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写篇作文!

现在班里的班主任轮流做,今天轮到我了。(感觉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做完班主任还要写篇日记200~~300字
PS:文笔别太好!-。-~~

写好我加50分!

一、班主任 —— 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班主任,他首先是一个为人师,既然是为人师,那就得“为人师表”,这是老祖宗流传下的经久不变的名言。它也时刻警惕着所有的为人师要为之靠拢。我曾私下调查过学生,你心目中最受欢迎的老师是什么样的?答案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有亲和力、有幽默感,知识渊博,且富有责任心,爱心等。虽说人无完人,但真正要做到以上几点,却并非易事,其间有性格的因素,有能力的原因。因此,要夺得学生心目中的“最”又谈何容易。但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我们就得朝之努力,取长补短吧。

要让学生喜欢上你,首先得从你的课开始,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堂,你才能有魅力可言,继而开展的各项工作学生才能言听计从。课堂总是千变万化的,但不变的是迎合学生的心理,说孩子喜欢听的话,做孩子喜欢做的事,上孩子喜欢上的课。一成不变的课堂是孩子们厌烦的,听一成不变的话语,做一成不变的事更是孩子们极其厌恶的。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不喜欢上你的课,又如何谈得上喜欢你的人,不喜欢你,又怎么会听你的话呢?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就是要让一群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引导教育之下变得听你的话,继而自己听话,不是吗?

二、班主任 —— 一个善于挖掘人才的“星探”

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年间,接触过的学生已不计其数,有调皮的,有懂事的,有文静的,有好动的,其中还不乏爱捣蛋让你伤透脑筋的。但不论哪一类的孩子,在他的身上,总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时下,时髦一个称谓“星探”,我想,班主任就是一个特别的“星探 ”,他要挖掘的是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当然,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得了的,它得靠平时的亲密接触,认真细致的观察,创设各种的机会,挖掘各种的能力,培养各色的人才。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确定这样的信念:没有不可造就的学生,对于教育者而言,不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给了孩子一个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如何让他们充分利用这个空间,我想这便是身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给他们创设各种的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投其所好,争取抓住每一次的机会,获得令自己满意的佳绩,这是我开展工作的宗旨。热爱文学的我极其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创建“书香校园”为主旨,努力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读好书,好读书,开展读书活动,创办流动日记,开设班级小银行,创立班级图书角,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项“读书习文”比赛,当孩子们取得佳绩的时刻,便是我们倍感欣慰之时。此外,课前一首诗的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值日班长的争当,“星星好学生”的评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给了孩子们施展才能的最佳平台。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尽最大可能挖掘学生各项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增强信心,扬起自己心中希望的风帆。

三、班主任 —— 一个让学生学会感恩的“教化者”

班主任,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他没有法力,也没有魔力,但有时他却能够有一种力量,让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感动,为之折服。身为凡人的我,是一个极易满足的人,并非只满足了现状,而是我总是感怀一颗“报恩”之心,感谢上苍,感谢父母,感激他人,感谢世间万物。俗话说“知足常乐”,的确是呀!因此,我也总是向我的学生散播这一观点,时刻感怀感恩之心。时下,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甚至扭曲,有许多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他们只知索取,不懂回报,遇到困难,有人扛着,犯了错误,有人顶着,发生冲撞,有人谦让,长此以往,最起码的责任意识谈不上,又如何让孩子的心中满怀感恩之心呢?因此,抓课堂教学这一契机,开展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培育之情”,为主要形式的感恩教育,用无极生动的感人的事例教育感化学生。建议学生具体做到“八个一”,即:向老师和父母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赠一束鲜花,送一句感言,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赠一首歌,此外,还在班级中开展“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是父亲母亲”的专题演讲。学生通过与老师、父母的换位思考,更加理解老师和父母,加深了与老师和父母的感情,在班级学生中形成了一股自觉学习,争做好学生、好儿女的良好风气。

