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重点都是什么

如题所述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⒊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计划: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本文的文学知识,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⒉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所的美景。
⒊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 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春》这篇美文,感受了春的美景,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无数可以值得赞美的东西,在冬天,人们也许看到过白雪皑皑的银白色的世界,那么,你居住的地方的冬天又如何呢?谁能说说?(指名说出)不 同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知道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新授:
⒈ 解题及作家、作品介绍。
这是一篇写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也是一篇美 文。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地同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本课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和皮肤。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
澄清:本课指明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3.朗 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计练习题。
4.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问题质疑。
二、导入
1.作家作品导入。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2.导语
老舍对济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爱的,一切都有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是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 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三、正课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⒊探究质疑: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讨论并归纳: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划分的依据是描写的景物不同)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段意: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段意: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第三层:写城外远山。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段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4.探究质疑:第一自然段怎样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石感情 ?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⑴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⑵伦敦的暗————济 南的明
(伦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见太 阳,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⑶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⒋探究质疑: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⒌探究质疑:“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四、小结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五、作业
⒈完成课后研计练习一。
⒉选用教案后课时作业设计。
第 二 课 时
一、预习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
二、导入
⒈写文章为什么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的。
⒉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中济南美好景色语句,并质疑。
三、研讨新课。
⒈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探究质疑: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而写到济南冬天的山。
⒊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⒋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⑴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⑵“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⑶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⒌探究质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 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
⒍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⑵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 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
⑴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⑵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⒏探究质疑: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⒐探究质疑: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⑴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 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⑵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⒑探究质疑: 这段文字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可让学生各抒已见。
⑴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⑵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
⒒ 探究质疑: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
文 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 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⒓探究质疑: 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小结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五、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28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⒊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计划: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本文的文学知识,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⒉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所的美景。
⒊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 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春》这篇美文,感受了春的美景,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无数可以值得赞美的东西,在冬天,人们也许看到过白雪皑皑的银白色的世界,那么,你居住的地方的冬天又如何呢?谁能说说?(指名说出)不 同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知道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新授:
⒈ 解题及作家、作品介绍。
这是一篇写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也是一篇美 文。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地同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本课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和皮肤。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
澄清:本课指明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3.朗 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计练习题。
4.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问题质疑。
二、导入
1.作家作品导入。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2.导语
老舍对济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爱的,一切都有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是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 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三、正课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⒊探究质疑: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讨论并归纳: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划分的依据是描写的景物不同)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段意: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段意: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第三层:写城外远山。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段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4.探究质疑:第一自然段怎样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石感情 ?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⑴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⑵伦敦的暗————济 南的明
(伦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见太 阳,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⑶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⒋探究质疑: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⒌探究质疑:“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四、小结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五、作业
⒈完成课后研计练习一。
⒉选用教案后课时作业设计。
第 二 课 时
一、预习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
二、导入
⒈写文章为什么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的。
⒉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中济南美好景色语句,并质疑。
三、研讨新课。
⒈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探究质疑: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而写到济南冬天的山。
⒊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⒋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⑴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⑵“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⑶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⒌探究质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 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
⒍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⑵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 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
⑴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⑵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⒏探究质疑: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⒐探究质疑: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⑴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 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⑵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⒑探究质疑: 这段文字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可让学生各抒已见。
⑴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⑵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
⒒ 探究质疑: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
文 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 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⒓探究质疑: 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小结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五、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题。
第2个回答  2016-10-07
  《济南的冬天》重点写的是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然后通过对济南的山和水的描写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简介《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明了地点明地点,节令。告诉读者,它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因此他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作者简介: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一些印象(4)(5)(6)(7)》(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因作品颇多被人们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第3个回答  2016-10-15

  【创作背景】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主题思想】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修辞艺术】

  比喻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例①中,“小摇篮”将小山写得像母亲一样慈祥与体贴,让人读来不由得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唱催眠曲时的安详情态,把济南城的地理位置温情慈祥地交待出来。


  ②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例②用“日本看护妇”比喻矮松顶着雪的情景,贴切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清新可爱的形态,不仅使矮松有了活力,而且使人感到新奇别致。

  

  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例③用“是”这一比喻词连接本体从天上到水面整个空间的清亮和喻体“空灵的蓝水晶”,将空间的清亮比喻为“空灵的蓝水晶”,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形象之感。此句还用了摹绘辞格。运用摹绘,可以增强叙述的鲜明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句用“蓝汪汪”把济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蓝摹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感觉水光天色如在眼前。水面到空中,从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到整个空间的清亮。这一句还用了迭现辞格。迭现是一种描绘性的文学修辞方式,运用迭现,能激起读者遐想,增添视觉形象。“空中”、“半空中”、“天上”迭现出一幅独特的画面,来唤起读者的体验,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例④中,借“带水纹的花衣”喻雪后山坡上由于雪分布不均而形成的黄白相间的美景,富有层次美,使山坡美景这一宽泛的景物显得微妙可感知,而并非遥不可及。


  比拟

  ①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上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态:“晒”摹写出济南老城闲适的姿态,似一位老者安静祥和、与世无争;一个“睡”进一步深化了老城的这种悠闲。连用两个动词 ,把老城的闲适姿态摹写得自然贴切。此句中,还使用了反问。反问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运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这句用商量的口吻,让人倍感亲切,好像是与读者面对面的交谈,又像是在征求意见,但答案是不言而明的,饱含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用反问句而非一般的陈述句,增强了语气,使感情得以完整抒发。这一句还有迭现辞格,用“一个老城”“有山”、“有水”组成的迭现把读者引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作者从上方俯瞰,勾画出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


  对比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上例运用了对照的修辞手法。对照,又叫对比,是一种运用广泛,很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可以使所描写事物显得更鲜明、更透彻。作者以自身的独特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写济南的冬天既无风声、又无重雾、也无毒日的“奇迹”和“怪事”,突出强调“温晴”这一特点,进而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在此,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得到深化。同时,运用了反复,“对于一个……的人”两个间隔反复、“像我”两个间隔反复,突出作者的感受,强调“温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以及济南的冬天给“我”的惊喜和意外。


  【写景手法】

  1.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2.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3.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4.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5.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6.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第4个回答  2016-10-07

重点如下:

    这算不算个理想的境界?

    你们放心吧 这准保暖和。

    山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