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专业该不该听父母的?

如题所述

一个人从寒窗苦读能考上大学,一路走来,非常的艰辛,也付出了很多,所以在考上大学以后他一定会选择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而且应该说以后的就业前途很好的一个专业去学习。有的时候呢,这个专业的选择会很犹豫,也很多样化,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会听一听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会听一听朋友的建议和就业的几率怎么样?因为毕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子大家都想一想,选一个最好的专业去读,这样子以后的就业机率就大一点就可以早一点参加工作为家庭减轻一下负担。所以父母的建议也会听。朋友的建议也会考虑大学选专业就是这样选好了一辈子就可以早点参加工作。和我的想法相同就采纳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7

我觉得大学选专业应该听取父母的意见,作为自己最终决定的一个参考。

1.毕竟父母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经历、见识比你丰富,他们的意见总是有一定根据的,即便可能不是那么合时宜、不那么与时俱进,但仍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毕竟是关系到以后自己的人生,人生最终要靠自己走下去,可以适当地听取父母的意见,但也不应该一味地听从。

3.适当地听取父母意见,有时可以避免多走弯路。

第2个回答  2019-11-27

大学选专业可以参考父母的意见。

父母见多识广,抱着为子女好的心情可以多和子女沟通。

选专业无非为了,将来好就业,父母在社会上看到的多听到的多,对于哪个行业更好就业是有十分直观的感受的。

子女选专业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找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能念下去的专业,并没有过多考虑关注就业问题。

这样双方父母和子女需要多增加沟通,看看就业和兴趣是不是能调和。

但是最后需要拿定主意的应该是子女,毕竟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来负责。

第3个回答  2019-11-27

个人认为大学选专业应该遵循自己的判断力和兴趣,不应该听从父母的意见。我的理由如下:

学会拒绝和独立决策是大学生的天职

大学不仅仅关系到就业、深造等诸多问题,它还代表着一个从校园到社会之间的缓冲区。在这个有限的缓冲区内,学生必须学会独立处事、自我负责,必须学会运用自身的判断力来考虑问题,进行选择。拒绝、选择和自我负责是大学生的天职使命,不能被交付给任何人。实践这样的使命的第一步就是独立选择专业。

大学生倘若从第一步开始就放弃自身的权利,听从父母的意见,那么日后也就更难做出自己的决定。当一个无法对自己负责的人碰上热衷管教的父母,他的终局一定是推卸责任,他的人生一定活在一种犹豫当中。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会拒绝和独立决策是重中之重,培养独立人格才是最基本的目标。凡事必有代价,而独立的代价越早付出越好。

父母也会误判时势

人们常常认为父母经验丰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这其实是一种错觉。时代在发展,一切都在变化,往日适用的道理换到今天未必适用。我们说知古可以判今,可这种判断往往多是“事后诸葛亮”,少有真见识。

父母容易从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经验来看待问题,他们倾向于复制成功,却很难明白其中有运气成分;他们热衷于从自身失败的经历中反向推理出成功的路径,可失败的另一端未必是成功;他们也热衷于跟风,但却很少知道潮流内部的运作机制。

在做决定,特别是在变化的形势下做决定,父母从来就不比学生更有优势。

唯有自己作出的决定才能心甘情愿地付出

无论是自己的决定,还是他人替我们做出的决定,它们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区别在于,当决定由我们自己做出时,我们会更加心甘情愿地付出,也更加愿意承受失败所带来的代价。

失败也是一种权利,父母不能剥夺学生体验失败的机会和权利。当决定本身只是为了更正确的时候,学生就被迫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正确”的道路既不自由,也不幸福,更不温柔。大学生要走的是一条独立的道路,一条受挫但是却心甘情愿的道路。

结语

因此,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在选专业时要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意见,而不是扮演“乖角色”。我们向往好的结果,但是中间的程序也很重要。

第4个回答  2019-11-27
大学选专业应该听父母的,最起码也应该将父母的意见作为参考,虽然很多人会觉得选什么专业应该遵从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说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的父母的意见可以说是最有价值和最有实际意义的,因为他们是过来人,他们非常了解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最起码要比你了解地更深入更真实,他们给你提供的意见,对你的帮助是相当大的,所以说你一定要重视父母给你提供的参考意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