海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除了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推进改革的意义,还有一条不能忽视的重大意义:为和平时期和新时代的国防建设和边疆安全,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边境地区中国境内的繁荣,特别是中国境内一个繁荣、安定、充满发展机会的大城市,不仅吸引着周边国家的居民,而且吸引着全世界的跨国公司、资金和要素流入。这条成功经验,在西部地区陆路边疆建设中,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第四,边疆富裕是增强中国对周边国家吸引力,提高中国在周边国家地位的重要基础。中国经济发展对周边国家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边贸的带动,对相邻国家边境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和吸引更为明显。我国外交政策从不界入到积极界入周边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转变,我国与边疆国家的友好关系,为边疆地区发展经济创造了历史上的最好条件。即使因9·11事件及其随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恐怖事件,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具有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优势,对中亚地区的稳定和睦邻友好,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第五,工业戍边和工业移民的国防意义。我认为,工业戍边和工业移民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同时具有国防意义。从军事戍边到经济戍边,从国防实力的竞争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并重的竞争,是新时期和和平时期国家安全观的重大转变。不仅如此,从农业屯垦到发展工业和城市经济,也是世界各国边疆发展战略的实际情况。历史上很多国家都采取过非军事方式的戍边,但一般是在边疆屯垦的农业戍边,直到上世纪中叶,屯垦仍然是非军事戍边的主要形式,新疆建设兵团当年从军队转地方,不是转业到工业领域,而是转业到农业和农场,新疆建设兵团为边疆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采取农业屯垦这样的方式显然落后了,但这种思想是值得继承的,那就是用工业移民取代农业移民、农业屯兵、农业戌边,用发展边疆地区的工业和经济的办法,起到保证国家安全的作用。如何推动工业移民和工业戍边,对边疆企业应该有些什么特殊的体制和要求,应该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六,陆地边疆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具有与海上边疆同样重要的意义。海上通道固然重要,打通中亚战略走廊和欧洲通道的陆路通道,巩固和发展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的睦邻友好关系,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对我国长长的陆地边疆,同样重要。随着现代欧亚大陆桥的贯通和不断拓展,随着铁路、高速公路体系越加发达,随着以管道运输、海底隧道等更多物流通道加盟的现代陆路交通的发展,陆上国际通道的优势和重要性,正在逐渐与低成本海运为核心优势的海上边境的优越性靠近,打通我国长长的陆路国际通道的现代丝绸之路,更是势在必行。

第七,现在是我国发展边疆经济的最好时机。我们曾经在《西部大开发的两个前沿地带》[1]一文中指出,西南边疆云南和西北边疆新疆,将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率先发展的前沿地带。现在这两个地区,边境贸易已经十分热烈,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已经在地区间和国家间展开。“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亚合作机制的建设与发展,“10+1”和“10+3”对东南亚、南亚合作机制的加强与发展,尤其最近开始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和建设,为边疆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良好和难得的国际地缘环境,即使国际关系不会一帆风顺,即使世界并不太平,也许“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甚至可能会因某些国家以9·11为由的介入而面临更复杂的局面,但我们相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主流,我们也只有坚信并坚持强化我们自己的发展,促进边疆的繁荣,才能更有理由赢得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第八,边疆的工业化和经济繁荣将更有利于加强和密切西部与内地的联系,建立起与内地的更多通道,更有利于增强内地的辐射力和对边疆经济活动的吸引力,从而有利于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从内在需求和内在力量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九,工业移民和经济戍边的举措还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农业移民相比,工业移民作为一种城市移民,对于城市化进程自然是更重要的推动力量。

第十,我国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三线建设实际上是工业移民的最初成功尝试。一大批专家、学者、工人、家属,因大规模工业建设,来到穷乡僻壤,一大批高校院所伴随而行,一大批交通通讯工程同时启动,正是这一切为当年的穷乡僻壤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他们不仅带去了工业和技术,而且带进了文化、价值观念等更为丰富多彩的成果,这是值得我们总结的三线建设的另一个层面的成果。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指出,那种担心随着大量外资的进入从而流进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使边疆地区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更加敏感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以西藏、新疆这些最敏感地区为例,无论外资流入多少,都不可能动摇我们的主权地位。相反,这个地区的安全问题将更有保障。大量跨国公司进入这些边疆城市,可以活跃和繁荣这些地区的经济,可以让外国人亲自看一看这些地方的真实情况,有效击破妖化中国的敌对宣传。边疆居民能够在开放中富起来,在开放中更有效地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这些都是对社会发展、进步、从而安全问题的根本保证。如何认识21世纪的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是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给我们提出的一个紧迫任务和挑战。

西部大开发如果能在西北边疆新疆、内蒙古和西南边疆云南、广西等长长的陆路边境线上,建立起我国海上边疆那样一批如上海、广州、深圳那样的大城市,甚至出现几个西部香港,那将会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充分相信这个成果是可以预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1
都不赞成:1关键是它的“大量”西部的环境问题严重~环境对人口的承受量有限~一时大量的进入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加剧危机~
2:环境恶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改善增加它的环境承受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31
这没有对错的吧,就像捐款,你不捐也没人会把你怎么样,目前国家只是提倡开发西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