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幼儿语言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幼儿语言大概分成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意识的交流阶段(出生—4个月)

父母对小儿的咕咕声或啼哭声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小儿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儿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儿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小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 照等。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有意识的交流阶段(4-9个月)

4 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大约6-8个月的时候, 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而在9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话,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不仅如此,9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钉”、“球”、“狗”等。

第三阶段:单词阶段(9-18个月)

约12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 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因 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

第四阶段:词组阶段(18-24个月)

这个时期的小儿会用单词和词组说自己的事情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语句形式,父母们无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儿词语的内容上,而是训练孩子使用句子 表达,其中包括了语法的万分,而且语言的训练应在小儿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鼓励他们与父母和老师泺。在这个阶段开始时,父母为孩子提供词组示范,如说“坐凳 上”、“吻娃娃”。对这种“电报式”的说话示范,语言专家各执己见, 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不过,有一条原则应当记住:语言不只是用简单的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要用语法组成句子后才能说明意义。因此,在对儿童语言的干预 中,父母要避免用语法不确切的话与孩子沟通。

第五阶段:早期造句阶段(24-36个月)

小儿说事物已不再局限在此时此景,还能说不在眼前的事情,能用简单的短句如名词加上动词。在说话中,小儿还能使用代词“我、你、他”,介词“上、下”,形容词“好、坏、多、少”上等等。至36个月左右,小儿基本上能用短句进行表达,并且开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统。

第六阶段:句子掌握阶段(3-5岁)

小儿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结构形式,而且能够有一点点理解词语的抽象关系。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小儿这一阶段的词汇已接近成人, 说话俨然像个“小大人”。这时,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要注重完整的句子表达,为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时要培养孩子听众指令做事,从而为入学做好语言的准备。

第七阶段:完整的语法阶段(5岁-成人)

从此,儿童逐渐建立了成样的语言能力,而这个过程中的儿童,也还是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词汇,改善自己的表达及语言在环境中的使用,但不再增加新的语言形式,这个时期是个体交流能力明显增长的时期。有些专家认为,5岁是语言发育的一个分水岭,从这时开始至12岁,语言的发展将出现根本性改变,不仅是句子的 复杂化,而且句子的含义和语言的用途向高级发展,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儿童用语言学习阅读和书写。

扩展资料:

语言的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

1、语言是工具。语言帮助儿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2、语言具有调节功能。语言可以控制和指导儿童的行为,其道理如同 “君子动口有动手”。

3、语言促进相互交流。用语言和周围的人沟通,传递思想,获得信息,有利于成长。

4、语言可以表达个人的意识,创造自我天地。

5、语 言能够传播知识,促进儿童的学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专幼儿语言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言语的发展以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三者功能的成熟为基础,是在活动过程中、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成人的影响、通过不断模仿和练习逐渐发展起来的。儿童不是被动地模仿成人言语,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儿童言语的发生是理解先于表达,言语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小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大体可分为语言前阶段和语言表达阶段。(1)语言前阶段:出生~1岁,包括发音和学语。新生儿一生下来就会因为饥饿、渴、疼痛等而引起哭叫,不同原因的哭声在响度、时间、音调上逐渐有所差别,妈妈常可根据哭声及其它线索区分出其中的不同。两个月左右,发出“啊”、“咿”,或类似于a、o、u、e等元音,随后出现辅音 p、m、b,在6~8个月最明显。约5个月开始进入牙牙学语阶段,发出ma—ma、ba—ba类似于“妈”、“爸”的单音节语音,或者两个重复的音节“妈妈”、“爸爸”,但这是无意识的,并非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第9个月起牙牙学语达到高峰,能连续发出不同的音节。婴儿8、9个月时开始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并对成人的一些要求做出反应。尤其与日常的实物、人物相联系时,如,妈妈说“灯灯”并将手指着电灯,以后宝宝也很快就学会了听到“灯灯”就两眼看着电灯、手指着电灯;成人说“把手给我”、“再见”时,婴儿就会伸出手或作再见的手势。1岁左右能听懂10-20个词。(2)语言表达阶段:儿童1岁左右开始有意识地叫妈妈、爸爸,并逐渐说出一些能被理解的词,这意味着进入了言语发展期。婴儿刚学会说话时,常用一个单词来表达比该词意更为丰富的意思,如:“饭饭”可能是指“这是饭”也可能是指“我要吃饭”等。2岁儿童的言语大部分是简单句,或常用两、三个词组合一起的话句,结构简略、断续,如“妈妈鞋”等。3岁时已基本都是完整句,逐渐学会用代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但常发音不准,说话70%-80%可被听懂。4-5岁时说话可被完全听懂,常在玩儿的时候自言自语。6岁时说话流利。小儿说话有早晚,或属于正常范围或属于异常情况,与先天的脑和言语器官的发展进程有关,也与家庭语言环境密不可分。而且性别也与言语的获得有关,女孩倾向比男孩早开口。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言语发展有问题,或想了解是否在正常范围,应到专业机构检查、治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