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亲爱的》

如题所述

写在前面:
首先声明,作为西电学生9月17日刚看过点映心情澎湃于当晚怒写感受一篇,此中感性理解偏多,客观评价并不到位。认真码字只求在正式上映及大牛专业评点之前要几个赞~~~屌丝心态不喜勿喷~~~~
另:本人非专业影视相关学生也非观影历史悠久电影小达人影评帝,更多谈感受,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探讨。

继续贴上良心的tip: 鉴于影片未上映但内心小澎湃难以抑制,所以包含 严 重 剧 透,介意剧透者勿入;
---------------------------------------------------我是低调的分割线----------------------------------------------------------

关于《亲爱的》初印象。观影前并未看预告或阅读更多影讯相关,只听了一首《亲爱的小孩》,当时赵薇嗓音一出,便知她在此片中的用力程度。
故事题材,拐卖儿童。四字出现时心下立刻翻涌出一年多前看《熔炉》时的绞心感。
此类故事最打动之处也最易煽动之处即是人人心中共同属性的善良与悲悯,拍摄处理不过火不平淡就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与情感共鸣。然而也因为题材直接关联家庭和社会,也就有了开场前片方的担忧:会不会不受年轻人喜欢,会不会因为题材标签流失很大一部分害怕“虐心”的观众而“叫好不叫座”。
而作为我自己却是带着“必飙泪”的心情,充满期待地开始进入剧情。并且综合全程观影体验,认为还是值得推荐朋友一看的。并且,带好纸巾。

关于全片剧情以及个人感受。
前半段,失子之痛,田文军(黄渤 饰)和鲁晓娟(郝蕾 饰)离异夫妇的生活图景描绘。

画面呈现给我们的这个男人,简单劳力、低薪、离异,“认命”过活的小人物,终日面对形形色色的底层人。除了简单的小生意、网吧替人顶班的工作,生活更多只有对“不良少年们“先驱逐、后喊“回来”的无奈。
他对妻子说:“你这个人就是不认命。”
他对儿子说:“说什么普通话,陕西人当然说陕西话。” (此处有掌声,作为非陕西人也是醉了~~)

前妻鲁晓娟,改嫁后优质生活甩开前夫几条大街。虽满怀对儿子鹏鹏的爱,但面对法院判决、儿子和爸爸愉快相处、生活品质差异巨大的抉择——姑且使用“抉择”一词,因为从这一对夫妻物质条件巨大落差的设定开始,悲剧性就已埋下伏笔。
鹏鹏傻傻跟着爸爸说“妈妈你走吧”、“妈妈星期天再来接我吧”、“妈妈再见”。这时的鲁晓娟,一个被剥夺了抚养权的母亲,在别离之中被反复捶打内心,无力的坚持也只是徒然。于是,她开始隐隐在心中萌生出自私。

她要和现在的丈夫展开新生活了。
那么鹏鹏,只好再见。

这就是这个角色自始至终阴郁而无法得到救赎的根由。

黄色小外套的鹏鹏,望着妈妈的车,开走了。这次别离,不论有没有后面的故事,对于这个孩子,他终生都不会忘记。

这时画面中的鹏鹏被人贩子一把抱起,我的心里就像是被核桃钳一夹。

接着发疯一样的寻找、呼喊、失望……

依然有感于导演的设定和安排。 一面是大字报街头喊话做零工寻子的父亲,一面是做心理诊疗夜夜失眠的母亲。寻子启示中的田文军已经淡去了悲痛欲绝的表情。这一次他很坚定,不认命。
而在田文军赴河北的一场戏,电话中的妻子形似理性,“那照片是合成的”,却不如这位鲁莽的父亲挂断电话,擦擦手里的匕首来得英勇。