最后我说,我同样希望B成为永远有问题的“维特根斯坦”、成为我最骄傲的学生!这句鼓励和理解就成为了第一块敲门砖。
没等太长的时间,他就来找我沟通了。他说自己初中就读的农村中学条件太差,所受的教育“营养不良”,和始终在城里读书的同学比,他甚至感到自卑,而他这个人天生又不愿意自己太过于普通,所以总愿意提些让别人听来不普通的问题……我对他说,即便你就是一颗普通的石子,你也把自己放入宝石堆中了,在那里“彰显”你的普通,你普通得了吗?宝石光彩中也有你的一部分!这些话所包含的批评、引导,由于是裹在了我对他的肯定与欣赏中,所以他欣然接受,并真正触动了心灵……
在理性教育下,我们更要用好评价学生这种教育的手段。教师的评价里,应该有认准“穴道”的良性刺激,永远让学生确定“学好”而非“学坏”的意向。“客观公正”是教师评价最基本的原则,而“客观公正”正是我们用理性教育的天平才称得准的!这样,我们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更高的理想与希望。那种把评价作为一种惩罚的做法,永远为理性教育所不容!
教师也是人,你不可能总活在严肃的理性之中,于是,你犯错误了。危险的是,你犯的是教育上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那么,这种错误就如同一下子推翻了“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块,接下来就可能演变成一大串学生的失控的错误的发生——每一块相关的骨牌顷刻间倒下。但你改正错误,却不能指望通过扶正最后一块骨牌,而使所有骨牌都相继直立起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块块把它们立起来,这需要勇气,也颇费力气。你若要省些力气,那就多些理性,少些冲动,勇敢地纠正你的第一个错误,让学生数不到你的第二个错误。——我向C道歉!
我想起了99级新生入学时的一件事情。那一天,有迎新、接待、报到、扫除、排座以及发书等等事情纠缠着我,特别是课本配不齐带来的麻烦。第二天要上新课,那些暂时拿不全新书的学生有情绪,而你不又能限制他问为什么,我只有尽可能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解释。整个一个上午就这样焦头烂额地过去了。下午开班会,我在就职演说之前,总得观察一下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目光在教室内巡视一周,却发现少了一个学生。问同桌,知道那个学生叫C,再问没来的原因,却谁也说不准。
我当时以为抓住了一个教育契机,便借题发挥,讲了一个班集体组织纪律的重要性,以及建立请假制度等方面的要求。收场的时候觉得这样泛泛而谈,显得“空”了一些,所以我说:“像C这样的同学,开学第一天的第一个班会都不来参加,这可能是他人生的最大损失,也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希望大家不要象他这样。”接下来的就职演说据说蛮精彩的,我也为此激动了好一阵子。但想到C,总觉得如梗在喉。
晚自习前,我来到男生宿舍,安稳一下孩子们的情绪,随便问些是否适应住宿生活、有什么困难之类的话。发现一张床空着,问是谁的,有人说是C的。又是C?这才意识到C是住宿的学生。我接着追问,谁知道C究竟去了哪里?几个学生感到很茫然,有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C好像说他跟您请假回家了,明天早上回来……”
“请假?……”我脑子里面灵光一闪,突然记起了一个情景。那是白天发放新书的时候,由于教材不够,我正忙于统计数字,一个学生走到前面对我说,他打电话问了他们家附近的高中,说可能有多余的书,他能不能回去看看。我允了假,却忽略了他家在哪。这个学生正是C君。我立刻意识到,由于轻率与冲动,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晚上回家我失眠了。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挽回这个损失?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教室内住宿生早饭前的自习还没有结束,C也坐在那里(后来知道,他昨天回来得很晚,就在亲戚家住下了)。早自习时间,我放下了自己的面子,非常郑重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向C道了歉。我充分肯定了C是一个热爱集体、乐于助人的学生,为自己的粗心大意、缺乏调查、草率批评而惭愧。当时,我的脸很热,但心是真诚的,决不是为了刻意“作秀”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
晚自习前,C给我送来一封信。读信以后,我很为自己能及时纠正错误而庆幸。他在信中说:“……没有想到,刚到一高中就被老师误解;没有想到,刚到一高中就受到这么大的委屈;更没有想到的是,老师会当众向我道歉!假如……?我真不知道这三年,自己会怎样度过!……”这“假如”里面包含的信息想起来多么可怕!极有可能因为我的一个错误,而毁了一个学生!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高二分班后,他到了五班),他用行动证明了,他是班级最出色的学生之一。假如我不能及时纠正我的错误呢?他又会怎样?所以说,道歉没有商量、没有学问。理性教育的光辉里面,不仅仅有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更多的应该是对教师言行的苛求。任谁也保证不了不犯错误,教育的错误有时候也在所难免,你不纠正它,教育的错误往往会发生连锁反应,演变成一场学生人格扭曲的灾难。
理性教育作为一种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它不是僵死的,而是灵活的;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不是阶段的,而是连续的。理性教育追求德育的长效性,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对D的教育遗憾
这个学生曾经与B在体活课时发生了摩擦,而他却又把矛盾扩大到教室,班长制止,他不但不听,反而迁怒于班长,把班长也抢白哭了。甚至在班长平素管理班级,在学生面前讲话的时候,他居然也会来一句:“下去吧!瞎说啥呀?”我找他谈话,了解情况,他不说自己的错误,却派别人一身不是为自己开脱。我问他,你这么做的时候,班级有人和你呼应吗?你本来错了,错得找不到一个支持者,为什么仍然把错误坚持得一塌糊涂?说实在话,在潜意识里,我比较反感这样的学生,也很难理解他的这些行为。没有理解就没有理性,缺了宽容就多了冲动。对他开始处理的时候,非理性的批评甚至过激的手段过多了,所以他有了一种对立情绪。但冷静下来以后,我还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讲了一大堆道理,当时他好象也很服气。第二天,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您在我心中曾经是高高在上的神,可是经过这个事情以后,我发现您也是人。……我不是王涛、不是冯继航……”意思是说,我批评他不对,所以从他的神坛上把我请了下来,王涛、冯继航是我班两个学习出色的学生,他“不是王涛、不是冯继航”的抱怨,好象是说我瞧不起他的学业不精,否则,我会原谅他的错误。信中另外的话,读来仍然是一大堆别人的错误,自己永远是受害者,那种阴沉、灰暗的心里,让你觉得非常压抑。一句话,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这个本来就性格内向的学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学习成绩总也提不上来。
我不得不反思对他教育的失误。问题的结症出在我心里没有接受他,以为用暴风骤雨能剥蚀、冲刷掉他心里面的污垢,缺少了和风细雨式的温情。实际上,一场暴雨对于干涸的土地,远不及缠绵细雨更解渴。为了给包蕴这种细雨的云留一点生成的时间,所以,我对他进行了“冷”处理。这相当于用冷水解冻,寄希望于他从内部融化,否则,你急着用热水淋他,化掉的也只是表层的浮冰,他的内部仍然是“冰心子”。一段时间,我心中始终装着他,可惜他不知道。我等待他找我谈心的机会,可我迟迟也没等来,他总在回避我的眼神。我的这种期盼,可能是把教育理解得过于程序化了,靠主观愿望活着当然是非理性的,接受挑战才是理性的。还是我沉不住气,期末考试前,我计划找每一个学生谈话,我就先从D开始。当我旧事重提的时候,他居然要我不谈这个话题,这是我没想到的。一时间我又气往上撞,但由于事先已经在心里加了许多在情感上接受他的砝码,硬把这口气压了下去。实在话,我工作将近十二年,头一次遇到死抱住自己错误不忍释怀的学生,他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拿到他以后的生活中去,一定会贻误终身。我只能先放弃这个话题,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期末取得好成绩。事实是,由于基础薄弱、再加上他心里结了很大的疙瘩,他仍然是班级中在学业上令我头疼的学生之一。我在假期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二月七日),会后,留下了D的母亲,跟她谈了D的情况,希望能与家长配合解开D的心结。我故意把问题说得很重,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对D的教育,我就这样带到了假期,一个课题是,下学期我将以怎样的爱心、宽厚对待D?
对D的教育遗憾,带给我一个假期的良心谴责。特别是我站在D的立场上,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审判。转化一个“问题学生”,老师的情绪上不能过激、过躁;手段上不能过陈、过旧。理性教育有时候就像“文火煎药”,要想把所有的药性都煮出来,那需要慢工夫。地质学中的“造山运动”是看不见的,但高山就立在那里。另外,我们不怕学生有缺点和毛病,美玉上的瑕疵可以视为难得的点缀;维纳斯的断臂是一种残缺之美;特别是蚌肉中的细纱可以刺激它长出美丽的珍珠。我们为什么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教育并不能创造完美的人,这是理性教育告诉我的。追求完美不符合辩证法。
研磨钻石仍然需要钻石,但理发师为使剃刀更加锋利,用的却是柔软的皮子。当然,他在用皮子打磨之前,已经使用坚硬的砺石给刀开“锋”了。我们教育的严格管理,相当于用砺石使一块钢成为刀锋;而我们讲究教育的理性化,相当于用皮子去维护刀锋。这时,不使用坚硬、粗糙的砺石,是为了使刀锋不至于卷刃,也就是历久弥新吧。教育的“严”与情理的“宽”于学生,就是教化与感化;教育的“硬”与情理的“软”于学生就是造型与抛光。理性教育是量体裁衣;非理性的说教永远是削足适履。理性教育可以使我们必要的规章制度不至于成为篱笆墙及其阴森的影子。理性是阳光,它讲究“普照”,不但自上而下,也求由表及里,以求通体明亮。
“惩戒”E
前面已经提到,E是泡“网吧”玩游戏的“三剑客”之一,但他却少了“剑客”的风骨,居然编瞎话不承认。撒谎是要付出代价的,我这样告戒E。要家长把他领回家进行“理性教育”,而且态度非常坚决。家长很明智,积极配合,E的父亲是包工头,据说他把E领到建筑工地干了一天体力活,回来后,E很有感触,表示今后犯天大的错误也不撒谎了。我要他在日记中记下这样的话:“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因撒谎、失诚信,遭老师惩戒!”对撒谎的孩子略施薄惩不知道是否是理性教育的范畴?
“欺骗”F
B说见到我直哆嗦,可我见到F也“哆嗦”。由于家庭的原因,她的心里有些障碍:封闭、自卑、懦弱。而你又不能点破,如同对醉鬼不能说他喝醉了一样。我校设立“心灵小屋”,以治疗心理障碍者。但真正心里有障碍的,她很难接受“小屋”这种明晃晃的刺激,所以你别指望她去敲小屋的门,她躲还躲不过去呢。每次找F谈心,我都小心翼翼,很怕哪句话说错了,鼓励、表扬加赞许,以维护她脆弱的神经。一段时间,她很热衷于绘画,我抓住美术老师对她这方面的肯定,说她绘画有天赋,是班级中最有才华的学生之一,她很高兴;她冷不丁会冒出一两句让人不着边际的话,我就夸她说话富有哲理,她很兴奋,而且主动和我说些类似这样的话;在生活中她做事慢慢悠悠,我就赞许她做事沉稳,有大将风度,她很快乐……我曾于他们成人仪式前,给他们布置一篇作文:《十八岁,我怕谁!》,她写得很普通,可我硬说是班级中写得最棒的文章,并且要她在家长会上读给家长听,她很自豪……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她能找回自信。事实是,她偶尔也有笑容挂在脸上了;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而不绕着走了;学习努力而不走神发呆了……这些善意的欺骗算不算理性教育?
