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身上的各个部位怎样做最好吃?

如题所述

作为家禽,鸡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能下蛋的下蛋,不能下蛋的长肥肥,全身上下除了脚趾甲和鸡毛,都奉献给人类的餐饮事业(尽管非自愿),连鸡毛也被用来做鸡毛掸子和毽子。而且哪个部位都拥有一批拥泵,做法也是看各人喜好,没有哪种最好吃一说。

一天天的长,一天天的被惦记着怎么吃,也不知道它这个族群有没有进化出与之相应的心理承受机制来?

Anyway,今天还是得吃它,至少得馋它,鸡肉做法实在太多,三五天说不完一个大概,今天捡着说:整鸡可以怎么吃。没有菜谱推荐,纯馋。

大盘鸡

提起大盘鸡的名号,大江南北无人不晓,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标志性的大盘,大块鸡肉,大块土豆,配上一层面片,西里呼噜,别提多香了,辣得又过瘾,分量又足,油水恰好,不选它选谁?

沙姜鸡

沙姜造型像姜,手感和口感更像三七,干沙姜拍细,可以做调料,三黄鸡煮熟,斩块,蘸沙姜酱是一种吃法。用沙姜煨鸡,煨到鸡肉汁水收尽,鸡皮不烂,又是一种吃法,闻起来就很补。

白斩鸡


白斩鸡只能冒滚水,不能久煮,最多最多十来分钟就要彻底出锅,吃的就是肉嫩紧实。所以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浸,浸到热水里几进几出,用热水浇淋,最后用冷水冲凉,快速锁住肉汁不外冒,保持肉汁的嫩弹,放凉斩块即可。

蘸鸡酱汁多种多样,因为流传范围很广,所以蘸什么的都有,姜汁蒜油,葱油或是柠檬蒜油,抑或是最简单的酱油辣椒酱碟都能来得,任君自选,相当包容。不过既然是白切鸡,吃的是本汁本味,佐料不宜过于厚腻以免喧宾夺主。

盐水鸡


鸡肉盐酥易化,口感很特别。

猪肚包鸡


熬得浓浓的鲜鸡汤将包裹在猪肚中的整鸡煨熟,猪肚自然也顺带着软糯了,光是这汤就好吃得不得了!先整件连汤锅端上桌,各人舀一碗原汤招呼之,一下子汗就下来了,关窍都打通了,等不及要尝尝那猪肚那鸡了,可先别忙,等撤下桌,将猪肚鸡斩块,再放到汤锅里煨几分钟,再来吃,那才保准不会让你失望。

风鸡、腊鸡

东北的风鸡没吃过,不知道是不是也像腌腊肉那样的做法?腊鸡的吃法和腊肉差不多,怕咸硬的话,就现在热水里泡洗,然后斩块,添上干辣椒炒香即可下饭,也可以打火锅,或是上蒸锅蒸熟。特有的腊味咸鲜风格。

卤鸡

烧鸡公

烧鸡公就是烧公鸡,把现宰的公鸡斩块,大锅热油,把麻椒、青红辣椒、葱姜蒜八角大料、大把大把的撒进去,加上酱,加上鸡块热火朝天炒出一锅来,没错是同一个辣炒的套路,但一定不是辣子鸡。

盐焗鸡

用粗盐焗鸡,是客家人为了保存新鲜鸡肉而间接发明出来的一种方法。

与一般的腌腊鸡不同,盐焗鸡不是直接将盐抹在鸡上刮晾风干,而是用粗盐下锅,利用盐的导热性和加热后焦糊的香气把鸡肉焗熟焗香。

黄焖鸡

芋儿鸡

把小芋头煮熟(也可以不煮,直接炒),去皮以后和鸡肉,混炒到在一起,成品口感是芋儿面糯,鸡肉吸收了芋头的面香味,肉又嫩又麻辣鲜香,好吃没毛病,就是比较占地儿,贪吃芋头,就腾不出位置装其他菜了。

尖椒鸡

这种菜基本看图就知道坐标在哪儿。尖椒鸡讲究现点现杀。密密麻麻的花椒辣椒真是看得北方人头皮发麻,不过到了四川重庆,大家都成了受虐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花椒鸡

花椒鸡是一个统称,代表了好多地方的特色菜,有的是用炒的,有的是用凉拌的,有的用大红袍花椒,有的必须得用青花椒。

总之都重花椒和油,炒的一般用的是大红袍,油锅爆炒,肉嫩干香。拌的就青红花椒都有,这里只说用青花椒的其中一种做法。

很简单,把煮好的鸡肉斩块,放到拌盆里,撒上新鲜的青花椒(可以带叶子更香)、花椒油、蒜末、蒜水、芝麻油、青辣椒圈、红辣椒有、少许白糖、盐巴、香醋、葱花等,混合拌匀即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适当的多加辣椒或是酸醋,掌握起来不难。

百根药膳鸡

这种药膳鸡,只在端午节前后出没几天,过了节气那些药根药叶药性就过了,有些甚至就发毒了,所以想吃这种百根鸡,只能在端午前后去吃,坐标云南、贵州一带。做法倒是简单,只要把确定好的药根药叶摘好,像熬老母鸡汤一样和土鸡一起熬透即可。耙皮骨烂的肉,捎着药香,清新解腻。

好了,整鸡的做法还有很多,就此打住,还没吃饭的我表示扛不住了。

(图片整理网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