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初二下学期科学知识点总结

强调:初二上学期(打错了)

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感觉世界
1:鼻的结构和用处;嗅觉的成因,形成。
2:皮肤的各种感觉。
3:舌头的结构和用处;味觉的成因,敏感和细点。

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介质的性质。
2:声波的概念。
3:声音传播的快慢。

第3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和用处;听觉的形成原因。
2:双耳效应。
3:声音的三要素:音调(振频),响度(振幅),音色。
4:频率单位:赫兹(赫),超声波与次声波。
5:噪音。

第4节:光和颜色。
1:光的传播与路径。
2:光的传播速度。
3:光的色散,单色光与复色光。
4:可见光与不可见光。
5: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三原色(两种)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折射的原理及其概念;各部分名称。
2:反射的原理及其概念;各部分名称。(镜面反射,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反射,成像规律。
4:光的折射规律,折射角度(介质的变换的影响)
*5:折射与反射的光路。

第6节:眼和视觉
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及成像规律。各部分名称概念。
2:凸透镜不同情况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3:眼的结构和作用;视觉的形成。
4:近视和远视。
5: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1:信息流,信息的传播与接受。
2:信息的传播工具与媒介。

本章提要:P43

第二章:运动和力

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
1:运动的性质和各种形式。
2:能的性质,运动与能。
3:各种能和运动。

第2节:机械运动。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参照物的概念。
3:机械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和平均速度。
5:各种单位:复合单位和单位。

第3节:力的存在。
1:力的作用效果。(力是不可直接观测的,只能观测效果)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测量,胡可定律,单位和限制。

第4节: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作图方法和要点。

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1:重力的概念。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和区别。
3:重力的计量,计算,单位。

第6节:摩擦的利与弊。
1:摩擦力的产生和概念。
2:摩擦力的种类。
3:摩擦力的计算。
4:增大与减少摩擦的方法与应用。

第7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关系。
3:惯性的概念和应用。

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的概念与现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本章提要:P79

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1:什么是动物的生命周期。
2:变态发育。

第2节: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
2:人的生殖系统。
3:新生命诞生的过程。

第3节:走向成熟。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2:青春期的特性。
3:青春期的身心健康与注意事项。

第4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1:动物的生殖方式。
2:衰老与死亡。

第5节: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作用。
2:芽的发育生长及各部分。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花的各部分名称作用。

第6节:植物繁殖的多样性。
1:被子植物的有性繁殖,花的作用。
2:植物的无性繁殖,各种无性繁殖方法。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1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规律,效果和周期。
2:昼夜交替的现象产生原理与现象。

第2节:时区和区时。
1:时区和区时的概念。
2:时区的划分与区时的计算。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公转的规律和现象。
2: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3:五代的划分原因与特性。

第4节:日历上的科学。
1:24节气。
2:阳历,阴历,阴阳历的区别与设定原因。

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圈层结构的构造,特性与名称。
2:地壳变动的原因。
3:火山的结构与特性,火山形成及喷发原因。
4:地震的发生原因。

第6节:地球板块
1:大陆漂移说及板块划分。

历史复习提纲

需要复习的主要内容

社会伴随我长大 成长中的自我
沟通与理解 尊重与平等 友谊与诚信
社会是个大舞台 社会舞台上的不同角色
关于规则 生活离不开规则
什么是权利、义务 自由在规则中享有
社会保障 如何保护个人权益 承担社会责任的选择
生活从哪里开始 合理的购舞方式 时尚与未来
创业与信用 把握机会 信用是金
如何合理使用钱 国家的帐本 我们都是当家人
知识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学习化社会
健康人生 奥林匹克精神
发掘美好情感 塑造时代精神
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认识人生的意义 追求理想的社会

要求:
1、对于老师上课反复强调以及要求画下的知识点反复背诵。
2、对于某些有意义的句子要做到完全理解以及牢记于心。
3、完成《课程探究》所有练习,最好做到能够熟悉里面的每一道题

注意事项;
1.考试题目与 《课程探究》里面很多题目大致相同,所以对于里面的一些难题一定要问文老师或同学,必须搞懂每一道题。
2.在考试时,注意答题完整。根据以往对同学们主要出错题目的分析,发现大部分是题目没有答完整。所以,最好把所有该写的东西全部写上去。当然,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把书上的话原封不动地抄上去。

数学概念总结
1. 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5. 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7.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数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8.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现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9.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10.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11. 直线AB与CD相交与点O,两个角有公共顶点O,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12. 两直线平行,对顶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对顶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3. 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14. 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15. 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16. 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7.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8.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9.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0.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21.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高交与一点。
22. 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2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4.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SAS、AAS或ASA。
25. 表格、关系式、图像是人们常用的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三种方法。
26. 在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7.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8.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9.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30.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31.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32. 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语文复习大纲

一. 生字词(注音)
每课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要求全部过关,不会的可以摘抄下来供复习时参考.
过关包括:注音,字形,辨别多音多义字,辨析形近字的字音及字形.

二. 注释
详细内容参考课文中注释及《三点一测》中重要词汇注释.要求理解得透彻.

三. 背默:要求能一字不漏地默出.要求能默写的内容
1. 重点课文段落.目前要求能默写的课文有:
① 第一课 第二自然段
② 第四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③ 第七课 22~29自然段
2. 所有的课内古诗词
3. 所有的古文 5.15.20.25.30课.

四. 理解
1. 所有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主旨,抓住作者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 古诗词:要求能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及能翻译全文.
3. 古文: 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主旨,抓住作者写作意图,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理解全文,能翻译全文.

五. 文学常识
1. 所有课后古诗及古文的作者\朝代\选自.
2. 重点现代文的作者,选自.
3. 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课外
1. 课外古文:《腾王阁序》《岳阳楼记》要求与课内古文相同.
2. 课外名著阅读:《红楼梦》

古文要求
1. 生字词\注音过关
2. 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3. 能一字不差地默写
4. 文章解释,文章大意,文章主旨.

另外请大家用好工具书(《三点一测》《能力拓展》)《三点一测》上面的生字词\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思路可浏览一遍,《三》和《拓》中做错的题\难题和重点的题型大家可再温习一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