他发现不是自己儿子狂奔的时候,被众人喊着“抓住那个抢包的”狂奔的时候,在高桥上绝望地挥舞匕首的时候,松手坠入水中的时候…… 绝望与无助,淋漓尽致。

导演在这里加入了第一个看似不合理艺术化处理,就是田文军沉入水底又莫名浮起的段落。

水中紧握匕首,鲜血晕开在水下……下沉、无法呼吸、意识模糊……但隐约像是被召唤……一瞬间,不知是以哪种方式,突然就浮了起来。

记忆是模糊的,也许是求生本能,抑或信念驱使,他最终从水中挣脱出来。

我愿意相信,这一刻有神助。

之后是夫妇二人加入“万里寻子会”的段落。
一些失子父母的自述。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唰唰唰眼睛扫过街就知道有没有我儿子”的母亲。她说,她知道自己没疯。

你永远不知道哭着笑出来的母亲的执着,有多可怕。

在这个组织里,这一群父母共患难,彼此鼓励。
于是有了“寻子旅行团”的段落。他们抱着希望上路,一起唱着《隐形的翅膀》这首让人心塞无比的歌(好吧我只是轻黑一下)。

在这里有一个疑问,就是关于张译饰演的韩大老板的冗长段落,也许是给众父母截车抢麻袋做铺垫,也是控诉高端餐饮里生食猴脑的残忍,但我还是不大理解为什么要在这里安排一段超长的清唱的戏……相比其他节奏紧凑处的出彩,这一处感觉长得出奇。

在这之后的狱中审问……………………其实我非常想知道那些犯人是不是真正的人贩子。如果不是,真的要给这几位群众演员100个赞;如果是…………………………………………真的想知道如何让犯人出演这样千夫所指的镜头。

再往后,峰回路转的一次茶馆会晤,调调略微阴柔异常的小哥说“大哥我不只是为了帮你”(具体台词忘记了),这个设计的用意所在依然不是太懂。

接着就是领孩子村民大作战的混乱场面了。

从昏暗场景中勾勒出李红琴(赵薇 饰)轮廓的时候,就感觉到为了这一苦情角色小燕子姐姐这回真是蛮拼的。但在此处评价之前真的想先来探讨一下“村民大作战”的问题。

我 实 在 不 明 白…………………………为什么要跑那么久…………………………领孩子的这一对完全不理亏啊!!!为什么要一直跑啊跑啊!!!不应该是夫妻二人分分钟撂到人贩子老婆一通正义凛然的怒斥后欲带走孩子并及时出现母子抱头痛哭的悲情画面吗………………好吧我承认这样拍也就部分国产电视剧(轻黑~)的节奏了…………………………可是…………一直这样跑啊跑好像真是明抢一样为毛跑啊跑啊!!!……………………………………万一警察叔叔没及时赶到村民们涌上来直接几锄头抡给也太吓人了!!!!而且突然冒出来的全村大奔跑简直跟宝莱坞歌舞团队一样………………哪里就有那么多农民伯伯不干活突然跑过来那时候又没有全村小喇叭啊……………………话说…………………………拿着锄头抡起来晃了两下就放下的群众演员农民伯伯你不要太明显吧………………………………
好了我吐完了………………就是觉得跑了太久实在怪怪的,嗯。

草地上田文军搂着鹏鹏问“‘高桌子低板凳’后面丝撒?丝撒!”的片段…………大家直接去银幕前感受吧,总之这一段我自己就像坏掉的水龙头一样泪奔不止。

紧接着派出所这场戏。
起初以为赵薇这样的熟悉面孔一开口讲话,必出戏无疑。 然而这次,她的方言简直惊喜之外的好。 其实方言听起来最自然的状态就是,说得并不非常地道但重点字词极突出的状态。赵薇所演的李红琴一开口“我男人”、“小家伙”、“我们都是老实人啊”……真的淋漓尽致。还有她在被警察盘问出真相时候神情的突变——惶恐、负疚、不知所措……的的确确诠释得太到位。
在小女儿杨吉芳进门的时候,警察叔叔变态笑脸的切换(导演你告诉我你没有恶搞他我才不信~~)、强硬的质询,以及“谁是妈妈来指给叔叔看呀”……其实也非常符合正常的警察思维和办案审问流程吧。毕竟——谁会对“人贩子老婆”这一身份短时间内设身处地地抱以同情呢。
虽然李红琴抱起女儿夺门而出顺手抡了警察一花盆的时候男票在身后畅快地“赞”了一下~~~~