“纵容”G
有很多学生对我说,G很自卑,而我总刻意去反驳这些话,当然是希望这些反驳的话能传到G的耳朵里:“我欣赏自视比较高的学生,那是因为她总是高标准地要求自己。G正是这样的学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G对自己的各方面要求近乎苛求,但那毕竟体现了一种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精神。她愿意把心中的愁苦对家长说、对老师说、对朋友说,这反而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聪明。我们想一想,她这样做,不会在胸中积结抑郁,心理还会出毛病吗?所以她只是愿意在口中说说听起来自卑的话,但却决不会做出一些自卑的事,因此我对G一百个放心!”所以每当G哪次考试成绩不如意了,她总会来安慰我说:“老师您放心,我会调整好的。”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是理性教育吗?
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连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对一位女士来说,如果她长得很美,你对她说“你很漂亮”就足够了;如果她不漂亮,你就说她有气质;如果你看不出她哪里有气质,你就说她有修养;如果这个人的气质、修养都不存在,你也应该这样对她说:“你这个人很有特点!”……理性教育是扬长教育,而不是揭短教育!——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一段时间,教师对学生的鉴定已经模式化了,那种不能体现学生个性的八股味特浓的评语,成为形式主义、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那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应该把他的那种独一无二的世界还给他,让他体会到老师心中装着他、注意着他,这虽然不是一种面对面的教育,但却是一种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更能体现理性教育的真谛。改教师鉴定为教师寄语,我颇下了一番工夫,写那些寄语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面都是我的学生们的鲜活形象,我发现我的所有学生都是可爱的,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深刻体会到,学生们的真实活在我的爱心之中,反而是我的某些偏见,造就了个别学生的假相。所以,在理性阳光的普照下,我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每个学生都是我的自豪,在键盘的敲击下,一个个学生的形象跃然于计算机屏幕,虽然每人将近三、四百字的寄语累得我差点虚脱,但第二天进入教室,发现每一个学生真如我写的那么可爱,那种幸福感就不是语言所能描述的。这里,仅把给S写在家长通知书上的寄语抄录如下(他是历次德育测评成绩较低的学生之一):
S看起来就像外表稍有点锈迹的弹簧,你走近了抻一抻、压一压,特别是你把锈迹擦除以后,就会发现,这绝对是好钢做成的。弹性强、不怕重压,这种弹簧的质量表现出一种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本色。当然,我们考虑到他是弹簧,所以我们应该有意无意地给他加点压力,然后让他自己弹起来,这样他就不会上锈了。他可能是班级同学中最聪明的一个,虽然他有时在别的方面“损耗”了自己的聪明,但聪明人总会理智地规划自己的未来,S正是如此。以攀登的姿态永远走上坡路,是一段时间S对我们最好的回答。他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十足的灵气,特别是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我最为欣赏他的一个方面。他的学习成绩之所以能在班级立足于不败之地,是因为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研究讨论,虽然这种方法不被人认同,甚至有扰乱班级纪律、干扰周围同学的嫌疑,但对他自己确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面他是很多人的榜样,但榜样也不是竖在那儿一成不变的标杆,我更希望他这个标杆是一棵树做成的,激励别人的同时,自己还要长粗、长高。问题是,他如果能转换角色,多为别人想一想,就会有个好人缘。要让他意识到,踩出的脚印还很浅,而脚下的路却很长,脚踏实地才是根本!更要让他明白,机会的天平总是向执着的一端倾斜。要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中,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投之以诚,这样才会“收获”友谊。他永远充满活力、富有朝气!
教育的和弦,“理”是根音。“理”的音色、音质应该厚重、充实、饱满!学生的“理”是:“我不服!”教师的“理”是:“你不服不行!”“理性教育”是教育的交响乐,小提琴的“理”是弓弦的拉动摩擦;钢琴的“理”是双手落在键盘上的轻重缓急;管乐的“理”不在于“吹”上,而在于气息的律动;打击乐的“理”无疑是有节奏并控制力度的敲击……这样,“理性教育”就成为一部《春之声圆舞曲》——“理性教育”之说“理”
零二届二班是我全程实施理性教育并科学管理的班级。高二分班后,这个班进来一些全校挂号的有“鲜明特色”的学生,如前面提到的A、B、D、E、F、N……等,我不把他们定义为“双差生”,因为这个“差”字不应该收入“理性教育”这个字典里面。你可想而知,由于他们的到来,会在我的肩头压上多么重的负荷!但另一方面,我将一生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给我收获教育经验或者教训的沃土良田!一段时间内,虽然我的80%的精力都被这几个学生牵扯进去,但我认为自己完成了教育中重中之重的20%的任务,符合著名的“巴特莱法则”。(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有一个名叫巴特莱的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他提出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原则,叫“巴特莱法则”,也称80/20规律。其内容很简单,如公司的推销员,成绩最好的20%的成员,其工作量占全体推销员的80%;电视观众把全部收看时间的80%,用于收看率最高的20%的节目;如果你一天中完成了无论如何必须完成的20%,你就可以说,我今天已经完成了全部任务的80%。“巴特莱法则”不过是“重要的事情先做”、“重要的事情舍得花时间去做”这样一些普通道理的数量化说明而已。它用于衡量办事的效益很便利。)所以,我的感受是“累并舒坦着!”实际的效果非常显著,后来这个班从分班时的学习弱势班,一跃成为进入高三后并一直保持到高考的学习优胜班!高考成绩除了外语位居平行班的第二位,其它学科的成绩均高居榜首。由于这个班级各方面出色的表现,零二年被授予葫芦岛市三好班级的光荣称号。
这里面没有奇迹,有的是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混合着的幸福!凭的是什么?“班风”和“学风”是这个集体两只强劲的翅膀,有翅膀就能飞!“班风正、学风浓”可以锻造成一根折不断的杠杆,任何艰难险阻都会被它撬动!它的支点在哪?支点就是这个“理”字!“理”字怎么写?一高中的写法是立在校门的金字校训——“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总之,“理性教育”是首先用来“做”的而不是用来“看”的。需要检讨的是,一段时间,我曾有“对面的‘理性’看过来”的想法,但却平添了几分“以管窥天”的烦恼。做过了以后再看,那才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欣喜!
理性教育就是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加入些“人情味”作为“酶”或者“催化剂”。它用温情填平了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鸿沟;它用柔情抹掉了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界线;它用热情融化了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坚冰;它用激情摧毁了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界碑!永远的“人”,需要永恒的教育!教育入人心,就要有“人味”!这正是理性教育之所为做也!
当然,心中也有疑虑。大概是“做过的”很怕“做错”;“没做的”更恐“错做”!仅对自己提几个问题,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摸索着“解惑”:
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是否仍然有“淘汰人”的嫌疑?教育在我们的手中,是否变成了一个大“簸箕”?在这个大“簸箕”的摇晃下,颠出去多少“瘪谷子”?我认为,理性教育不允许使用“簸箕”,但不反对使用“筛子”,因为教育的“筛子”可以控制为“因材施教”,而不是“筛掉不要”!
遗憾的是,我对理性教育在认识上还很粗浅、在实践上仍很幼稚。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又那么大,很难把对一个学生的成功教育经验,迁移到对另一个学生的教育当中。那么,问题就有了,我该怎么做?有一个答案是苦练“内功”,以不变应万变!“内功”者,让“爱心”长出来、让“情理”生出来!
教育的理性化可以具体成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可谓细微之至。理性教育不需要搭台、不需要立架子,它只要“人”字结构的互撑。理性教育是合情入理的教育。“情”为“理”之渠,无“情”则无“理”的通达;“理”为“情”之源,无“理”则无“情”的延续。一颗爱心摆在情理的中间,方能承受理性教育之重社会实践
今天的学校热闹非凡,今天的阳光灿烂而温暖,我们踏着欢快的步子上了车,怀着无比激动而喜悦的心情,一路欢声笑语,来到了水岸绿洲实践基地,开始了三天的社会实践。
一进实践基地的大门,一幅如画的美景映入我的眼帘,路边绿树成荫,汽车像开进了大森林一样,后面是一座座漂亮的宿舍楼。下了车,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我所有的烦恼都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到了宿舍,进了我们的房间,把沉重的行李往床上一扔,伸个懒腰,一起来享受活动的愉快吧!
舒服的时候没多久,哨音响,该集合了吧。这也正是我们“苦难”的开始。真热呀!我们在操场上被太阳爆晒着,一个个都快成“烤鸭”了! 耳边还回响教官狮吼般的“叫声”。终于,午饭时间到了进入饭厅,好不容易凉快了些。
“难道我们就吃这些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7
这东西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别人不好写,给你些资料,希望你能参考到,对你有用!!!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一、班主任 —— 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班主任,他首先是一个为人师,既然是为人师,那就得“为人师表”,这是老祖宗流传下的经久不变的名言。它也时刻警惕着所有的为人师要为之靠拢。我曾私下调查过学生,你心目中最受欢迎的老师是什么样的?答案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有亲和力、有幽默感,知识渊博,且富有责任心,爱心等。虽说人无完人,但真正要做到以上几点,却并非易事,其间有性格的因素,有能力的原因。因此,要夺得学生心目中的“最”又谈何容易。但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我们就得朝之努力,取长补短吧。

