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置换如何办理新房房产证

如题所述

  工业园区、果蔬基地、成片的树林和正在修建的农民新村,是一进入凤阳县的大王府村就看见的风景。这个看似普通、也是凤阳最早进行大包干的村落,却散发着不一样的气息。

  通过土地置换建设农民新村,节约了上千亩土地的大王府,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如凤阳这样较偏远的农村,农民用什么抵押及投资入股发展生产?为什么不能给农民的住房及其用地完整的物权?农用地的异地承包、自由流转如何保障?这些都是在中央全会决议公布后,亟待在法律层面得到明晰的问题。

  农民新村建房村里补贴

  大王府村民50来岁的付玉山(化名),最近有点烦。他和老婆站在田边,等着村里安排帮他耕地。10月14日这天,他望着远处一排排正在拔地而起的农民新居,脸色并不好看,“现在谁有这么多钱去盖新房子?不过,听说现在盖的这些房子,能办房产证了,就和城里的一样。”

  大王府村是凤阳县府城镇下面的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子,有410户村民,人口1750人,耕地3669亩,荒山水面1620亩。2007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3250万元,人均18500元。

  但付玉山一家,没有那么高的收入,“我也觉得住新房好,可钱在哪里呢?”另一位姓付的村民也说,“在大王府要住进农民新村,是要出钱出力的,连装修起码要花10万块钱。”

  由于现在大王府的新村住房用地,是拿农民原来的宅基地置换的,你要住新房,就要把原来的宅基地交出来,而且要按照统一的规划要求,自己请施工队盖房子,从160平米到180平米不等。每亩地可以住8家,有院子带车库。

  62岁的村委书记付玉珍开着手扶拖车,风风火火地从自家地里赶到新村建设现场,她说,“当然村里并不是一毛不拔,用地平整、通水通电、绿化都是村里出钱,打地基建框架也是村里出,另外,平均每户还补贴两万元。”“想不花钱就住新房,天下哪有掉馅饼的?”旁边的村民附和着付玉珍。

  2007年6月大王府开始启动新农村建设,凤阳县进行了宣传,付玉珍说,“我们也不搞一刀切,谁有了钱谁就建,但按照统一规划。县里当时说要统一规划,统一办理房产证。以前农民宅基地的房子没有房产证,充其量就是那么个小产权证,现在说清楚了,就是给办房产证,我听得真真儿的。建好5栋,就办5栋。”

  农民期待房产能抵押

  “有房产证也没用,能当抵押吗?下面的地能当投资抵押吗?城里的房子为啥就可以?”曾经的养牛专业户王连和说,“我投入了3万元,养十来头牛,可贷个2万元都不行。信用社明明知道,每头牛至少能卖6000元,可人家说没有这项业务,也不可能抵押和担保。”

  光有房屋产权,但房子底下的土地,到底归谁似乎依然不清晰。付玉珍的理解是,土地权就应该归农民。“反正我们没多想,就是我们的。因为我的地是拿宅基地流转置换的,全村人要30多亩地,但通过置换,我们的土地不但没少,还多出不止上千亩的土地,当然应该给我们房屋土地产权!”

  目前,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定,由于宅基地取得是无偿的,现行法律对宅基地及其房屋的流转有明显限制:一是经本集体同意;二是只能转让给本集体内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的农户。

  此外,宅基地及其房屋也不能抵押和投资入股。这种制度设计主要考虑的是,集体土地是农民维持生计的基础,对农民具有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险功能。这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有比较完善的产权制度大不一样,存在房地产权制度的城乡二元结构。

  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并发给农村集体宅基地“使用证”。但在现实生活中,制度与实际存在着明显碰撞。

  小岗村委第一书记沈浩也证实,凤阳县已经决定在今年年底前,将出台相关政策,结合农村金融创新,凡符合要求的,农民建设的房屋将给办理房产证。这样房屋就可以抵押担保流转。

