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微观经济学问题,悬赏求助

考试复习题,急用。
问: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的不同?

答案不用长篇大论,理论为主。答案贴切小弟加200分

:完全竞争市场1.市场:从事物品买卖的场所或接洽点。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益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分类: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2.行业: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行业类与市场相同。
3.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产品同质,并实现了资源完全流动,完全信息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4.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描述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状况的曲线。
5.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在既定价格下厂商的产量是随意,因为单个厂商的产量对于邮大量卖买者的市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6.总收益: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公式:TR(Q)=P"Q
7.平均收益: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公式:AR(Q)=P
8.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增量。公式:MR(Q)= P+ dP/dQ"Q=P(1-1/ed)
9.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公式:MR=MC
10.收支相抵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0,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要附图)
11.停止营业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V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负,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此时,厂商的收入全部用来弥补可变成本(要附图)
12.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与愿意接受的总支付的差额。(图)
13.成本不变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变化,不对生产要素价格产生影响。
14.成本递增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上升。
15,成本递减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下降。
16.消费者统治: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表现为“货币选择”。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证明了这一点。

第六章:不完全竞争市场1.不完全竞争市场:除了完全竞争市场外,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市场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类: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2.垄断市场:整个市场只有唯一的厂商的市场组织。特征:它的产品无相近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无潜在竞争者,有完全的价格决定权。
3.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达到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巨大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产量只有一个企业生产出来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规模,且可满足市场需求。行业内总会出现某厂商凭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先达到这一规模,从而垄断整个行业,形成自然垄断。
4.垄断厂商需求曲线:由于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垄断厂商需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垄断厂商收益曲线: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下方,总收益曲线呈倒U型。(画图)
6.价格歧视:为获得更大利润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
7.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商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保留价格)出售。厂商占有了所有的消费者剩余。
8.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收取不同价格。厂商部分占有消费者剩余。
9.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消费群体收取不同价格。垄断厂商根据不同需求价格弹性划分不同市场,定价/产量原则:MR1=MR2=MC ; P1/P2=(1-1/ed2)/(1-1/ed1)
10.垄断竞争市场:一个市场上有许多厂商,生产、销售由差别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非常相近的替代品,且厂商进入、退出市场比较容易。垄断竞争市场在现实中存在比较多,厂商有一定的定价权。
11.生产集团: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相近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叫做生产集团。
12.虚构的产品差别:以消费者的主观和想象为基础的产品差别,如:广告,商标造成的产品差别。
13.垄断竞争产商需求曲线:d——某厂商改变价格,其他厂商价格不变时,该厂商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是该厂商主观的、事前的、预测的需求曲线。D——某厂商改变价格,其他厂商价格也改变时,该厂商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是客观的、事后的、实际的需求曲线。(图)
14.理想的产量:把完全竞争企业长期平均成本LAC最低点的产量称为理想的产量。(图)
15.多余的生产力: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差称为多余的生产力。
16.非价格竞争:由于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的差异性,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手段来和其他厂商竞争,扩大自己的销量。
17.寡头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其他厂商很难进入该行业。分类:纯粹寡头行业——产品无差别,差别寡头行业——产品有差别。
18.古诺模型: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又称“双寡头模型”。它假定每一个厂商都被动的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的产量,并同时决策。双寡头模型结论可推广到n个寡头厂商的情况。
19.古诺均衡:只有两个寡头厂商,且每一个厂商都被动的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的产量并同时决策时,所达到的均衡。公式:QA=QB=1/3Q
20.斯威齐模型:又称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它描述了寡头市场上价格刚性的现象。它假定一个厂商价格提高时其他厂商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当这个厂商价格降低时其他厂商会跟着一起降价。所以,场上面临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和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
21.博弈论: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
22.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23.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艘构成的均衡。
24.博弈均衡: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一种状态。
25.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自己的策略。
26.无限重复博弈:同以博弈在时间的变化中,无限期的重复下去,参与者谁也不知道哪一期为最后一期。
27.有限重复博弈:同以博弈延时间变化只重复有限的次数。
28.卡特尔: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达成协议,成立合作性质的卡特尔,共谋卡特尔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成员都获得一定好处。
29.囚犯的困境:个人理性导致机体非理性的代表,不合作状态是均衡。(支付矩阵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04
首先把不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分为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两类厂商
但不论怎么分类,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利润最大化。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厂商必须让自己使用要素的“边际效益MR”和“边际成本MC”正好相等。
好了,开始分析!
1,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它使用要素的MR等于边际产品价值VMP(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即VMP=MP×P),而MC等于要素价格W。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VMP=W
2,对卖方垄断厂商来说,它使用要素的MR等于边际收益产品MRP(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边际收益的乘积即MRP=MR×MP),而MC等于要素价格W。于是,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MRP=W
3,对买方垄断厂商来说,要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因此,它使用要素的MC不再等于要素价格,而是等于边际要素成本MFC。于是,买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即MRP=MFC
最后不难得出,前两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买方垄断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存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04
产品的不同
刚学完
相似回答