然后……那一声女儿也被抢走的歇斯底里,简直碎心。

再往后的故事戏剧化的成分越来越多,重戏份明显倒向了李红琴这个人物。
牢狱之苦后终于获释,只身来到——对待她无情冰冷的深圳。

在这个故事里最动人的一点就是这个人贩子老婆的特殊性,足够惨,足够无知,足够纯良,也足够轴。
因为她的特殊,所幸所幸,两个孩子被她扶养的孩子虽生活贫苦但灵魂未被污染;也因为她,才串起后面的故事——一个在城市玻璃幕墙上被分影的,惨烈的女人。

她爬上空调排风机去见女儿,观者喟叹不已。隔着玻璃窗的张望,吉芳带着哭腔大喊“妈妈”…………
那时她和女儿,是彼此唯一的,希望。

她和福利院交涉,谴责自己一捆两块五的小蜡笔自己当初怎么就不舍得买…… 她要见女儿,她说这是她在狱中活着的唯一愿望。

她闯入律师事务所寻求帮助,高大上的律师们却毫不低微,这时的她,只要女儿。于是,这才遇到崭新闪闪亮登场的高夏(佟大为 饰)律师(这里轻吐一句,这个女人文化程度不高但真的不傻,第一次送枣被那么直接地嫌弃第二次绝对不会再送了,还安排塞枣似乎真的有点故意制造笑点之嫌)。

对佟大为这个角色的凭空塑造不知道如何评价,一方面觉得这个都市人的缩影被刻画得极为突出,事业上的小钻营与不如意、生活中母亲精神心理都有严重问题连保洁阿姨都不堪重负;另一方面觉得,如此生活背景的失意律师,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看开生活如此通透——赚钱玩乐两不耽误,面对李红琴和工地工人就拿小手帕掩起口鼻。

此处插播小吐槽,当李红琴拿出小本说“青山兄弟你晚上来我们再谈一下”,工人们的眼神和李红琴同屋女人们的眼神,唐青山换上西装进门这种种交待大家不想懂也都懂了,实在不需要跪下掰扯的桥段,请留一个离开的背景真的就够了其他剪了吧。

在此之后,有一段鹏鹏不融入家庭,啐在地上的一口口水表明了他的怨愤。
田文军站在那里问鲁晓娟,你说这孩子到了那家是多久才叫的妈啊。
那个画面里,郝蕾回头含泪瞪着前夫……这段演绎已经不能用文字替代。

福利院兄妹相见的一段两只小家伙真是疼到心坎儿里。

在这一段里其实抛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成人们再努力,也织不出一个美丽谎来解释孩子们遭受的一切。 物质条件可以满足生理成长的需求,但这几番突如其来的境遇改变,他们太早亲身感受到成人世界的悲凉。

你们可以轮番给予他们温暖,却造不出一个没有痛的童年。

妹妹说,哥哥,我想回家,我想妈妈,我每天都在等她。
哥哥一语不发,剥巧克力给妹妹吃。

而小小的他,也在亲生爸爸爱的沐浴下问出“你们是不是离婚了”如此令人语塞的问题。

更有甚者,小小的他,看到自己日夜期盼的“妈妈”奔跑而至时被愤怒的父母们撕扯捶打会是怎样的心情。

他是不是从小就懂得了这世上的“无能为力”。

他是不是只是愿意和相依为命的妹妹在一起所以才牵起亲生妈妈的手。

他的生命里,他的口音,他的记忆,他的疤痕,都记录着根植进他命运的,一些无法回避的苦痛。

导演在放映后说,小孩子是很容易在环境诱导下重新选择的。他会忘了养母,他会开始新生活、选择更快乐地生活。这一点上小孩也是相当得残忍。

而我想说,其实孩子0到6岁的全部记忆都会在成长中不定期闪回(经验之谈,有待论证)。他不会忘,而这些经历也会塑造出这个孩子超乎寻常的坚强。

只愿他会像他的父亲一样宽容。
只愿他还认,他还样一个曾遭受整个世界遗弃的母亲。
却和生身父亲一样,记得不让他吃桃的母亲。

在这里还有一个情节,就是韩总给田文军的短信。

“做了那么多,偏偏找到的是你。 我找不动了。”
这一刻也几近绝望,也是他打自己的脸“绝不背叛我们之前的孩子”。
生日宴上灌下白酒挤着鹏鹏的脸吻着的,绝望的,父亲。

