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奢华享乐的背后,隐藏着主人内心什么样的忧愁?

隐藏着主人内心什么样的忧愁?

韩熙载夜宴图中描写的南唐贵族们的日常生活,是奢侈且繁华的,从这画里韩熙载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是表情凝重,若有心事的样子,当时南唐虽然富庶,但是北方宋朝的大军虎视眈眈,南唐后主李煜又无心治国,韩熙载虽然有一腔报国的热血,可惜李煜猜忌他,他郁郁不得志,只能寄情在这靡靡之音中消磨日子,但是他对南唐未来担心重重。

北宋没有统一天下之前,南唐是偏安一隅的小国,不过因为江南富庶,所以南唐非常繁华,可惜韩熙载时期的南唐帝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帝王李煜,后来他的命运也非常悲惨,成为了北宋的阶下之囚,而且离开南方前往当时北宋的都城,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他的妻子还被赵光义霸占,最后他也被赵光义给赐死了。

李煜虽然治国的能力不佳但是他文采确实挺好,他与宋徽宗一样是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帝王,可惜偏偏做了一国之君,李煜虽然不善于处理国政,但是李煜毕竟是一位帝王,他居于九五之尊那个位置,自然会高处不胜寒,而且当时南唐奢靡之风盛行,君臣都在这种虚无的繁华之中掩耳盗铃,漠视北宋的虎视眈眈,韩熙载时常口出忧国忧民之言,让李煜非常不舒服,久而久之,李煜便开始猜忌韩熙载,最后弃用了他。

韩熙载最后不得志只能在家每日无事吟诗作乐,在这喧闹之中,消磨自己对南唐未来的忧虑,虚度光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4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绘制,历史上有两种缘由记载:
一是说因 为韩熙载出自豪门,才能超群,入南唐后官至中书侍郎。眼看南唐政治江河日下,自己却无力挽回,因而“耻为之相,故以声色晦之”。后主李煜很想重用韩熙载,却闻其“放意杯酒间,竭其材,致娱乐殆百数以自污,”于是命顾闳中夜间遣至韩熙载府第,偷看韩熙载行乐的每一个场面,想借以图画劝告韩熙载停止夜夜歌舞升平的放荡生活。 论据为《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又“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五代史补》: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

另一种说法是说,因为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其父因事被诛,韩熙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憬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为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但李煜当时对他还是不放心,就奉命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拒到韩熙载家里去探个虚实,命令顾闳中和周文拒把所看到的一切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所以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腼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全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后主看了此画后,就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4
从这个韩熙载夜宴图可以看出,当时的生活是非常的奢华,无忧无虑,让人看着非常的心情好,但是也可以看出来主人,并没有什么大的理想
第3个回答  2019-10-25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画家顾闳中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最大的特点是构思十分巧妙,全画分成五个段落,分布为:琵琶演奏、观舞、休息、清吹、宴散送客五段场景。全画每段均以古代室内常见的装饰性家具屏风相隔,又以屏风相连,使前后连续而又相互独立,以表现在时间序列中展开的宴席场面。
我们一般都认为这是南唐时期大臣们奢华享乐的生活,可是,你能读出韩熙载内心存在的痛苦和忧愁吗?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虽然是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夜宴,但画者却把主要的笔墨放在了对人物表情的刻画上,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但是,韩熙载的心里活动在画者细致的刻画中,虽然他气度轩昂,却显得郁郁沉闷、寂寞寡欢。比如在第一段“琵琶演奏”中,韩熙载虽然在屏息静听,但若有所思,情绪沉重,而其他的人物却是真正的听入了迷,随着琵琶的弹奏渐入佳境,有的人抱手,有的侧耳,有的回顾,有的垂立,但他们都没有韩熙载作为一名政治家所表现出来的忧思神情。
那么,韩熙载为什么在如此欢娱、奢华的夜宴上,却表现的郁郁寡欢呢?
韩熙载(902-970年),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本出身豪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其父因事被斩,韩熙载为避祸而逃至江南,投靠到了南唐。韩熙载多才多艺,诗文歌舞无所不通,满腹经纶,胸怀大志的他有着很强的政治才能。韩熙载因出色的才能而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重用。面对北方的战乱,韩熙载力劝李璟励精图治,出兵中原,以统一天下。然而,李璟和他的儿子李煜一样,也是一个诗文皇帝,只对吟诗作画感兴趣,而毫无信心来完成北上一统天下的历史使命。后来李璟驾崩,其子李煜继位。刚开始时,韩熙载又对李煜报以了实现远大理想的希望。但这位风华正茂的诗词皇帝,很快就进入了与美人饮酒赋诗的宫廷生活。韩熙载失去了最后的政治希望,在绝望中,这位来自北方的汉子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慨。韩熙载那双忧郁的眼睛已经看到了南唐国势日衰的历史必然,面对这样的残局,纵使是诸葛孔明在世,恐怕也难以力挽狂澜。韩熙载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而且南唐亡国,自己当俘虏的命运迫在眉睫,其个人内心和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与痛苦在折磨着他。但是,李煜却对韩熙载充满了猜忌,为了明哲保身,韩熙载不得不“率性自任,颇耽声色,不事名检”,即韩熙载只能以声色自娱来安慰和消磨自己,并对自己进行保护。即使如此,李煜对韩熙载也不放心,他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拒,到韩熙载的家中探个虚实,并且要把情况画下来呈给他观看。韩熙载自然明白顾闳中他们前来的目的,对于怀有壮志凌云的韩熙载,他只能把所有的理想隐藏在这纵情声色的美人歌舞生活中。这种圆滑而又无奈的做法对于怀有远大理想的韩熙载来说,是极其痛苦的,谁能理解英雄的寂寞与无奈呢?韩熙载在这欢娱的场景中,只能用那双忧郁的眼睛来面对这埋藏在快乐中的痛苦。
画家顾闳中敏锐地察觉到了韩熙载郁郁不得志的心态,于是,他在所绘的这幅画中,不仅把夜宴中的奢华和热闹表现出来,还把韩熙载不问时事,沉湎于歌舞,醉乐其中的形态来了一场记录。但实际上,顾闳中对韩熙载的神情描绘的更为精确,他把夜宴的主人公韩熙载抑郁苦闷的心情刻画的尤为成功。
第4个回答  2019-10-25
其实还隐藏着主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担忧,因为韩熙载夜宴图看似繁华的背后,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危机,主人也是十分焦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