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绿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如题所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如下: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

我回家呢?

赏析如下: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0
应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出处:这是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情感:本诗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3、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第2个回答  2022-11-10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话出自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原文是京口瓜洲—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第3个回答  2016-12-2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3-06
y应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下面是诗句
原文:《泊船瓜洲》
作者:北宋王安石
诗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