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村偏远山区孩子心理问题

如题所述

农村偏远山区孩子心理问题十分严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以下是一些观点:1. 心理问题根源在于教育和环境。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这些孩子往往缺乏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和支持,因此他们的性格、情感和思想发展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2. 孤独、挫折、自卑、焦虑等问题在这些孩子中较为普遍,需要及早帮助和干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支持等都可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3. 政策、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也非常重要。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保障农村儿童的权益和福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4. 这是需要长期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希望社会各界能密切关注、积极行动,共同促进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9
偏远山区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因学生心理原因而酿成的悲剧,为心理健康教育敲响了警钟,而在偏远山区,大多数学生要远离亲人到学校寄宿,他们的父母又大多远离子女在城里务工,这群既是寄宿生又是留守学生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其特殊性,这也成为了偏远山区学校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 存在的问题。
1、孤僻心理。有的学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整天呆在教室,不与他人交谈,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
2、对抗与报复心理。有的学生就是“不受教”、“不听话",甚至经常与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不良现象认同,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对抗,甚至因老师家长的教育而产生敌意;与同学生产生矛盾后不是寻求合理方式解决,而是找机会报复。
3、意志薄弱。经不起困难挫折,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现在的初中生因家长、老师批评、教育而离家出走的事情时有发生,与家长、老师关系紧张的情况更不足为奇。
4、早恋现象。学生写恋爱信、约会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把有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当成攀比的内容,有些女同学在社会不良青年的引诱下误入歧途。
5、厌学现象。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上进心,甚至上课不拿课本,不完成作业,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有点因此辍学。
二、成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
1、亲情饥渴。
寄宿生从周日至周五一直住校,缺少家庭温暖与亲情关爱,再加上偏远山区的寄宿生中大多是留守学生,父母大多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难得见上一面,有的学生长年一个人生活,少了家长的关爱,学生对亲情的渴望更为严重,导致学生心理失衡。这也是孤僻心理与早恋现象的主要成因。
2、过分溺爱。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在农村大多是隔代教育,使得爷爷奶奶们对孙辈们骄生惯养,放任自流,而在外务工的家长们则没有更多的机会传达对子女的关爱,内心充满愧疚,大多采用“金钱+放纵”的方式弥补,须不知这种方式不仅没能拉近亲子关系,反而让子女与父母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同时造成学生意志薄弱与对抗心理的产生。
3、忽略教育。
农村家长教育意识淡薄,许多家长认为,我将子女交到学校了,学校就应该全盘负责。把教育的责任都推给的学校与老师,对子女的 心理、前途等问题缺少重视,对子女的生理变化缺少正确的常识教育,加上不科学、不理性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子女的不良心理。
二)学校方面
1、很多学校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每天都把课程排得满满的,课余生活单调乏味。早上6点多上早自习到晚上9点睡觉都得在教室内上课,学生很难有自由时间,偏远山区又受条件限制,简陋的课外活动场所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空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学生感到单调无味的同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放松或忽视,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心理的形成。
2、教育方法简单随意。一些教师处理问题不尊重客观规律,感情用事,方法简单随意,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或“鞭策”,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方面
由于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如“新读书无用论”等言论及地下六合彩等赌博行为的泛滥严重毒害着青少年,同时散布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屡禁不止,社会不良青年的教唆引诱等使学生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三、对策。
一)加强“家——生——校”的联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1、加强“家——校”联系。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要与家长配合,通过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如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加强亲子(家——生)联系。 家长要定期或不定期与子女联系(包括电话、网络、书信等联系),多交流沟通,多关爱子女,加强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子女感受亲情,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异常,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纠正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2、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加以挖掘,对学生实施自觉的、有意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积极开展多种类型的课外活动。 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找到友谊和自信心,转移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减轻心理压力,化解不良情绪,培养健康心理。
4、培训心理教师,逐渐开设心理咨询室,改变传统的心理辅导方法,坚持预防为主,变堵为疏,对有需要的学生采用简易疗法对症下药,引导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生调节心理,进而养成良好行为的习惯。
5、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的作用,学校应减少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爱心和细心关注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及时发现并尽可能的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对寝室、教室等校园环境进行必要的布置装饰,营造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的找到家的感觉,逐渐削除孤独感,产生归属感,认可并融入学校生活。
7、加强法制、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政府部门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促进偏远山区寄宿生健康成长。
1、重视偏远山区的经济发展,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城镇化水平,让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2、加大对英雄、模范等先进人物的正面宣传,加大对媒体节目(大尺度的娱乐节目,充斥暴力、性爱等内容的电影电视剧等)的审批、监管力度,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依法取缔学校周边的游戏厅、网吧及贩卖黄色书刊的店铺,净化文化环境。
3、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让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4、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全生活环境,有效减少社会不法分子对寄宿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