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点拨

如题所述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所谓“点”,就是指点、引导。所谓“拨”,就是“拨云见日”,帮助学生恍然大悟,掌握规律,启迪智慧,发展智能。
一、在新旧知识联结处点拨
许多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每个新的知识点必然有与它相关的旧知识,联结处就是新旧知识的结合处,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点拨,便于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度到新知识,速进知识的迁移。
二、在学习新知关键之处点拨
知识内容的关键处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最重要之处,是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在这些关键处适时进行点拨,有益于重、难点的问题的突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理解的透,掌握的牢。
三、在学生疑惑之处点拨
在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肤浅,有时困惑,从而感到疑惑不解,厌倦困顿。这时就要求教师进行点拨指导,设计合适的坡度,架设过度的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排除疑难解决困惑。
四、在学生争议之处点拨
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对一些问题的结论、实验的结果有争议。这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争议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给予正确地解释,或启发学生按照正确地思路、方法、步骤进一步探讨,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五、在思维受阻之处点拨
在课堂上,新课中的难点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阻,这时教师可适当地分化这些问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与诱导性,巧妙地让学生在探究中突破难点。同样也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在思维定势干扰之处点拨
在课堂中学生往往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产生负迁移,此时设计探究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冲破原有思维方式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向。

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精彩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变困惑为顿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选择并组织最恰切课堂点拨语,点拨语须科学有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筛选点拨内容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用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要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开启智慧之门。因此,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内容都教给学生,而应认真筛选提示内容。
二、精心设计点拨问题
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语,常常通过提问来实现。而要提问就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怎样设计问题呢?下面试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设计方式。
1、导向式。
这种类型的问题要如同向导一般,能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关键,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定向。这种类型的问题,只三言两语,就能突显重难点。
2、探究式。
有些课文的精妙之处很隐蔽,看起来平淡无奇,学生读书时,往往一晃而过,体会不到其中的妙处。这时,我们就应把那些精妙之处点出来,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进而去深入探究。
3、纠错式。
所谓纠错式,就是指教师指出课本中表达不正确的地方,激发学生去研究、比较、辨析,使课本的错误最终得以纠正。使学生懂得“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
(四)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把握点拨时机,是使点拨精彩有效的关键。
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点拨或者在学生说的层面太浅太低时进行点拨,当学生展示时出现知识性错误而其他学生无发现时,学生说的不到位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追问和点拨。
二、选准点拨内容。
要在新旧知识点处适时点拨,以达到“温故而知新”之目的。要在重难点知识处适度点拨,使学生理解掌握到位。要在易错点、易混点强化点拨,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巩固知识。要在解题方法和知识规律处精要点拨,使学生学会思考.
三、要适度进行点拨。
当学生说的很好时,不重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弄懂的不讲;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的不讲;学生经过实验弄懂的不讲。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点拨时一定要遵循四不讲的原则。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语,应当选择时机,科学高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机会也能光临像我这样的平头百姓,所以真的感谢学校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我也倍加珍惜这次机会从头到尾认真参加,认真学习。我真得感到我县真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每个演讲的老师带着他们对主题深刻独到的思维和远见卓识的见解。让我大饱眼福,大喊解渴。我深深的感到,自己专业水平与他们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自己成长的道路还很漫长,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多向有先进经验的教师学习。取之长,补已短。在今天的演讲中偶来的灵感让我对于其中的一些主题有了一些想法,怕很快忘记了,现记录下来,以备后来再仔细的推敲。今天谈了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点拨的问题。一、如何理解什么是点拨其中有位老师对于点拨进行了解释。他们是这样解释的:点拨中的“点是指点,拨是启发。”我认为点是点燃的点,点燃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心中希望的火花。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课堂指导的方式是点,是引导,提示。而不是灌输,不是把问题详详细细的一步不落的讲解。而是用高度凝练、简洁的提示性语言去引导学生的思路。思考的重点放在学生那边。教师是引。好比点蜡烛,点油灯。只是点灯芯。另一层意思是点的面不要太宽,要有针对性。不能去指导学生已会的内容,不能整个问题面面俱到,而是抓住点(学生困惑点,知识重点,难点或可以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点)做指导。拨是拨乱反正,把学生从错误、从毫无头绪的困惑中引导出来。这个词表面理解是加方向性的动作。我感觉老师课堂上点拨也是如此:有目的和要求的。从语言的要求来看,点拨还要求要简短、精练,具有启发性、导向性。是三言两语而非长篇大论。二、教师点拨的时机要掌握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教师点拨的时机很重要。如果早了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晚了失去了点拨的意义(优生没意思了,后进生研究不出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而在独学的过程中不可以点拨,因独学时间有限会破坏独学的环境打乱了学习的思维。这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对于以后的考试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学、组学的环节是点拨的最佳时机此时老师悄悄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能够帮助那些思维有困难学生了。这时他们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探索达到了训练思维的目的了。当他研究不出,再给以行当的点拨就能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了。同时也不影响其他同学的交流展示。此时的点拨属于单独点拨(个人对个人的)。群学时也可以进行点拨,此时的点拨是(老师对全体学生的)此时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老师适时叫停学生的展示及时进行精辟的点拨。另外在训练时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可以是单独的对于有共性的问题还要一对全体进行点拨。点拨的时机可以在困难之前,也可以在困难之后。三、教师点拨的内容要明确 教师点拨的内容可以是一般方法点拨,也可以是具体问题的解答过程的点拨。点拨时注意学生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的归纳总结出认识问题的规律性内容。但老师点拨的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不同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内容的点拨。即使是同一个问题点拨的策略也不相同。对于优生可以侧重方法、规律性的点拨。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的方向上。而对于后进生则以知识点、具体过程为主。把重心放在知识层面的掌握上对于中等生则两者兼顾。要因人而议,因具体问题而议。另外还应注意下面的问题:1.教师点拨完后,要注意信息的及时反馈。 检查自己这样点拨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能够理解。如学生明白了,则让学生按点拨的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语来解决这个问题,检查是否真明白。如果没有明白采用什么策略什么手段来弥补。 2.教师点拨的语言要简洁、精练,具有导向性、启发性。面对优生话语要少些,而对于困难生时语言适当的要多些。同时在单独点拨是声音要弱,只可以是让他听到即可。而面向全体点拨时声音要洪亮,让每一位都可以听到。 在现行的4+4N的模式中要放大教师的点播,做足点播就能够让学生扬起智慧的风帆,畅游在知识的海浪里。到达理想的彼岸。 (待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