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又叫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并常与巴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并发。多发于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保温措施不当、气候骤变、感冒、兔舍通风不良、强烈刺激性气体的刺激等诸多应激因素,使上呼吸道黏膜脆弱,易引起发病。病兔及带菌兔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鼻炎型多呈地方性流行,支气管肺炎型多为散发。
(1)临床症状 成年兔一般为慢性经过,仔兔和青年兔多为急性经过。一般病兔表现为鼻炎型、支气管肺炎型和内脏脓肿型三类。
鼻炎型:病兔精神不佳,闭眼,前爪抓搔鼻部;鼻腔黏膜充血,流出多量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很少出现脓性分泌物,鼻孔周围及前肢湿润,被毛污秽。病程较长者转为慢性。
支气管肺炎型:多由鼻炎型长期不愈转变而来,呈慢性经过,表现消瘦,鼻腔黏膜红肿、充血,有多量的黏液流出,并可发展为脓性分泌物。鼻孔形成堵塞性痂皮,不时打喷嚏。呼吸加快,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出鼾声。食欲不振,进行性消瘦,病程可长达数月。
内脏脓肿型:多发生在肺部,有大小不等的化脓灶,外包一层结缔组织,内含有乳白色脓汁,黏稠如奶油;有的病例在肋膜上可见到脓疱,有的在肝脏表面有黄豆至蚕豆大甚至更大的脓疱,有的病例在肾脏、睾丸和心脏也形成脓疱。
(2)病理变化 早期病兔鼻咽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病变,充血、肿胀,慢性病兔出现化脓性炎症。支气管肺炎型病兔在支气管和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病变,肺部和其他实质脏器有化脓灶。
(3)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特点及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要与巴氏杆菌病等相区别。巴氏杆菌一般肺部不形成脓疱,而波氏杆菌多形成脓疱。必要时,通过微生物学检验确诊。
(4)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兔舍清洁卫生,寒冷季节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通风良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刺激。高发地区应使用兔波氏杆菌灭活苗预防注射,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7天后产生免疫力,每年免疫3次。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往往混合感染,而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因此,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同时进行。往往注射单一疫苗不起作用,若注射巴氏杆菌—波氏杆菌两联苗,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发现病兔时,一般病兔及严重病例应及时淘汰,杜绝传染来源。对有价值的种兔,应及时隔离治疗。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新霉素,每千克体重4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氯霉素,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2.2~4.4毫克,每天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