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导力研究应重视几个问题

如题所述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中国的领导力研究也需要展现新作为、实现新成就。
个人、组织和思想领导力
关于领导力的研究,主要围绕个人领导力、组织领导力和思想领导力三大核心主题展开。
个人领导力研究,重点研究领导者个人的领导力。即如何成为领导者,如何提升领导者的个人领导力。领导力研究领域中,领导力特质理论、要务理论、情商理论、权变理论等都是以领导者个人的领导力为研究重点。这些聚焦于领导者个人的领导力研究,可以概括为个人领导力研究。
组织领导力研究,重点研究正式或非正式组织整体的领导力。组织领导力是组织发展成败的关键,是一个组织承担使命、完成任务的基础。组织领导力不是组织成员个人领导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超越个人领导力所形成的整体合力,是一个组织对其成员个人领导力训练提升,以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各方面建设相互塑造和影响的结果。
思想领导力研究,重点研究领导力的有关重要思想和基本规律。思想领导力决定了个人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提升的成效和能达到的高度,作为领导力规律的总结和探索,既包含又超越了个人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
个人领导力、组织领导力和思想领导力作为领导力研究的三大核心主题,涵盖了领导力相关研究的所有内容,也共同构成了领导力研究的三大主要领域。
要走出“三大陷阱”
脱离领导实践,过于理论化、概念化的陷阱。领导力的一个本质属性就是实践性,离开实践活动就没有领导力。以往不少领导力研究空谈概念和理论,不仅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甚至会严重误导实践。领导力研究需关注实践、扎根实践,总结领导力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
脱离本土实际,过于西方化的陷阱。领导力研究以往信奉和流行的多是西方领导力理论,“言必称希腊”“杨柳千条尽向西”,基于中国本土实践、扎根中国现实大地、总结中国鲜活经验的领导力研究理论太少、声音太弱,体现不出大国的自信和底气。
脱离复杂现实,过于狭窄化、学科单一化的陷阱。领导力现象极为复杂,面临的环境千变万化。很多让人趋之若鹜的“成功鸡汤”往往忽视了各种复杂的边界条件。狭窄的研究视角和单一学科容易导致“盲人摸象”的弊端,无法对领导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研究。
实战化、本土化和跨学科取向
坚持实战化取向。领导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不能空谈脱离实践、不能指导实践的理论。领导力研习营专家团队在MPA教育实践中进行实战化尝试,推行以自我管理为基础的个人领导力、以团队沟通为重点的团队领导力、以思维决断为代表的决策领导力训练,采用阶梯递进式领导力修炼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
坚持本土化取向。中国的领导力研究首先要立足中国,从中国大地汲取丰富营养,总结中国的宝贵经验。坚持本土化不是无视西方,更不是抵制西方,而是在学习借鉴西方的基础上融会中西,对西方进行创造性借鉴和超越性学习。
坚持跨学科取向。领导行为的复杂性,使领导力研究需采取多学科、多视角的立体化研究。要超越单一学科、单一个人和单一机构的局限性,从单一学科研究发展为跨学科研究,从单一个体研究发展为组织化的团队研究,从单一机构研究发展为跨组织的协同互动研究。
要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探索中国领导力的理论体系和话语框架。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改革进程波澜壮阔,中国的领导力实力惊艳世界。新时代的领导力研究也要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系统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针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要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针对各级党组织提出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通过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领导力和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力,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升党的领导力,应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主导因素,需要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验和领导秘诀。这是中国应为世界提供的重要智慧。
梳理继承中国传统领导力。中国有丰厚的传统领导力资源,《论语》中对领导者修身和以身作则的强调,《道德经》对领导者要尊重自然规律和人性规律的提醒等,都是关于领导力的精髓和要义,是无比丰富的领导力资源,也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的领导力实践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对这些传统领导力资源,都需要加以更加系统的梳理总结、继承创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