再往后就是胶着的母亲们为了孩子的普法大宣传。在陪同李红琴经历种种突然性情陡转的高夏律师也显得高大无比。

这里有他的几句台词:
你看这个城市,多么有钱啊。
你的钱给你,这次是免费的。
我会帮你把孩子要回来的。
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他们问你知不知道田鹏被拐,你就说不知道。

此时这个人物的性情过渡还是有些许脱节,你是家中有病母的人啊……怎么不早点行善事给自己积点德呢。之前发火打人也确实暴虐了一点……现在一时间大义凛然好人做到底也是……………………好吧,看在你幡然悔悟和飞扬的泡面小发型的份上不追究细节了。
只是………………后面请李红琴住进自己家里也难免让人想多(剧情设定这个女人就确实太苦了…………)。而且看到高律师母亲和李红琴眼神对望的瞬间我以为后面还有很多戏。

在法院的一场戏也是可圈可点。法官过度疲劳的惨白面孔,“你怎么什么案子都接啊”的质问,鲁晓娟被高律师暗地查访离婚情况之后再次陷入阴郁(内应实在太重要……鲁晓娟老公你也变得太快了我知道你很倒霉但你你你饥渴毛线啊你老婆都那样了别跟我吼你特么受够了你就是有钱又怎样怎样哼~ 以及高律师…………玩线下交流…………果然厉害~),还有审判厅门外撕扯的若干人等种种纠纷。

天下有多少无名的故事,生生碾入人们灼热的情感,拉扯搅拌,杂陈出五味餐点供人品尝。
可为何,如此多得苦涩,与辛酸。

最后的结尾,高律师带母亲查病,李红琴取体检材料。这时导演交给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怀孕了”,李红琴原地坐下痛哭。现实以残忍的方式让这个“母亲”成为了真的“母亲”。

刘同老师将它解读为“希望”,他说李红琴在这一刻终于可以不再为别人的孩子奔波了。而在这一点我确实不能认同,在真实故事中也确实没有这个桥段。
曾在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读过有这样的记述,如果将一个女人的生育力否决无异于否决了她的整个生命。

对于李红琴,如果在这一点上竟然都是彻头彻尾的欺骗,那她还如何要得起这个孩子,如何跟孩子们讲起这个“孩子”、这是谁的孩子。
这怕是会压垮她的最后稻草,翻开她男人的坟来咆哮也是可能的。

于是在这里电影戛然而止了。 说实话有点突然,虽然顺应“电影有结局但生活无终点”的理念,但也确实感觉少了一个交待。比如在我心里,真的不知道杨吉芳判给李红琴还是鲁晓娟更好。
为了圆满,可是这里没有圆满。

不知,李红琴的后半生如何生活,那些与她瓜葛愈浅的孩子们,除了变成无效的守望,是不是还能,回馈给她支撑她生存的希望。

只是生活没有结局。
只是在这个世界,微茫的你我真的左右不了太多事。

回看一切,只剩下手帕上的:

“人来人往,勿失勿忘”。

世上有太多故事。你我置身事外观赏,也身在其中书写。

电影最好的地方,就是用影像直观地触动感官,让平素干瘪的新闻变成一番捶打心灵的洗礼。
电影最好的地方,也在于它可以不像现实一般残酷,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期待一个好的结局。
而电影最残忍的地方,也在于经历两小时泪眼后拷问自己生活中的抉择,有没有足够像自己宣称的那样善良。而在这短暂的观看过后,有多少心灵净化可以长期有效。

电影,是不是止疼片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继《长城》后国师张艺谋又拍了一部备受瞩目的新作《影》,《影》一部充满浓郁水墨色彩的个人主义电影。这部电影与2005年他那部《英雄》到有几分形而上的相似,两部电影都对形似的重视大于内涵的本身,国师惯用的大场面的杀手锏这次并未祭出。

第2个回答  2020-08-24

电影《告白》介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