要让学生喜欢上你,首先得从你的课开始,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堂,你才能有魅力可言,继而开展的各项工作学生才能言听计从。课堂总是千变万化的,但不变的是迎合学生的心理,说孩子喜欢听的话,做孩子喜欢做的事,上孩子喜欢上的课。一成不变的课堂是孩子们厌烦的,听一成不变的话语,做一成不变的事更是孩子们极其厌恶的。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不喜欢上你的课,又如何谈得上喜欢你的人,不喜欢你,又怎么会听你的话呢?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就是要让一群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引导教育之下变得听你的话,继而自己听话,不是吗?

二、班主任 —— 一个善于挖掘人才的“星探”

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年间,接触过的学生已不计其数,有调皮的,有懂事的,有文静的,有好动的,其中还不乏爱捣蛋让你伤透脑筋的。但不论哪一类的孩子,在他的身上,总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时下,时髦一个称谓“星探”,我想,班主任就是一个特别的“星探 ”,他要挖掘的是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当然,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得了的,它得靠平时的亲密接触,认真细致的观察,创设各种的机会,挖掘各种的能力,培养各色的人才。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确定这样的信念:没有不可造就的学生,对于教育者而言,不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给了孩子一个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如何让他们充分利用这个空间,我想这便是身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给他们创设各种的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投其所好,争取抓住每一次的机会,获得令自己满意的佳绩,这是我开展工作的宗旨。热爱文学的我极其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创建“书香校园”为主旨,努力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读好书,好读书,开展读书活动,创办流动日记,开设班级小银行,创立班级图书角,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项“读书习文”比赛,当孩子们取得佳绩的时刻,便是我们倍感欣慰之时。此外,课前一首诗的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值日班长的争当,“星星好学生”的评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给了孩子们施展才能的最佳平台。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尽最大可能挖掘学生各项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增强信心,扬起自己心中希望的风帆。

三、班主任 —— 一个让学生学会感恩的“教化者”

班主任,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他没有法力,也没有魔力,但有时他却能够有一种力量,让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感动,为之折服。身为凡人的我,是一个极易满足的人,并非只满足了现状,而是我总是感怀一颗“报恩”之心,感谢上苍,感谢父母,感激他人,感谢世间万物。俗话说“知足常乐”,的确是呀!因此,我也总是向我的学生散播这一观点,时刻感怀感恩之心。时下,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甚至扭曲,有许多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他们只知索取,不懂回报,遇到困难,有人扛着,犯了错误,有人顶着,发生冲撞,有人谦让,长此以往,最起码的责任意识谈不上,又如何让孩子的心中满怀感恩之心呢?因此,抓课堂教学这一契机,开展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培育之情”,为主要形式的感恩教育,用无极生动的感人的事例教育感化学生。建议学生具体做到“八个一”,即:向老师和父母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赠一束鲜花,送一句感言,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赠一首歌,此外,还在班级中开展“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是父亲母亲”的专题演讲。学生通过与老师、父母的换位思考,更加理解老师和父母,加深了与老师和父母的感情,在班级学生中形成了一股自觉学习,争做好学生、好儿女的良好风气。

