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经营过程中的核算体系到底是如何核算的?哪种企业适合做阿米巴?哪种行业适合做阿米巴?

如题所述

任何一个企业、行业都适合做阿米巴,但是企业管理水平、所处阶段、所在行业、管理工具运用程度等要素是决定现在能不能做阿米巴的主要因素。

阿米巴的核算体系,有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划分系统。一个阿米巴怎么去划分?一般来讲,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阿米巴可以粗一点也可以细一点,条件不成熟时可以先粗一点,但无论粗细,都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阿米巴组织能够独立完成一个业务,不能只是做了一个业务的一个环节。第二个条件,能够独立核算,能够算出收入、费用和成本,当然有可能是模拟的。第三个条件,能够跟公司的战略目标完全吻合。

独立完成业务、独立的核算组织很好理解,但是贯彻公司目标,这怎么理解呢?企业在追求产品质量前提下再追求产品的效益,那么,检测化验部门就不能成单独的阿米巴。成为一个经营单元,不能仅仅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划分,需要考虑质量要素,就要进行结合。

第二方面,核算系统,即单位时间附加值。什么叫单位时间附加值呢?阿米巴的经营单元是通过单位时间附加值来计算的。单位时间附加值=(经营单元的收入-费用-成本)/工作总时间。工作总时间包括人的数量和加班时间,这样的话,就能看出整个经营单元的人均效率、人均产值怎么样。当然,成本不包括员工的工资。这里,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不包括员工的工资呢?因为包括员工的工资,就有可能为了追求单位时间附加值比较好看,就会不用一些优秀员工,不用一些高工资的员工,这样就会造成人才培养体系有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单位时间附加值不包括员工的工资。

第三方面,反馈系统。在阿米巴的核算体系中,反馈系统非常重要,而且要求反馈前一天的整个经营数据。在讨论企业经营数据反馈时间时,考虑到企业不同特点,有的反馈时间可能是1天,有的是3天。不管是怎样的反馈系统,研发机构或者长线工程,一个企业反馈的时间千万不要超过7天。反馈系统对阿米巴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反思评估,然后进行改进的系统,反映的是企业的管理能力,阿米巴经营是通过经营数据来不断反馈改进的一个重要系统。

第四方面,人才系统。阿米巴长非常重要,阿米巴长在选择过程中有一些标准,比如说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向思维的能力,接人待物的能力……可能有人会问:到哪里找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去找呢?其实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疑问。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拔苗助长,什么叫拔苗助长呢?就是让一个具备一定潜能的阿米巴长,先管3-5个人,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管2个阿米巴小组,阿米巴长可以同时在不同的阿米巴里面,这里就像海底捞培养店长不是看店的开展速度,而是看店长的能力和强度来定开店的速度。阿米巴也是这样,是基于阿米巴长的能力与阿米巴长的数量,来进行阿米巴经营单元数量的确定。一般情况下,让阿米巴长先去锻炼一下,管一个小阿米巴,慢慢地再扩大,这样到一定阶段后阿米巴长就培养出来了。所以说,人才的能力不是看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

第五方面,管控系统。阿米巴划分过程中,有很大的一个特点:采取佣金制而不是谈判的博弈制。什么意思呢?比如市场中,销售所得100元钱,销售提取10%作为营销费用和佣金,然后生产部门在里面提取20%作为佣金,也就是说,大家定价都是100元钱的话,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都会获得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因为他的佣金是按照约定比例的。如果说定价低的话,比如80元钱,那么生产和销售佣金都会低,使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而不是经常讲的博弈谈判。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详细地解释,大家有机会可以去探讨。

整体的目标、整体的方向等,包括阿米巴之间的问题,都需要一种管控。在日本京瓷,也有这样的管理委员会来进行管控。

阿米巴通过五大系统实现了阿米巴的核算。企业家可以看看目前的企业,有没有在某一方面有欠缺的地方,有没有在某些方面有改进的地方,如有欠缺的地方,实施阿米巴会有困难;基本模块有的话,实施阿米巴就会轻松。(来源:香港人文比佛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31
我理解的阿米巴经营模式,从领导力角度讲,首先应该是从企业家层面着手的。如果企业家只是把阿米巴当成工具,交给职业经理人去试试,而组织文化及结构的准备度与变革,恰恰和阿米巴思想南辕北辙,是很容易走偏的。

职业经理人在职业风险上,不得不考虑短期任职业绩,很难在没有企业家身体力行的感召下,毫无顾虑地真正践行阿米巴导入后的旅程:特别对传统企业而言,毕竟这对应的是一次组织与文化的转型。

经理人们会担心,在内部构建模拟市场化的阿米巴交易机制后:各层级员工在交易经营中,若利益交易占主导的文化占上风,小利益的追求替代了大利益追求,反而产生了新的问题。

这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口号相类似。组织内部划小,吃小锅饭后,生怕没有了集体主义和大主人翁精神,所以要用哲学理念和文化洗礼来弥补模拟市场化带来的缺陷,并调整员工的注意力结构。

洗礼和洗脑不一样。洗脑是带点强制性的思维观念灌输,并达到思维认知转换的目的。而洗礼,是在行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验证的过程。一般而言,理念灌输要获得成功,要么是领导者身体力行,要么是得道高僧亲自传经,否则难以达成效果,特别是针对激励机制和责任体系基础都还不到位的组织而言。

所以,推行阿米巴的成功,需结合具体的变革环境,知行合一,谓之洗礼;而在推行中采用试点、过渡策略,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或者是明智的。

碰巧,最近有朋友问道,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做阿米巴?类似的回答有:公司原有的组织模式阻碍了快速发展,筒仓式的组织结构需要打破,否则狭隘的职能部门专业主义将影响整体组织利益;或者,公司创始人经营兴趣目标转移,抑或领悟到人生和做企业的更高层面的价值(为员工打造幸福企业),把原有的管理经营权交给团队;又或者,因为外界变化太快,需要企业在战略、产品及服务上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把组织划小从而贴近一线提高整体组织的适应能力。

然而,上述回答只提出了组织结构与激励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需要把组织划小的问题:但划小的方式有很多种,未必一定采用经典的阿米巴模式。

既然是这样,什么企业适合做阿米巴呢?有人说在软件业或者比较复杂的服务业里实施比较困难,而制造业相对容易:其实也不一定,比如稻盛和夫拯救的日航就是典型的服务业。

也许,问题要换一下,什么企业不适合做阿米巴?这样就比较容易一些,比如以下答案:

1、只把阿米巴当作阶段性功利性的工具,运用阿米巴经营技术手段来达成短期管理效率,缺乏利他精神主张,一定程度上漠视相关者利益者的企业。

2、现有文化机制和阿米巴文化倡导的机制不相容,而且领导人即便意识到也难下决心改变公司文化的企业。

3、从下往上推动的阿米巴运动,而企业的上层领导者仅仅观望,不做相应动作、倡导与支持,企业家思维与阿米巴经营思想面和心不和的组织。

4、现有管理模式或思想体系不兼容的企业。西方管理方法与东方思维结合,未必一定需要采取阿米巴模式。比如以儒治企,同时采用西方管理方法的方太早期;又比如采纳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同时学习IBM西方管理方法的华为早期等等。以及一些传统组织辅以横向协调、项目制以及内部创业公司进化机制,拥有强大领导力且已有成效的企业。
而国内大多数软件公司对于阿米巴都是了解不深,所以最好还是找有管理理念的咨询公司(和英、道成智聚等)或者是有实际案例的管理软件定制厂商(天翎、普元等),毕竟我们不能当小白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