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洗砚池的故事

如题所述

王羲之洗砚池的故事:王羲之从七岁开始练书法,王羲之的家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此洗毛笔,过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成为“墨池”了。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行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主要原因由于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

扩展资料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

王羲之16岁时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

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

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祠于墓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9
王羲之东晋人,他创造了一种美观流利的书法字体,被人们称为“书圣”,他从七岁开始练书法.王羲之的家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此洗毛笔.过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成为“墨池”了.“墨池”的典故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