  宅基地无收益权不合理

  但是,农民的目标不仅要办房产证,还要办理房地产权证。这将是一项创新。因为现行的法律与之相悖,凤阳县也正在积极研究、商讨这些事情。农民正亟待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在法律上尽快做出相应的调整。

  凤阳县建设局的一位姓任的干部解释说,现在要办理房地产证,确实与目前的法律有冲突。但凤阳县已经开了会,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决议》,定了大方向。目前正做前期工作,进行调研摸查,土地如何流转、如何登记等等,还要亟待国家的法律依据。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津逵认为,应该让农民获得对宅基地完整的物权。“农民一旦对宅基地拥有完整的物权,就能使住房从死资产变成活资产,农民成为有产者,将提升农民走向城市的经济能力;而城乡能形成统一的土地市场,价格信号全面发挥作用,为城市人享受乡居生活并将资金带入乡村疏通渠道;而市场信号一旦发挥作用,就将从根本上杜绝农村宅基地的浪费,空心村中的空置宅基地会重新得到有效利用”。

  凤阳的一位干部对记者说,目前的宅基地制度有几个弊病,其中一个是脱离实际,限制在本集体内转让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宅基地无偿使用,建房比买房更划算,因此一般会只建不买,让转让成了空话。二是在农用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自由流转、异地承包较为普遍的情况下,这种限制使来自异地的承包人,难以在承包地定居,要么徒增了异地承包的制度性成本,要么反过来限制了农用地的异地承包、自由流转。

  另外,宅基地及其房屋不能抵押及投资入股,制约了农村本来就特别短缺的资本要素的盘活流通。

  第三,宅基地的使用权中没有收益权,只“享有对集体土地的占有和使用的权利”。虽然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是无偿的,但与此类似的国有划拨用地,其使用权人仍然享有对土地的部分收益权,而宅基地却毫无收益权,显然不合理。这不能不说是宅基地产权制度的重大残缺。

  大王府人不用外出打工

  成立村级工业园区解决就业

  大王府村从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引入两家省内外较为知名的电器设备企业,投入资金达2.5亿元,外加之前的一个矿产企业,已经引进了3家企业,成立了村级工业园区,土地都是从村里租的。

  村民付玉山说,“如果办的是‘房地产证’,我觉得建新房还有点意思。”他说,目前他家最主要的问题是被捆在这几亩地上了。他一家四口,大儿子刚工作,小的孩子在读高中,还有就是地总不能撂荒。要不,两口子外出打工每个月应该能有1000元左右的结余。

  搞承包比小岗还早一年

  “2007年,园区企业解决村里500多人就业,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8%,工业园区上缴税收2000万元。看你愿不愿去干呀,在我们村,不用出去,就有干不完的活,人还不够呢。”付玉珍书记说。

  付玉山站在地头,看看了离他家地不远的黄色厂房说,“人家也没要我呀,再说要我也不去,那里有污染,对身体不好。”“你以为自己是小岗的呀,这么金贵。”旁边撒种子的村民笑着说。

  说到小岗,付玉山和周围的人一起不约而同都撇了撇嘴,“说到搞承包,我们村比他们早一年呢。”付玉山回忆说,“1977年10月中旬,就这个时候,当时我们在王东队三组有29人,大家一商量就把地私下分到了户,大家说,如果上面来查,就不承认。我们没摁手印,因为我们民风朴实,没那么多矛盾。”

  “当时每个人分到3亩半地。到了第二年,产量翻了一番都不止。”那是付玉山最值得记忆的时代,粮食有了结余,吃不完了,可以去粮站卖粮了。

  “当时拿着卖粮食的收入,200块钱,心里直发抖,从来就没看到过这么多的钱。“那时人民币最大的面值是10元。

  付玉珍也对记者说,大王府村搞承包确实比小岗村早一年,不少组偷偷分了地单干。那时她已经是村干部了,没敢分地,但也没去干涉过大家。“要是我们当时也有个县委副书记什么的在村里蹲点什么的,不也出名了吗?”付玉珍的说法佐证了村民们的说法。

