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成书过程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周易的成书过程如下:

《周易》作为百经之首,其雏型形成于西周末至春秋初期,即公元前八世纪。八卦预测最初盛行于周代,用蓍草起卦预测。起初,预测结果由朝廷保管。其后,根据累积的预测结果,编纂成书,则成为《易经》的雏型。

之后,八卦预测由朝廷普及到各地的诸侯与士大夫阶层。以后,就盛行于各种场合中了。因此,《易经》的卦辞与爻辞只是八卦的预测结果,并且是经过编纂的。

许多人把它也看成是某些思想理论的表达,作者认为是不确切的。大多数的卦,在同一卦中,各个爻辞之间的含义是不连贯的,甚至每一爻辞各句话之间的含义也是不连贯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卦辞、爻辞只是由各次预测结果收集而成的。

由于《易经》只是记录八卦的预测结果,并无基础理论用以解释八卦的预测原理。为防不致于使预测发生差异,从战国末期到前汉初期,不同时期的学者们逐渐完成了十翼,从而形成了《周易》哲学。这是一个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是《周易》哲学形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没有《易传》的理论说明,《易经》就失去了灵魂;没有《易经》的存在,也许不会有《周易》哲学的产生,并且《易传》的理论也失去了它的一个重要实际应用价值,即预测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