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1990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后,不仅物种种群稳定,自然演替和更新状态良好,且生物多样性程度明显提高。这充分说明了建立保护区并开展保护管理之后,实现了由“荒山到植被恢复”和“不稳定生境类型”向“稳定性生境类型”转变的过程,从而提高了生物物种生境质量,维持了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基础设施
管理处成立以来,先后实施了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一、二期基本建设工程。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6万元,修建3个管理站,1栋办公楼和1栋接待站,房屋建筑面积达6700㎡;架设输电线路60公里;修筑林区公路50公里;购置车辆、对讲机、灭火器具等巡护和防火设备;修建防火线路80公里,护林便道85公里;改造低压线路56公里;修建防火了望台4座;埋设保护区界桩、界牌187个。
基础科研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以来,物种名录所记载的物种比1981年调查时增加了2320种,其中种子植物593种,脊椎动物166种,昆虫668种,蕨类植物507种、真菌386种。在物种名录更新方面,植物新增加湖南新记录种59种;昆虫发现新种62种,发现新属1,新增中国新记录种33种,真菌新增湖南省新记录种38种。已基本弄清了八大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共有15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分别为5种。
项目建设
实施林业持续发展、公益林保护、标本制作等项目。林业持续项目不仅为自然保护区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援,还在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保护区保护管理能力和改善社区关系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加速保护区的建设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公益林保护项目实施后,林区林农收入得到增加,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标本制作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我区标本制作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我区今后科研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宣传教育
建区之初,保护区边界纠纷不断,乱采滥挖,乱捕滥猎,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管理处借助林业持续发展,大力开展社区项目活动,使周边社区的居民在获取一定利益的同时,接受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的教育。通过广泛宣传,还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对保护区建设工作的极大支持和重视。2007年,建立了保护区网站,为扩大知名度,宣传保护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