最后我说,我同样希望B成为永远有问题的“维特根斯坦”、成为我最骄傲的学生!这句鼓励和理解就成为了第一块敲门砖。
没等太长的时间,他就来找我沟通了。他说自己初中就读的农村中学条件太差,所受的教育“营养不良”,和始终在城里读书的同学比,他甚至感到自卑,而他这个人天生又不愿意自己太过于普通,所以总愿意提些让别人听来不普通的问题……我对他说,即便你就是一颗普通的石子,你也把自己放入宝石堆中了,在那里“彰显”你的普通,你普通得了吗?宝石光彩中也有你的一部分!这些话所包含的批评、引导,由于是裹在了我对他的肯定与欣赏中,所以他欣然接受,并真正触动了心灵……
在理性教育下,我们更要用好评价学生这种教育的手段。教师的评价里,应该有认准“穴道”的良性刺激,永远让学生确定“学好”而非“学坏”的意向。“客观公正”是教师评价最基本的原则,而“客观公正”正是我们用理性教育的天平才称得准的!这样,我们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更高的理想与希望。那种把评价作为一种惩罚的做法,永远为理性教育所不容!
教师也是人,你不可能总活在严肃的理性之中,于是,你犯错误了。危险的是,你犯的是教育上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那么,这种错误就如同一下子推翻了“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块,接下来就可能演变成一大串学生的失控的错误的发生——每一块相关的骨牌顷刻间倒下。但你改正错误,却不能指望通过扶正最后一块骨牌,而使所有骨牌都相继直立起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块块把它们立起来,这需要勇气,也颇费力气。你若要省些力气,那就多些理性,少些冲动,勇敢地纠正你的第一个错误,让学生数不到你的第二个错误。——我向C道歉!
我想起了99级新生入学时的一件事情。那一天,有迎新、接待、报到、扫除、排座以及发书等等事情纠缠着我,特别是课本配不齐带来的麻烦。第二天要上新课,那些暂时拿不全新书的学生有情绪,而你不又能限制他问为什么,我只有尽可能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解释。整个一个上午就这样焦头烂额地过去了。下午开班会,我在就职演说之前,总得观察一下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目光在教室内巡视一周,却发现少了一个学生。问同桌,知道那个学生叫C,再问没来的原因,却谁也说不准。
我当时以为抓住了一个教育契机,便借题发挥,讲了一个班集体组织纪律的重要性,以及建立请假制度等方面的要求。收场的时候觉得这样泛泛而谈,显得“空”了一些,所以我说:“像C这样的同学,开学第一天的第一个班会都不来参加,这可能是他人生的最大损失,也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希望大家不要象他这样。”接下来的就职演说据说蛮精彩的,我也为此激动了好一阵子。但想到C,总觉得如梗在喉。
晚自习前,我来到男生宿舍,安稳一下孩子们的情绪,随便问些是否适应住宿生活、有什么困难之类的话。发现一张床空着,问是谁的,有人说是C的。又是C?这才意识到C是住宿的学生。我接着追问,谁知道C究竟去了哪里?几个学生感到很茫然,有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C好像说他跟您请假回家了,明天早上回来……”
“请假?……”我脑子里面灵光一闪,突然记起了一个情景。那是白天发放新书的时候,由于教材不够,我正忙于统计数字,一个学生走到前面对我说,他打电话问了他们家附近的高中,说可能有多余的书,他能不能回去看看。我允了假,却忽略了他家在哪。这个学生正是C君。我立刻意识到,由于轻率与冲动,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晚上回家我失眠了。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挽回这个损失?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教室内住宿生早饭前的自习还没有结束,C也坐在那里(后来知道,他昨天回来得很晚,就在亲戚家住下了)。早自习时间,我放下了自己的面子,非常郑重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向C道了歉。我充分肯定了C是一个热爱集体、乐于助人的学生,为自己的粗心大意、缺乏调查、草率批评而惭愧。当时,我的脸很热,但心是真诚的,决不是为了刻意“作秀”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
晚自习前,C给我送来一封信。读信以后,我很为自己能及时纠正错误而庆幸。他在信中说:“……没有想到,刚到一高中就被老师误解;没有想到,刚到一高中就受到这么大的委屈;更没有想到的是,老师会当众向我道歉!假如……?我真不知道这三年,自己会怎样度过!……”这“假如”里面包含的信息想起来多么可怕!极有可能因为我的一个错误,而毁了一个学生!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高二分班后,他到了五班),他用行动证明了,他是班级最出色的学生之一。假如我不能及时纠正我的错误呢?他又会怎样?所以说,道歉没有商量、没有学问。理性教育的光辉里面,不仅仅有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更多的应该是对教师言行的苛求。任谁也保证不了不犯错误,教育的错误有时候也在所难免,你不纠正它,教育的错误往往会发生连锁反应,演变成一场学生人格扭曲的灾难。
理性教育作为一种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它不是僵死的,而是灵活的;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不是阶段的,而是连续的。理性教育追求德育的长效性,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对D的教育遗憾
这个学生曾经与B在体活课时发生了摩擦,而他却又把矛盾扩大到教室,班长制止,他不但不听,反而迁怒于班长,把班长也抢白哭了。甚至在班长平素管理班级,在学生面前讲话的时候,他居然也会来一句:“下去吧!瞎说啥呀?”我找他谈话,了解情况,他不说自己的错误,却派别人一身不是为自己开脱。我问他,你这么做的时候,班级有人和你呼应吗?你本来错了,错得找不到一个支持者,为什么仍然把错误坚持得一塌糊涂?说实在话,在潜意识里,我比较反感这样的学生,也很难理解他的这些行为。没有理解就没有理性,缺了宽容就多了冲动。对他开始处理的时候,非理性的批评甚至过激的手段过多了,所以他有了一种对立情绪。但冷静下来以后,我还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讲了一大堆道理,当时他好象也很服气。第二天,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您在我心中曾经是高高在上的神,可是经过这个事情以后,我发现您也是人。……我不是王涛、不是冯继航……”意思是说,我批评他不对,所以从他的神坛上把我请了下来,王涛、冯继航是我班两个学习出色的学生,他“不是王涛、不是冯继航”的抱怨,好象是说我瞧不起他的学业不精,否则,我会原谅他的错误。信中另外的话,读来仍然是一大堆别人的错误,自己永远是受害者,那种阴沉、灰暗的心里,让你觉得非常压抑。一句话,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这个本来就性格内向的学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学习成绩总也提不上来。
我不得不反思对他教育的失误。问题的结症出在我心里没有接受他,以为用暴风骤雨能剥蚀、冲刷掉他心里面的污垢,缺少了和风细雨式的温情。实际上,一场暴雨对于干涸的土地,远不及缠绵细雨更解渴。为了给包蕴这种细雨的云留一点生成的时间,所以,我对他进行了“冷”处理。这相当于用冷水解冻,寄希望于他从内部融化,否则,你急着用热水淋他,化掉的也只是表层的浮冰,他的内部仍然是“冰心子”。一段时间,我心中始终装着他,可惜他不知道。我等待他找我谈心的机会,可我迟迟也没等来,他总在回避我的眼神。我的这种期盼,可能是把教育理解得过于程序化了,靠主观愿望活着当然是非理性的,接受挑战才是理性的。还是我沉不住气,期末考试前,我计划找每一个学生谈话,我就先从D开始。当我旧事重提的时候,他居然要我不谈这个话题,这是我没想到的。一时间我又气往上撞,但由于事先已经在心里加了许多在情感上接受他的砝码,硬把这口气压了下去。实在话,我工作将近十二年,头一次遇到死抱住自己错误不忍释怀的学生,他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拿到他以后的生活中去,一定会贻误终身。我只能先放弃这个话题,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期末取得好成绩。事实是,由于基础薄弱、再加上他心里结了很大的疙瘩,他仍然是班级中在学业上令我头疼的学生之一。我在假期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二月七日),会后,留下了D的母亲,跟她谈了D的情况,希望能与家长配合解开D的心结。我故意把问题说得很重,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对D的教育,我就这样带到了假期,一个课题是,下学期我将以怎样的爱心、宽厚对待D?
对D的教育遗憾,带给我一个假期的良心谴责。特别是我站在D的立场上,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审判。转化一个“问题学生”,老师的情绪上不能过激、过躁;手段上不能过陈、过旧。理性教育有时候就像“文火煎药”,要想把所有的药性都煮出来,那需要慢工夫。地质学中的“造山运动”是看不见的,但高山就立在那里。另外,我们不怕学生有缺点和毛病,美玉上的瑕疵可以视为难得的点缀;维纳斯的断臂是一种残缺之美;特别是蚌肉中的细纱可以刺激它长出美丽的珍珠。我们为什么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教育并不能创造完美的人,这是理性教育告诉我的。追求完美不符合辩证法。
研磨钻石仍然需要钻石,但理发师为使剃刀更加锋利,用的却是柔软的皮子。当然,他在用皮子打磨之前,已经使用坚硬的砺石给刀开“锋”了。我们教育的严格管理,相当于用砺石使一块钢成为刀锋;而我们讲究教育的理性化,相当于用皮子去维护刀锋。这时,不使用坚硬、粗糙的砺石,是为了使刀锋不至于卷刃,也就是历久弥新吧。教育的“严”与情理的“宽”于学生,就是教化与感化;教育的“硬”与情理的“软”于学生就是造型与抛光。理性教育是量体裁衣;非理性的说教永远是削足适履。理性教育可以使我们必要的规章制度不至于成为篱笆墙及其阴森的影子。理性是阳光,它讲究“普照”,不但自上而下,也求由表及里,以求通体明亮。
“惩戒”E
