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肋插刀的成语典故

如题所述

两肋插刀典故:

隋朝末年,山东好汉秦琼(字叔宝)在县衙当差。县太爷接上峰指令缉拿境内“响马”要犯,就派秦叔宝带领众捕快实施抓捕。所谓“响马”,指旧时抢劫旅客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但在民间,这些聚啸山林劫富济贫的群体却被视为草莽英雄。秦叔宝结交的江湖朋友中,就有一些“响马”英雄。

秦叔宝接上司抓捕令后,为搭救朋友,先派人暗中通知被缉捕的朋友躲避;在抓捕途中,故意带领众捕快走岔道,以保护这些“响马”朋友。最后,抓捕行动失败,秦叔宝遭牵连,险些丧命。后聚义瓦岗寨的“响马”朋友在登州城,奋力抢救秦叔宝,聚义瓦岗,共举义旗。隋亡后,秦叔宝成为唐朝开国功臣,名扬天下。

后来说书艺人为歌颂秦叔宝当年帮朋友脱险而故意走岔道的千秋义举,就将岔道口附近的村庄称作两肋庄,由此产生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神奇故事。说书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的流程中,添枝加叶并借题生发,皆属群众的艺术再创作。两肋岔道的岔道谐音“插刀”,最后演化成“为朋友两肋插刀”。

重点词汇:两肋插刀

[成语解释]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典故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29章:为朋友两肋插刀,不算什么。

[近义词]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反义词]胆小如鼠、为虎作伥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现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赴汤蹈火

[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典故出处]清·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近义词]出生入死

[反义词]贪生怕死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8

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武南庄,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这句话传来传去就变成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了。

笔画

扩展资料

两肋插刀近义词:粉身碎骨

【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出自】:杨朔《东风第一枝》:“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粉身碎骨。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为某种目的而死

【近义词】奋不顾身、像出生入死、碎身粉骨、马革裹尸、粉身灰骨、碎身糜躯、陨身糜骨、碎首糜躯、杀身成仁、身首异处、与世长辞、出生入死、灰身粉骨、肝脑涂地、赴汤蹈火、碎骨粉身

【反义词】毫发未损、完好无损、苟且偷生、随遇而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1-29
解释 :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出处:由“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传说演变而来。隋朝末年,山东好汉秦琼(字叔宝)在县衙当差。县太爷接上峰指令缉拿境内“响马”要犯,就派秦叔宝带领众捕快实施抓捕。 所谓“响马”,指旧时抢劫旅客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0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