  农忙季节农民却“闲”了

  大王府的村委与不少村民,现在的认识也和以前不一样了。由于农机的普及,农民农忙季节却“闲”了起来。机器在耕地时,付玉山就在旁边看着,两三分钟一亩地就耕完了。但每块田之间不平,有的落差足有半米。

  耕地的刘师傅是从外地请来的,他告诉记者,这里的地总的来说算平整的,但每块田就是太小了,机械很难操作,稍不留心就压到别人家的田里去了。有时每块田之间有落差,机械还会陷到旁边低的田里去。

  正说着,有村民就给付玉珍打电话,催她过去评理。付玉珍说:“你看,闹地来了。村民与请来的耕地师傅闹起来了。”耕地师傅说这一小块田,那一小块田,坑坑洼洼的把机械都搞坏了,要加钱,农户不干。

  付玉珍说,耕田的机器和师傅都是村里请的,有问题村里会解决。“这说明一个问题,大包干后,像我们安徽这样的农村,土地都算是平整的,但就是每块太小了,中间的沟沟坎坎太多。我想,如果大家把地整合在一起,把地搞平整,10天的活,用大机械4天准保干完。”

  付玉珍还说:“我们村里还算了一笔账,如果把不必要的沟沟坎坎去掉,可以节省出近百亩地也不一定,拿这些地干点啥不好,搞塑料大棚。还可以置换流转搞文化体育设施、旅游设施。她指着远处新建的养老院说,‘五保户’养老的房子,有了地也可以上个档次。”

  大学生村官建果蔬基地

  10月12日晚上,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的大学生村官时全,召集了村民在一起看电视里播三中全会公报,然后讨论学习,大家又不约而同说到当年的包产到户。

  时全说,“讲那些没用的干吗?大王府村村民,应该更注重当下的生活。”时全可是凤阳县的名人,在大王府当了两年村官,还成了县人大代表。

  2006年,在24岁的时全等4名大学生村官带领下,大王府村建起了面积达800亩的大学生创业园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新闻)(查看地图),其中建有200亩名特果蔬大棚、200亩苗木花卉栽培基地、200亩的雷竹种植基地,大王府300多农民就地从业。

  时全当时发现,凤阳县73万人的菜篮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当地又没有大型的蔬菜产地。大王府村临近县城,方便蔬菜的运输和销售。加之自己的专业对口,何不带领村民进行蔬菜种植呢?

  2007年,大学生创业园产值达75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674元,不少菜农每亩平均收益4500元。人们感受到了规模经营的好处。

  2007年11月,大王府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了,时全被菜农一致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站在远处,220个大王府的蔬菜大棚整齐地延伸到远处,很有些气势。

  自从搞了蔬菜大棚后,在大学生村官的带领下,村里积极引导农户农闲时节发展超时令、反季节蔬菜,实行高产、优质、高效的集约化生产,既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大王府村委因势利导,将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今年瓜菜销路好,价格也高,一个棚比去年净增收1000元没问题。”正在自己的蔬菜大棚边卖彩色辣椒的时全也乐呵呵地说,时全目前是大王府的名誉科技副主任。

  大王府村今夏全村共种植彩色辣椒、杭椒等大棚蔬菜60亩,国庆节前夕上市,被各大酒店订购一空,仅此一项每棚就能收入5000元。蔬菜大棚已成为大王府村农民的增收“银行”。

  记者问付玉山,你为什么不参加蔬菜的种植呢?“种了呀,我家有两亩塑料大棚。”他说。那其余的地呢?“还有14亩种了杨树,种了5年了,每亩70棵,村里每年补贴每亩183元,还有10多亩地种粮食和花生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新闻)什么的。”

  “那你还哭什么穷!”村民王为民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