前面已经提到,E是泡“网吧”玩游戏的“三剑客”之一,但他却少了“剑客”的风骨,居然编瞎话不承认。撒谎是要付出代价的,我这样告戒E。要家长把他领回家进行“理性教育”,而且态度非常坚决。家长很明智,积极配合,E的父亲是包工头,据说他把E领到建筑工地干了一天体力活,回来后,E很有感触,表示今后犯天大的错误也不撒谎了。我要他在日记中记下这样的话:“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因撒谎、失诚信,遭老师惩戒!”对撒谎的孩子略施薄惩不知道是否是理性教育的范畴?
“欺骗”F
B说见到我直哆嗦,可我见到F也“哆嗦”。由于家庭的原因,她的心里有些障碍:封闭、自卑、懦弱。而你又不能点破,如同对醉鬼不能说他喝醉了一样。我校设立“心灵小屋”,以治疗心理障碍者。但真正心里有障碍的,她很难接受“小屋”这种明晃晃的刺激,所以你别指望她去敲小屋的门,她躲还躲不过去呢。每次找F谈心,我都小心翼翼,很怕哪句话说错了,鼓励、表扬加赞许,以维护她脆弱的神经。一段时间,她很热衷于绘画,我抓住美术老师对她这方面的肯定,说她绘画有天赋,是班级中最有才华的学生之一,她很高兴;她冷不丁会冒出一两句让人不着边际的话,我就夸她说话富有哲理,她很兴奋,而且主动和我说些类似这样的话;在生活中她做事慢慢悠悠,我就赞许她做事沉稳,有大将风度,她很快乐……我曾于他们成人仪式前,给他们布置一篇作文:《十八岁,我怕谁!》,她写得很普通,可我硬说是班级中写得最棒的文章,并且要她在家长会上读给家长听,她很自豪……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她能找回自信。事实是,她偶尔也有笑容挂在脸上了;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而不绕着走了;学习努力而不走神发呆了……这些善意的欺骗算不算理性教育?
“纵容”G
有很多学生对我说,G很自卑,而我总刻意去反驳这些话,当然是希望这些反驳的话能传到G的耳朵里:“我欣赏自视比较高的学生,那是因为她总是高标准地要求自己。G正是这样的学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G对自己的各方面要求近乎苛求,但那毕竟体现了一种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精神。她愿意把心中的愁苦对家长说、对老师说、对朋友说,这反而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聪明。我们想一想,她这样做,不会在胸中积结抑郁,心理还会出毛病吗?所以她只是愿意在口中说说听起来自卑的话,但却决不会做出一些自卑的事,因此我对G一百个放心!”所以每当G哪次考试成绩不如意了,她总会来安慰我说:“老师您放心,我会调整好的。”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是理性教育吗?
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连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对一位女士来说,如果她长得很美,你对她说“你很漂亮”就足够了;如果她不漂亮,你就说她有气质;如果你看不出她哪里有气质,你就说她有修养;如果这个人的气质、修养都不存在,你也应该这样对她说:“你这个人很有特点!”……理性教育是扬长教育,而不是揭短教育!——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一段时间,教师对学生的鉴定已经模式化了,那种不能体现学生个性的八股味特浓的评语,成为形式主义、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那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应该把他的那种独一无二的世界还给他,让他体会到老师心中装着他、注意着他,这虽然不是一种面对面的教育,但却是一种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更能体现理性教育的真谛。改教师鉴定为教师寄语,我颇下了一番工夫,写那些寄语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面都是我的学生们的鲜活形象,我发现我的所有学生都是可爱的,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深刻体会到,学生们的真实活在我的爱心之中,反而是我的某些偏见,造就了个别学生的假相。所以,在理性阳光的普照下,我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每个学生都是我的自豪,在键盘的敲击下,一个个学生的形象跃然于计算机屏幕,虽然每人将近三、四百字的寄语累得我差点虚脱,但第二天进入教室,发现每一个学生真如我写的那么可爱,那种幸福感就不是语言所能描述的。这里,仅把给S写在家长通知书上的寄语抄录如下(他是历次德育测评成绩较低的学生之一):
S看起来就像外表稍有点锈迹的弹簧,你走近了抻一抻、压一压,特别是你把锈迹擦除以后,就会发现,这绝对是好钢做成的。弹性强、不怕重压,这种弹簧的质量表现出一种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本色。当然,我们考虑到他是弹簧,所以我们应该有意无意地给他加点压力,然后让他自己弹起来,这样他就不会上锈了。他可能是班级同学中最聪明的一个,虽然他有时在别的方面“损耗”了自己的聪明,但聪明人总会理智地规划自己的未来,S正是如此。以攀登的姿态永远走上坡路,是一段时间S对我们最好的回答。他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十足的灵气,特别是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我最为欣赏他的一个方面。他的学习成绩之所以能在班级立足于不败之地,是因为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研究讨论,虽然这种方法不被人认同,甚至有扰乱班级纪律、干扰周围同学的嫌疑,但对他自己确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面他是很多人的榜样,但榜样也不是竖在那儿一成不变的标杆,我更希望他这个标杆是一棵树做成的,激励别人的同时,自己还要长粗、长高。问题是,他如果能转换角色,多为别人想一想,就会有个好人缘。要让他意识到,踩出的脚印还很浅,而脚下的路却很长,脚踏实地才是根本!更要让他明白,机会的天平总是向执着的一端倾斜。要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中,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要投之以诚,这样才会“收获”友谊。他永远充满活力、富有朝气!
教育的和弦,“理”是根音。“理”的音色、音质应该厚重、充实、饱满!学生的“理”是:“我不服!”教师的“理”是:“你不服不行!”“理性教育”是教育的交响乐,小提琴的“理”是弓弦的拉动摩擦;钢琴的“理”是双手落在键盘上的轻重缓急;管乐的“理”不在于“吹”上,而在于气息的律动;打击乐的“理”无疑是有节奏并控制力度的敲击……这样,“理性教育”就成为一部《春之声圆舞曲》——“理性教育”之说“理”
零二届二班是我全程实施理性教育并科学管理的班级。高二分班后,这个班进来一些全校挂号的有“鲜明特色”的学生,如前面提到的A、B、D、E、F、N……等,我不把他们定义为“双差生”,因为这个“差”字不应该收入“理性教育”这个字典里面。你可想而知,由于他们的到来,会在我的肩头压上多么重的负荷!但另一方面,我将一生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给我收获教育经验或者教训的沃土良田!一段时间内,虽然我的80%的精力都被这几个学生牵扯进去,但我认为自己完成了教育中重中之重的20%的任务,符合著名的“巴特莱法则”。(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有一个名叫巴特莱的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他提出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原则,叫“巴特莱法则”,也称80/20规律。其内容很简单,如公司的推销员,成绩最好的20%的成员,其工作量占全体推销员的80%;电视观众把全部收看时间的80%,用于收看率最高的20%的节目;如果你一天中完成了无论如何必须完成的20%,你就可以说,我今天已经完成了全部任务的80%。“巴特莱法则”不过是“重要的事情先做”、“重要的事情舍得花时间去做”这样一些普通道理的数量化说明而已。它用于衡量办事的效益很便利。)所以,我的感受是“累并舒坦着!”实际的效果非常显著,后来这个班从分班时的学习弱势班,一跃成为进入高三后并一直保持到高考的学习优胜班!高考成绩除了外语位居平行班的第二位,其它学科的成绩均高居榜首。由于这个班级各方面出色的表现,零二年被授予葫芦岛市三好班级的光荣称号。
这里面没有奇迹,有的是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混合着的幸福!凭的是什么?“班风”和“学风”是这个集体两只强劲的翅膀,有翅膀就能飞!“班风正、学风浓”可以锻造成一根折不断的杠杆,任何艰难险阻都会被它撬动!它的支点在哪?支点就是这个“理”字!“理”字怎么写?一高中的写法是立在校门的金字校训——“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总之,“理性教育”是首先用来“做”的而不是用来“看”的。需要检讨的是,一段时间,我曾有“对面的‘理性’看过来”的想法,但却平添了几分“以管窥天”的烦恼。做过了以后再看,那才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欣喜!
理性教育就是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加入些“人情味”作为“酶”或者“催化剂”。它用温情填平了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鸿沟;它用柔情抹掉了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界线;它用热情融化了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坚冰;它用激情摧毁了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界碑!永远的“人”,需要永恒的教育!教育入人心,就要有“人味”!这正是理性教育之所为做也!
当然,心中也有疑虑。大概是“做过的”很怕“做错”;“没做的”更恐“错做”!仅对自己提几个问题,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摸索着“解惑”:
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是否仍然有“淘汰人”的嫌疑?教育在我们的手中,是否变成了一个大“簸箕”?在这个大“簸箕”的摇晃下,颠出去多少“瘪谷子”?我认为,理性教育不允许使用“簸箕”,但不反对使用“筛子”,因为教育的“筛子”可以控制为“因材施教”,而不是“筛掉不要”!
