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喝的酒和我们现在喝的酒还是大有不同的,古代酒的酒精度数相对于较低,一般就是有一点酒的味道,好比一种饮料,然而现代酒的纯度较高,味道比较浓烈,相对于古代和现代酿酒的技术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古代酒和现在的白酒是有差别的,所以古代经常会有千杯不醉的说法。古代酒类似于近代社会较早生产的一种甜酒,酒精度数一般也就是8度到12度,所以喝起来就不会很快让人产生醉意。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非常出名,有酒后打虎的武松,还有酒肉和尚鲁智深等。在小说中,武松喝酒动辄就是十几碗甚至是几十碗,而鲁智深更夸张,喝了十多碗酒后还要再喝一桶。
武松最出名的一件事应该就是打虎了,武松在离景阳冈不远的酒店里,喝下了十八碗酒,倒提着哨棒向景阳冈走去,店家警告武松不要上景阳冈,因为上面有一只老虎,已经吃了20多个人了,武松却以为店家是故意吓唬他的,依然坚持上景阳冈,但是景阳冈上果然有老虎,武松虽然喝了18碗酒,但是并没有被醉倒,在和老虎的搏斗中取得胜利,成了打虎英雄。
其实一直到宋以前,古人喝的大多是甜酒。甜酒酒精含量不高,味道偏甜,是那时人们的主要饮用酒。因此,古人的酒量未必有现代人的大。
白酒是宋元以后才逐渐流行起来的,其学名叫蒸馏酒,又因为白酒可以点燃,所以也叫烧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自北宋时期辽国、金国、元朝等蛮子进驻中国以后,才有蒸馏酒的首创,因为他们世代祖居北国的草原,气候严寒,环境恶劣,必须要喝高浓度的酒才能保暖,而蒸馏酒正是元朝这个彻底统治中原的杰作,通过蒸馏提高酒度。后来满清入关,因为也是由于东北天气酷寒,所以再次引起一股高度蒸馏酒的热潮,类似烧刀子。而我们现代人忽视了华夏文明的发酵酒,过度重视以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蒸馏酒,所以才导致现代人普遍认为中国酒度数高,难喝,其实这是一种对我们自己国家酒莫大的误解。
古代的酒和现在这些纯度达到五十度,六十度,七十度的酒一比较,简直差太远了,所以千万不要被古人的豪饮所迷惑,他们的酒一般也就是啤酒的度数,换到现在,谁都可以喝个一瓶两瓶的,不奇怪。
西汉酒距今2000多年,还剩4度实属不易,翠绿色是因为酒贮存于青铜器内,翠绿是铜锈的颜色。蒸馏酒为中原地区的原创,英国李约瑟博士的著作中有详实记载。一前武松在景阳冈喝的是勾兑假酒,打虎时,打的不是虎,是一只变基因的大山猫。数以打虎响名,被宋江看中,当起导演,拍部水浒。过去的酒的浓度和现在的甜酒(米酒)差不多。 如果是现在的高度酒,水浒作者也不会编个武松喝了十八碗,过去的酒碗也就三.四两罢了。
中国的酒是由杜康发明的,中国酒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奴隶制王朝就已经形成了饮酒作乐的传统,但是中国古代酒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的度数都不会太高。根据史料分析,元朝以前的酒大概都在0-18度之间,武松是宋朝人,所谓的“三碗不过岗”也不过是十几度的酒罢了,所以武松喝了十八碗还是好好的。
因为以前的酒是用粮食酿的,老百姓哪能吃得起粮食,自己吃都不够,更别说是用来酿酒了,所以在老百姓中喝酒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只有贵族才能引用。由此可见,如果凭我们现代人的酒量回到古代,估计各个都是喝酒达人。而武松喝的那十八碗酒,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一瓶二锅头吧!
“酒”在中国历史悠久,可见中国人自古就好饮酒。由于古代酿酒工艺不精良,因此酒的质量也就不佳。古代酿酒,当酒精度数达到10%时,也就停止发酵,所以酒的度数一般在10度左右。另外,古代酒酿完会比较浑浊,这时候需要过滤,过滤之后,酒成色清,质量也好些。双重原因决定了古代酒的度数不高,古人豪饮也就不难解释了,当然还有一些小说的夸张成分,比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不过度数再小也是酒,还是小酌怡情,大饮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