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

如题所述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4、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5、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主要特点:

⑴ 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⑵ 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⑶ 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的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和物理独立性(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⑷ 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