遗憾的是,我对理性教育在认识上还很粗浅、在实践上仍很幼稚。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又那么大,很难把对一个学生的成功教育经验,迁移到对另一个学生的教育当中。那么,问题就有了,我该怎么做?有一个答案是苦练“内功”,以不变应万变!“内功”者,让“爱心”长出来、让“情理”生出来!
教育的理性化可以具体成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可谓细微之至。理性教育不需要搭台、不需要立架子,它只要“人”字结构的互撑。理性教育是合情入理的教育。“情”为“理”之渠,无“情”则无“理”的通达;“理”为“情”之源,无“理”则无“情”的延续。一颗爱心摆在情理的中间,方能承受理性教育之重!
第2个回答  2009-03-09
重视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如何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并为之不断尝试的重要问题。在此,结合十多年的工作实践,本人谈一下自己对该问题的一点看法和做法。
一、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养教失调的问题。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自已责无旁贷。只要能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 孩子交了费,把孩子送进了学堂,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他们要么只注意对孩 子物质生活的照顾,而忽视孩子的学业品德,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要么是对孩子的事情不热心,只顾忙自己的事。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爱理不理,不和孩子谈论问题,对孩子的学习不督不促,更谈不上帮助。甚至在孩子要求帮助时,也总是随意推脱。只有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酿成大错时,才没头没脑地加以训斥,而平时只要看孩子表面没事,就撒手不管。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不妨以一年的时间来粗略计算一下,一年365天里,属于学校教育的时间是200天白天时间,而学生在家的时间是365个早晚和165个白天,孰轻孰重一目了然。由此可见,要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固然离不开老师的工作,但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二、本人在家校合育方面的尝试。
(一)家长会是学校、家庭教育者双方相互交流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学校组织的每一次家长都要充分重视。以本学期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为例,我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向家长做半学期的工作汇报。家长会上,结合两个半月的教学及期中成绩,详细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校及班级的常规管理,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在校表现、学习习惯的培养,安全教育及家长与学校如何有效沟通等向家长做了详细的要求和说明。尤其强调家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 ,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提与学校相矛盾的要求,不当着学生面非议学校,埋怨、责怪老师。
第二、在家长中树立典型。家长会上,在事先沟通的基础上,我请班里成绩突出的戴昂同学的家长做了经验介绍。我们在家长中树立典型,其实就是请家庭教育有成效的家长为家长们上课,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是怎样教育子女如何学做人、如何对待分数、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成才的经验。活生生的经验介绍,比任何事实都有说服力,家长们听了受益匪浅。
第三、向家长颁发奖状。在众多家长意外与羡慕的眼光中,我向成绩突出和进步明显的几位学生的家长颁发了“教子有方奖”。家长会会后的周一,家长们对此举的反馈意见通过学生们的嘴巴传到我的耳中:石旭等几个同学说,她们的父母希望自己下次也为她们争得奖状,家长得到奖状的孩子们表示期末要为家长赢得第二张奖状,为赢得下次的奖状,相信家长们会在家中对孩子的学习有更主动的督促。
(二)针对一些差生家长因子女的学习成绩差或品行不正而丧失信心,连家长会也不敢来参加的情况,对个别家长采用单独约谈的方式,这也是家校合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无论是教师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与家长约谈都得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的。约谈前,教师要做准备。在交谈中, 通常教师简要、全面地汇报孩子这段时期在学校里的表现,着重谈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展示孩子的作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约谈也可集中讨论孩子发展的某方面问题。
我班的陈志新同学,成绩一直是班里的最后一名,本学期的两次家长会他的家长均未参加,在经过多次的电话及短信联系后,他的妈妈勉为其难的来到学校。当我们面对面坐好时,我的第一句话是,“陈志新太有创造力了,他做的小机器人无人能比!”他的妈妈不好意思的说:“他整天就知道不务正业。”我说:“这话不对,别人不会的事,他能得心应手,说明他的创造能力是很强的,而创造能力强的孩子,学习能力也应该很强,他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而且这孩子尊敬老师,关心集体,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此话说完,他的妈妈吃惊的瞪了我半天,在证实我是真心真意的说出这番话之后,他妈妈一把拉住我的手,说:“老师,这是真的吗?在小学,老师从来没有表扬过他,也没人理他,我的孩子真的有这么多优点吗?他的学习还有希望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打开了话匣子,不等我提要求,她主动问该怎样配合我的工作,本次单独约见的目的轻松实现。
(三)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及时进行电话、短信交流。
我从接到学生的档案起,认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文化修养、家庭环境,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以前家长打进电话询问分数的情况,主动出击有目的地给一些家长打电话。我打电话给家长的宗旨是:多报喜,巧报忧,并指导家长适当地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以提高孩子的身心、人格健康,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一旦发现学生不按时到校,半小时之内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去向,有时家长自己也不清楚孩子的去向,我则毫不气馁,通过询问别班学生而找到本班学生。以后,学生想逃课也得三思而后逃。再比如,学生考试得了好成绩,发个短信报喜,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会觉得老师工作细致,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放心。长此以往便捷、快速地主动打出去的电话联系,不仅将学生出现的异常表现或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让很多问题也得到了及时解决,还能促使家校和谐发展。
总之,我认为,尽管大多数家长不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跟他们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他们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了解可能更准确,更深入,还有的家长可能在教育观念上有些合理的意见。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家长主动与教师配合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本人开阔思路,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相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一定会促使我们的家校和谐发展,一定会谱写出和谐教育新篇章。
第3个回答  2009-02-27
社会实践
今天的学校热闹非凡,今天的阳光灿烂而温暖,我们踏着欢快的步子上了车,怀着无比激动而喜悦的心情,一路欢声笑语,来到了水岸绿洲实践基地,开始了三天的社会实践。
一进实践基地的大门,一幅如画的美景映入我的眼帘,路边绿树成荫,汽车像开进了大森林一样,后面是一座座漂亮的宿舍楼。下了车,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我所有的烦恼都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到了宿舍,进了我们的房间,把沉重的行李往床上一扔,伸个懒腰,一起来享受活动的愉快吧!
舒服的时候没多久,哨音响,该集合了吧。这也正是我们“苦难”的开始。真热呀!我们在操场上被太阳爆晒着,一个个都快成“烤鸭”了! 耳边还回响教官狮吼般的“叫声”。终于,午饭时间到了进入饭厅,好不容易凉快了些。
“难道我们就吃这些吗?!”我望着桌上有如浆糊般的饭菜,惊叫。没办法,扒了几口饭,洗一副碗筷,湿一套衣服,真倒霉!
午饭过后,接下来的事无聊透顶,难以言表,晚上也一个样儿!
半夜三更,闹市的时间到了。我们把床周围挂满了莹光棒串串,红橙黄绿青蓝紫,装点得像个不夜城。锁上门,我们在里面嬉戏,打闹,说笑话,打枕头战,办家家,讲鬼故事,更有吃泡面的。教官在门外“怒吼”,反正我们脸皮也听厚了,都置之不理。他说他的,咱玩咱的,欢喜得不得了!

