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真有个“窝囊废”师团吗

如题所述

以“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而著称的是 大阪第四师团。

大阪第四师团,代号“淀”,属于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下辖四个联队,标准甲等配备,其核心为第八联队,因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败不怕的八联队”之名。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虽然中间战事不断,第四师团却一次都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第四师团没有表现自己勇敢精神的机会。昭和八年(1933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洋二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和执勤警察发生冲突,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的“武勇”可见一斑。
1939年苏日诺门坎之战爆发,大阪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急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联队长怒而亲自坐镇医务室,才勉强组织起部队行动,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四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八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了......立刻,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的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1938年初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当时,中国军队从徐州突围向西“转进”,在过鲁苏皖边境一条公路的时候,疲惫的中国军队忽然发现同一条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数量最少一个大队!

因为部队已经十分疲惫,士气低落,这支中国军队发现敌军之后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向附近的山区逃离。以当时日军的士气和作战习惯,中国军队几乎肯定会遭到追击,而以当时中国军队的状态,一个大败仗恐怕是跑不了的。奇怪的是,很久却没有发现日军的追兵,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如临大敌地布置了警戒哨,但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的烧起饭来!
时间紧迫,绕道说不定就会被日军合围,中国军队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而走,结果一路平安。

这支公路上的日军部队,就是抽调第三十七联队,第七十联队各一部组成的第四师团南进支队,对于为何没有和中国军队开战,该部队的部队长声称:“没有得到对中国军大部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这样的说法就流行开来,于是这次第四师团南下,每次参战,中国军队一听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倍增,踊跃突袭逆袭,各部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有力打击下,刚到前线的第四师团猝不及防,确实吃了几个窝囊的败仗,这样的情况甚至牵连了友军,以至于友邻部队向十一军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为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第十一军看看的确是这道理,自此同样是甲等配置的师团,前线出现的番号就总是第三,第十三这样的师团,而第四师团就专心在后方“待机”了。中间出了个司令官阿南惟己不信邪,派第四师团在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第四师团一进长沙就被赶了出来,全线溃败,司令官灰头土脸地回了日本。

日本战败后,第四师团的复员异常顺利,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四师团官兵出现在码头上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南方军部队中战死最少,装备资财保留最完整的部队,负责管理的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为人认真,爱好和平”。而第四师团回国后,也马上体现出其“为人认真,爱好和平”的特点来,第二天就有大批官兵一天时间也不浪费地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战争纪念品了。

第四师团包括其他的大阪部队,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呢?要说关西人不会打仗也没道理,因为同样出身关西的京都宇都宫师团就很能打。原战车小队长福田,即作家司马辽太郎有一个很好的分析。他认为这个原因是大阪地域的独特文化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普通平民即农民,土地和人身都依附于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尊崇对上级的效忠,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这也是日本军队的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点儿不同,这个地方是随着商业发展起来的,居民多与商业有关,所以对大名掌握的土地并不象农民那样看重,对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税收,捐税等等,大阪的平民几百年如一日还要和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是完全谈不上了。

于是,作为领主的领主,天皇的地位也就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二战中的大阪人毫不否认自己会为“大日本帝国”为天皇而死,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所以能不死还是不死。看待命令,大阪人也习惯的要“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象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于是在第四师团内部有所谓“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则[。或许商人的本性,决定了大阪人根本就不适合参军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4
没有
这是萨苏断章取义后的杜撰,网上以讹传讹,就把第4师团变成了第一窝囊废师团

实际上第四师团的表现一直是不错的,在昔日西南战争时,是唯一一个获得了天皇嘉奖的部队
日后在甲午、日俄战争中的表现都不错

抗战时期,表现也是相当不错的
按照萨苏所说,在诺门槛的时候,第4师团是战役尾声才参战,而且一直在拖延
实际上当时第4师团是在负责国境守备,下面的部队都散开了,收到开拔令的时候,战役已经差不多结束了
徐州战役的时候,第四师团并没有参加,并没有萨苏所说的,停下来吃饭,放任国军逃走
在长沙战役中,第四师团一路击破狙击部队,表现也是不错的,最后因后勤乏力而攻击功亏一篑,也不能说人家窝囊

在之后的马来战役中,第4师团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
综合下来,第四师团还是可以的,没有那么窝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14
大阪第四师团,这个师团因为有大量原来在大阪摆摊卖菜的预备役官兵,而被称为“大阪商贩师团”。二战中的大阪人毫不否认自己会为“大日本帝国”为天皇而死,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所以。。。能不死还是不死。看待命令,大阪人也习惯的要“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象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于是在第四师团内部有所谓“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则。或许商人的本性,决定了大阪人根本就不适合参军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