还没来得及睁开眼,教官就已经在门外“怒吼”了。无奈,爬起来,洗漱完毕。不好,大雨倾盆,哎——今天活动又泡汤了。不用担心,我们还是以玩为主,照常过日子。这下,宿舍楼可是闹翻了天,同学们玩的玩,吃的吃,打的打,闹的闹,耳朵都要震聋了。其实,下雨也没什么不好的,下楼玩玩吧。我打上雨伞,穿好鞋,飞一般地冲下楼去。在雨中,真是舒服极了,雨点打在脸上凉冰冰的。大雨擦亮了粗糙的地面,光滑的地像一面镜子,映着蓝天,白云,映着那栋美丽的宿舍楼,也映着我们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在雨中,玩得正欢的我,一不小心,踩上去,哗——栽个跟头,又湿了一套衣服,真活该!
午饭过后,雨,停了。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个无聊的下午,夜幕降临,该是看电影的时候了。
这是我们在水岸绿洲的最后一个夜晚了,大家都十分珍惜。电影在一个肮脏的会议室里开演。会议室的地板上不是果皮就是可乐罐。今夜,大家都很认真,很安静地看电影。虽然有几个同学小声地说笑,也至少没有以前那震耳欲聋的吵闹声了。同学们看电影时,时不时发出一阵笑声。
看完了电影,我回到宿舍。做睡前准备。这个夜晚,似乎透着点温暖。我站在走廊上,仰望天空。一声惊雷滚过,闪电打破了这层薄薄的,温馨面纱。暴雨,又稀里哗啦地下。今晚的宿舍楼安静极了。我听着窗外哗哗的雨声,慢慢地,进入梦乡。

今天,就要离开水岸绿洲实践基地了,大家都依依不舍。做完了最后一项活动——跳竹竿舞。吃过午饭,我们又再度提着沉重的行李,上了车。同学们纷纷向教官告别,尽管他们以前骂过,教训过同学们。教官们个个也都热泪盈眶,向同学们不停地挥手。车子动起来,我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座美丽的宿舍楼,不由地向它摆了摆手。
三天难忘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终于结束了。
第4个回答  2009-02-27
今天轮到我给孩子们做班主任,一天过后,心情很激动。看着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就仿佛看到我童年的样子。我领会到了做一名老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心来爱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和他们在一起,我真的很快乐。

就这样吧~自己再编点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